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兒童傳播環境研究(4)(3 / 3)

此外,學校教師是兒童在學校閱讀的主要指導者,這類人群也具有專業化的特點,他們懂兒童,比圖書館人員更清楚自己班裏每個個體的特征,在閱讀指導上能夠做到既符合兒童的特點,又能將圖書的特點發揮出來。

2.學校傳播空間

學校閱讀的空間,除了閱讀空間,還要考慮到傳播空間的設計和營造。學校的傳播空間相比家庭而言,有哪些特點呢?

(1)共享性。學校不像家庭,在學校裏兒童往往不可能長期固定地反複閱讀某本書,所以學校的很多書籍對於某個兒童而言,隻是一次性閱讀,不能很好地滿足兒童的需求,那麼如何彌補這個不足呢?有些學校作出了一些嚐試,比如,每逢雙休或節假日為兒童推薦一些讀物,讓兒童借閱帶回家閱讀。

由於學校的圖書具有群體閱讀的共享性,所以學校管理人員要作好書本的登記和管理。而且由於是公共的空間,有些兒童對於公共事物的保管程度重視不夠,所以學校對於圖書的管理和維護上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可以通過一定的措施對學生珍惜公共物品的意識進行培養。

另外,共享性還體現在,有的學校將獲獎作品或者由兒童自己評選推薦的作品集中放置在一起共享;選取兒童自己創作的優秀作品予以收藏、展示,包括他們的畫冊、故事、圖畫故事、詩作、手工作品等。

(2)豐富性。學校的閱讀空間一個很大特點就是豐富性,體現在傳播上也是一樣,對於兒童而言,置身於這個空間,能夠接受到豐富的信息。這裏的豐富甚至是海量的。所以對於兒童來講,需要有對這樣空間的信息篩選能力。而對於年幼的兒童來說,這種能力往往不具備,所以這時就需要專業人員的幫助。比如有些學校會有閱讀區域,設置新書快遞,將新選購的書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也有的學校設置有專題書架,將有關不同學科、內容或者主題的知識的書籍陳列在不同的區域,以方便兒童的查找。如下圖6-1,某幼兒園把故事類的書歸整在一起。

(3)組織性。學校在閱讀傳播上相對於家庭而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組織性。學校可以組織起一個規範的活動,在活動中大家傳遞閱讀信息,這種組織性往往是一個家庭所無法駕馭的。

比如像圖書展覽活動。學校可以通過與知名兒童讀物出版社協商,在校園裏定期舉辦圖書展覽。在我國台灣,著名的兒童圖書出版社在幫助成人及教育者更新教育觀念、推廣兒童閱讀活動發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邀請名家活動也是一樣,有條件的學校可以不定期地邀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或是較受歡迎的兒童節目主持人或明星等,來學校與兒童進行親密的接觸和交流,通過名人的示範作用帶動兒童閱讀的熱情。

(4)技術性。兒童閱讀時,置身於一個什麼樣的環境中,有利於兒童對圖書的理解?在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應該考慮兒童閱讀活動開展時的技術環境設置問題。這一環境是真實的環境,還是虛擬的環境?真實的環境,則是將孩子帶入真實的情景,比如講廚房的故事,就把孩子帶入一個廚房,然後在這種環境中講故事。虛擬的環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高科技的虛擬現實技術營造出故事情境,比如可以利用環境感知技術、實時協同技術、協同可視化技術、智能信息環境技術,在教師講解某故事時,通過這個技術為孩子營造一種虛擬環境,原理就像兒童進入電影院觀看3D電影一樣。另一種虛擬的環境,是教師通過手工技術,去營造一種類似環境。比如在講一個夜晚的故事,幼兒園老師將其布置成模擬故事情境的環境,比如掛出月亮、環境弄暗,讓兒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兒童自由想象,從而培養兒童的想象力。

3.學校的閱讀傳播資源

學校和家庭的閱讀傳播資源類似,基本上都包括適合不同年齡兒童閱讀的圖畫書、社會性閱讀資源(如報紙、雜誌、畫報等)、媒體影像、數字資源等藝術性閱讀資源和兒童自己創作的作品等。由於學校這個環境裏學齡期兒童占大多數,所以我們特別分析一下學齡期兒童的認知和閱讀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