第九章 混在上京(3 / 3)

“和那老和尚關係密切,值得他們這麼絮叨麼?”法如不明所以地在皇宮南湖的水榭亭裏坐著。夜裏微風吹過湖麵,帶來清新的水氣。

看著湖邊夜色中搖曳的高大垂柳和筆直的白楊樹,清冷的靜默使法如不由得想起已故的智覺,還有消失不見的毛頭。

想著漸漸失去的一切,法如心中湧出一陣傷感。不眠不休地修煉了十幾年,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法如的內心陷進了一個普通人經常審視自己時走入的泥潭。想想這十幾年近似空白的歲月,法如不知該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

“阿彌陀佛,小僧怎麼落了凡塵了。”收起離別傷感的情緒,法如手撚智拳印,神念蕩漾在心間,堅定的信念自然而然的生成,消除了所有反麵的情感。

“吾生,吾長,故吾在。吾憂,吾患,緣自欺。”法如默默地念著,靜靜地與夜色慢慢地融合,在水波蕩漾的南湖邊,黑夜裏仿佛幻覺一樣的淡金色閃耀著,讓法如看起來真的如同消滅了所有的煩惱,得到了無上正覺的智慧。

第二天,鳥語將法如從入定中叫醒,睜開眼看看東方即將升起的太陽,法如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在陽光中充滿了生命的氣息。“新的一天又到了。”

“阿彌陀佛,不想竟在此遇到小活佛。”一大早問了眾多侍衛的尚戒終於“偶遇”了法如。

法如故作不知地微笑道:“小僧見過國師。”

看著法如和煦的微笑,尚戒竟產生了一種幻覺——法如就像天邊慢慢升起的太陽一樣。“小活佛不必如此客氣。貧僧法號尚戒。出家之人,哪還有那麼多俗世之稱。”雖然這樣說著,但尚戒露出的一絲自得的情緒還是無法躲過法如的神念。

看著尚戒,法如不知如何形容,一個將整隻手臂都修煉成佛骨舍利的人,怎麼會這麼看重人世間的權勢富貴。一個如此世俗的人,又怎麼可能悟得大乘佛法。“如此,小僧就稱呼國師尚戒大師吧。”

“自然如此。不知小活佛近幾日可還住得習慣。如果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貧僧定會幫小活佛重新安排。”

“有勞尚戒大師了。皇城之內吃的喝的都很好,出家之人也不應該太講究這些。小僧都很滿意。”法如心中哂哂的想,小僧想喝酒吃肉,想來你確是不會給的。哎,蛋出鳥來的日子啊。唔,蛋出鳥來這句話可怎麼理解。反正那些侍衛們如果不吃酒吃肉就是這樣說的。難道不是所有的鳥都是從蛋裏出來的麼?

“小活佛來自萬裏大山,這一路行來,不知對天國人民的生活有何感受。”

“唔,呃,很好。都很好。”法如還在思考著鳥蛋問題。

“這些都有賴於當朝陛下武治皇帝英明的統治。天朝國富民強,威震四夷,人民安居樂業。作為修佛之人,貧僧誠心希望這樣的情況永遠持續下去。不知小活佛以為如何?”

“呃,恩,尚戒大師所言極是。”法如開始反過來思考蛋鳥問題。

見法如心不在焉,尚戒苦笑道:“小活佛,不知尊師在你臨下山前是否跟你說過什麼。貧僧也知道這些年來過於操勞俗務而影響了清修。誠然,貧僧已經越來越不像個行者,小活佛認為在下世俗也是有禮。但小活佛可曾想過,貧僧一心世俗難道就真的隻為了這世間的榮華富貴和汗青上的千古名聲麼?難道貧僧就真的沒有一點為國為民的慈悲之心麼?整頓吏治,勸阻陛下切勿窮兵黷武,貧僧不敢說這天國的百姓之所以有今日的安居樂業全賴老衲所賜,但活佛,貧僧,總還是有些功德的吧。如果所有的修士都閉門自修,誰來拯救眾生。”

法如漸漸收回自己的心思,認真聽著尚戒說話。尚戒自嘲地笑笑:“貧僧一生最敬佩的便是尊師智覺禪師,為國為民,以善止殺,最終還立地成佛。貧僧並非天才,修佛幾十年,貧僧始終悟不透一個生死,一個富貴。自知無法更進一步,貧僧隻想為這眾生做做善事,也算是走了走智覺禪師走過的道路。”

法如看著尚戒,心中卻翻湧起來。如此一個修佛者,卻身染俗世。一個身染俗世的修佛者,心中卻有如此執著的善心。阿彌陀佛,究竟什麼是修佛,什麼是修心。什麼是出世,什麼是入世。師傅,徒兒還沒有明白,你怎麼卻走了。“尚戒大師所作所為,著實令人敬佩。”

“嗬嗬,貧僧怎麼變得囉嗦起來。切莫讓我這俗念打擾了小活佛的清修。”尚戒雙掌合十稽首,“小活佛請自便。”說完,轉身走了開去。

法如臉微微地一紅,看著慢慢走遠的尚戒和尚,心中五味雜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