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兒童傳播環境研究(5)(2 / 2)

三是支持幫助。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發現孩子們在閱讀時的需要和遇到的困難,為他們提供一個支持性的閱讀環境。定時組織和參與兒童的讀書活動,從中進行指導。定期交流讀書收獲,請兒童把自己喜歡的書介紹給別人,把自己看過的故事講給別的同學聽。對於個別兒童不理解的內容給予輔導,耐心解答,幫助兒童掌握閱讀技巧,讓兒童感到自己能看懂圖書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增強兒童的成就感,不斷激發兒童閱讀的興趣和信心。還可以請家長經常帶兒童上圖書館、書店,指導家長為兒童購書,與家長就兒童的閱讀行為進行討論,並一起製訂相應的計劃,針對兒童的閱讀問題給予幫助。

6.學校閱讀活動

閱讀活動的開展屬於兒童閱讀環境中的軟環境營造。閱讀活動內容和形式可以有很多種類,比如遊戲活動,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遊戲猶如火花,點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遊戲是兒童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閱讀也應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體現生動活潑、趣味多樣的特點,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我們可以讓兒童把自己看到、聽到甚至自己編故事講給大家聽,看誰講得多講得好。既讓兒童有一個交流閱讀收獲互相評價的平台,同時也培養兒童大膽講述、注意傾聽的品質,並激發兒童不斷閱讀的動力。還可以開展班級讀書會活動。這是一種教師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由全班成員共同參與的、有計劃的班級讀書會活動。在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過程中,可以不斷分享閱讀知識和經驗,促進班級兒童閱讀能力的共同發展和提高。我國台灣地區學者許慧貞認為,班級讀書會可采取兩種形式進行。一種是探討一本書的班級讀書會,這種讀書會就是教師在對選取的書籍向兒童介紹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兒童與大家分享自己閱讀的感受。第二種是主題討論式的班級讀書會,就是配合課程教學,規劃以某一主題為內容的閱讀討論,以便深化兒童對相關知識的認識。班級讀書活動的展示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采用讀書筆記、知識競賽、“點擊人物”等形式。定期、分階段地進行讀書活動成果交流與討論,是兒童分享閱讀的經驗與樂趣、共同進步的重要途徑。

(三)兒童閱讀的社會傳播環境營造

1.社會環境概述

對於兒童閱讀而言,社會的環境主要是指社會上的影響閱讀的環境,比如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文化環境、法製環境、科技環境等環境。

比如文化環境。近年來,新聞出版總署采取了一係列措施扶持和鼓勵本土原創少兒圖書的出版。自2004年至2014年,新聞出版總署共舉辦了11次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的活動。經過10年的發展,此項活動已建立起一種長效機製,產生了良好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在新聞出版總署有力措施的推動下,中國少兒圖書出版業近年來在選題策劃、出版規模、圖書質量、版權貿易、營銷宣傳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長足發展。少兒出版領域湧現出一批品牌出版社和品牌作家;同時,一些非傳統少兒出版社也在少兒出版方麵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除楊紅櫻、秦文君等知名作家繼續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外,“90後”小作者也在逐漸成長,童書創作呈現出後繼有人的可喜局麵。

2.兒童書店的傳播環境概述

以下我們著重闡述兒童閱讀的某一個社會環境——兒童書店環境。

(1)特點

第一,開放性。作為社會機構的書店,閱讀環境的開放性是與生俱來的特征。這種開放性體現在3個方麵:一是體現在對全社會所有兒童的開放,自由出入書店而不受限製。二是資源開放,即書店的資源向所有讀者開放。書店資源學科齊全、品種豐富,具備滿足不同興趣、不同個性、不同閱讀水平的讀者需要的特點。三是書店資源來源相對正當、內容比較健康,具備讓兒童自主選擇、自由閱讀的基本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