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死’、‘死走’等低劣的語言,在書中隨處可見。”邵女士說,不僅如此,書中的插圖也讓人無法接受,“插圖裏的媽媽衣著暴露,搔首弄姿,讓我們這些大人都不忍目睹。”
昨天,《金陵晚報》記者來到一家書店,在漫畫區,有不少孩子認真地翻閱著手中的圖書。六年級的小明靠著書架正在看一套名叫《瘋了!桂寶》的漫畫,不時發出笑聲。
記者翻看了這本書,在書籍的封麵廣告上有不少名人和少兒電視頻道的推薦。但該套書籍中有好幾部的封麵,都是主人公桂寶裸體的漫畫形象,雖然是卡通造型但也讓人覺得不夠文雅,翻看漫畫,其中不乏“大便”、“尿尿”、“風流”等字眼。另外,赤壁中借東風的典故,則變成了諸葛亮同周瑜在麻將桌上的“自摸東風”。
這樣的漫畫,小明卻看得津津有味。“我挺喜歡這套漫畫的,很好玩很搞笑,哈哈。”小明告訴記者,他隻是隨便看看,覺得這本書好玩,就看下去了。
記者問書店服務員,這套看起來更像成人漫畫的圖書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孩子看?“這套漫畫書是屬於成人漫畫,但主要也是搞笑的,小孩子看看也無所謂啊。”書店的工作人員一麵整理書籍一麵漫不經心地回答,他透露,書裏確實有部分少兒不宜的內容,但小朋友都愛看這套書,好像也沒聽見家長有異議。
兒童讀物成人化語言多
在另一家書店的少兒讀物區域,雖然臨近暑假尾聲,但仍然有很多小朋友和家長。在書店展示的電視機上,動畫片《熊出沒了沒》吸引了不少孩子。類似這樣熱播動畫片,都出了係列圖書,從各個方麵進入孩子們的世界。
“許多孩子一進書店就找《熊出沒了沒》、《植物大戰僵屍》這些書,我不是很了解,但在家裏陪著女兒看過一點動畫片,覺得裏麵的一些對話還是太過成人化了,並不是特別適合兒童去看。”正在給孩子挑書的於女士告訴記者。
“我有個小侄子,才一年級,就受這些動畫片影響。”沈同學告訴記者,一次她去小侄子家做客,就看見小侄子學動畫片裏麵角色的樣子,一邊打他的爸爸媽媽,嘴裏嘟囔著:“惹我光頭強,打你沒商量”,惹得大家又笑又氣。沈同學無奈地表示:“父母親沒有時間管孩子,孩子在家就是看動畫片,動畫片裏有什麼他們自然就學會了什麼。”
《鎧甲勇士》、《藍貓虹兔曆險記》、《喜羊羊與灰太狼》這些熱播動畫片裏麵都包含許多打鬥成分。
“我之前陪我妹妹看過一部叫《果寶特攻》的動畫片,其實還挺好看,裏麵人物也很可愛,但是愛情因素很濃厚,對白都是成人風格的幽默,什麼‘女人如衣服,定期換一件’、‘我不是隨便的人,但我隨便起來不是人’之類的,我覺得小孩子還是不適合接觸。”王小姐雖然沒孩子,但對這些成人化的對白,依然表示無法接受。
劣質讀物為何充斥童書市場?
從事圖書經銷的金先生告訴記者,從傳統角度來看,現在一切都是外求。人們都在追求急功近利吸引眼球的東西,不管是圖書還是網絡都是一樣。出版商為了迎合讀者的眼球,出版了大量充斥著低劣內容的圖書。
有數據顯示,2006年至今,少兒圖書市場規模翻了好幾番,達50多億元之巨。2011年上半年,全國圖書零售市場整體同比增長率為5.74%,而少兒圖書同比增長達到了16.18%,涉黃涉暴力的兒童文學占少兒讀物的比重多達40%左右,同比增幅更在20%以上。全國有570多家出版社,有530多家在出版兒童圖書,原因就在於,出版社認為兒童讀物投入少,銷量高,家長給孩子買書,最舍得花錢,於是不論是否具備條件,都出版兒童圖書,讓現在的少兒讀物市場既紅火又混亂。
很多家長會覺得,隻要孩子有讀書習慣就好。隻要孩子選擇的那些圖書是兒童讀物,便不會過多幹涉。對於書中內容,其實很少關注。
(資料來源:《金陵晚報》2013年8月27日)
大眾傳播中的娛樂化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政府的重視。美國國會通過《兒童電視法案》,要求電視台提供用來滿足1~16歲兒童的教育及娛樂需求的節目;還將兒童節目中的商業廣告時間限製在周末每小時10.5分鍾之內、工作日每小時12分鍾之內。這一時間限製適用於廣播電台和有線電視台,違反這些標準會被處以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