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兒童傳播環境研究(4)(1 / 3)

(3)家庭傳播媒介的空間。在設置空間時,要考慮到,除了書架,是否還需要CD機、電視機、電腦、觸控一體機等傳播媒介。有時候在閱讀中,還需要玩具作為親子溝通的載體。之前講過媒介素養,對於傳播媒介空間的營造以及使用,能夠看出一個成人是否具備媒介素養,以及具備的程度如何。

3.家庭閱讀傳播資源

數據顯示,隨著我國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兒童圖書市場的繁榮,家庭購書已經成為兒童閱讀的主要來源。調查顯示,有95%的家庭在孩子讀書來源方麵首選家庭購書;其次,才是從公共圖書館和學校圖書館借閱,各占2%;極少數家庭還保留著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閱讀傳統,即同學朋友之間相互借閱,但僅占1%。所以家庭閱讀傳播資源的豐富與否,是影響兒童閱讀傳播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豐富的家庭閱讀傳播資源有助於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也是創設良好家庭閱讀環境的重要前提。據一項“國際閱讀素養進展研究”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國際上兒童閱讀能力處於最高水平的挪威、瑞典、匈牙利等國家的家庭藏書都超過200本,而我國在這方麵狀況一直不容樂觀。

一般說來,家庭中的閱讀傳播資源包括適合不同年齡兒童閱讀的圖畫書、社會性閱讀資源(如報紙、雜誌、畫報等)、媒體影像、數字資源等藝術性資源和兒童自己創作的作品等。

4.家長態度

家長態度主要是指父母對待兒童閱讀的態度,肯定與否,鼓勵與否,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閱讀心理與行為。如果父母對兒童的閱讀行為持消極、懈怠,甚至是否定的態度,那麼即使家中“飄渺萬卷,坐擁書城”,也是無異於在無水源之處掘井。這裏值得一起的是父母對兒童閱讀的認識。當今的中國家庭多以獨生子女為中心,父母對於子女的成才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因此,在滿足了兒童的基本生活消費和進一步的享樂型消費後,中國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開始普遍關注兒童的早期成長教育。一方麵,父母們投資教育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日漸增多;但另一方麵這些投入又大多帶有盲目衝動的色彩,由此產生了普遍的焦慮心態。有些家長過於強調將兒童的閱讀活動作為兒童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工具,忽略了興趣的提高和能力的培養才是早期閱讀的價值所在。讓低幼兒童大量閱讀知識性、文學性內容,對他們的成長會起拔苗助長的作用。如過早地讓孩子接觸一些與其年齡特征不適應,他們不感興趣的文字,如4歲就開始讀名著,或者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機械地背誦古詩,讀形形色色的“新三字經”等。對於低幼兒童而言,這樣的“開卷”未必有益。

5.家庭閱讀氛圍

氛圍是指圍繞或歸屬於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個體化的氣氛周圍的氣氛和情調。那麼閱讀氛圍就是指這樣的一種氣氛和情調。影響一個家庭的閱讀氛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父母和孩子的個性特征、經濟狀況、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養,等等。這裏有幾個問題需要探討:

(1)有沒有注重營造閱讀氛圍。這就像一句古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前的家庭裏,是如何看待閱讀氛圍的營造?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很多人舍得給孩子花錢卻舍不得為孩子花費時間和精力,往往是當孩子提出買書要求時,不管多少錢父母都會答應,而一旦把書買回家後,父母則因為工作、應酬、進修和發展等原因,“沒時間”、“沒精力”或“沒心情”跟孩子一起讀書,但是,父母在電視機、電腦、甚至麻將桌前大聲地訓斥孩子“怎麼不回房間好好看書”、“都花那麼多錢給你買書,你怎麼還不好好看”的現象倒是屢見不鮮。

(2)營造什麼樣的閱讀氛圍。就像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家庭都是不一樣的,同樣閱讀氛圍也具有各自的特點。民主型氛圍,在這種氛圍裏,孩子和家長能夠積極主動自由地發表各自的觀點;專製型氛圍,很明顯,這種氛圍裏,家長占據著主導位置,孩子處於傾聽的狀態。母親為主型氛圍,以母親陪同孩子閱讀為主;父親為主型氛圍,以父親陪同孩子閱讀為主。家長全投入型氛圍,家長不做其他事情,就陪同孩子閱讀;家長半投入型氛圍,家長邊做其他事情,邊指導孩子閱讀;家長不投入型氛圍,這種家長幾乎不參與孩子的閱讀,孩子以自主閱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