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與兒童發展》一書從更微觀地角度對閱讀氛圍的營造作了闡述。該書指出,在陪伴孩子閱讀時,有兩點常見錯誤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一種是平行式的親子閱讀;另一種是偏離式的親子閱讀。平行式的親子閱讀,是指有一些父母在和孩子一起看圖畫書時,不管是照著書念故事,還是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複述出來,都不太關注幼兒對故事的反應,不太關注幼兒對這種閱讀的反饋,父母的注意力似乎全部放到書本上了。在平行式的親子閱讀活動中,父母一直在自顧自地說或者讀故事,而孩子則心不在焉,遊離於圖畫書和父母的閱讀之外,父母與孩子沒有產生共鳴。因此,父母在陪伴孩子閱讀時要注意與孩子的互動,而不是各行其是。第二種錯誤是偏離式的親子閱讀。在偏離式的親子閱讀過程中,父母和孩子表現出以下幾個主要特點:無視或者忽略書中文字的作用;誤讀畫麵內容,過度地注意細枝末節;隨意地、過多地無意聯想;表麵上是圍繞圖畫書在交流,實際上已經遊離於故事情景之外。偏離式閱讀往往會讓孩子無法進人閱讀情境,對故事產生錯覺,認為故事無趣、沒有任何挑戰性,等等,因而父母在陪伴孩子閱讀、營造家庭閱讀氛圍時也應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將陪伴孩子閱讀想得過於簡單,從而影響了親子閱讀的效果。
(二)兒童閱讀的學校傳播環境營造
1.學校閱讀空間
(1)學校閱讀空間的理解。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大多數小學都有圖書館,一些幼兒園有閱讀室、書吧等,或者是在教室裏專門劃出閱讀區域或閱讀角。
相對於家庭的閱讀空間,學校的這個空間有什麼特點呢?筆者認為它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第一,體現出“學校”這一特點。學校是一個規範的組織,所以在閱讀空間的設置上也會比較規範,比如圖書館的建設,那是一個浩大的工程,絕對比家庭的一個小書架更規範更穩定。同樣地,在反映在閱讀空間的人、財、物的配備上都會比較規範和充足。
第二,體現出“兒童”這一特點。學校的主體是兒童,它是兒童學習和生活的重要場所,為兒童的發展提供科學化、係統化的教育,所以它在閱讀空間的設置上必須要符合兒童的特點,要考慮到兒童閱讀“最近發展區”的成長“空間”,在為兒童提供環境布置時,應采取“由低級到高級”的增長形態,使之成為兒童的“閱讀樂園”。
第三,體現出“閱讀”這一特點。進入學校的兒童,一般而言,對閱讀和玩耍已經有所區分,知道哪裏是讀書的場所,哪裏是玩耍的地方。所以學校在空間的界定上也是比較明確的,閱讀空間的閱讀性功能比較突出,這和家庭閱讀空間上的設置會有不同。
第四,體現出“空間”這一特點。空間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客觀形式,由長度、寬度、高度表現出來。不管是圖書館,還是教室裏麵的閱讀角,都是一種“空間”的概念,無非是多大空間的問題,以及這一空間的作用發揮不同。像圖書館和閱讀角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2)學校閱讀空間的設置條件。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設置學校閱讀空間呢?這點和家庭閱讀空間相似,都要做到適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這裏將不同之處作一闡述:
第一,群體閱讀的特征。學校不再是某個兒童的閱讀空間,而是一個群體的環境,所以閱讀空間在設置上注意到這個方麵。比如同一書籍也不是一本兩本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到一個群體的需要,同樣反映在桌椅的數量上,也是一樣。另外由於是群體閱讀,圖書管理也要滿足這方麵的需求,學校管理員應做到按照一定的規則來陳列展示,以便於圖書的管理和借閱,並且及時地對書籍進行整理歸位,保證圖書陳列的整潔、有序和美觀。
第二,專業指導的特征。學校的教師或管理人員相對於家長而言,具有專業化的特點。所以學校圖書館人員除了應該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之外,還要具備專業的業務知識與能力。通過這些人員,兒童能夠閱讀到適合他們的讀物,而這些讀物的供給相比家庭而言更具專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