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九節 茶之由來(1 / 1)

我國是茶的故鄉,秦漢以來,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好茶者可謂眾矣。

乾隆晚年禪位時,對老臣勸諫的“國不可一日無君”,戲答曰:“君不可一日無茶”,自然早成嗜茶者口邊的佳話。要論茶何以稱之為“茶”,還有一段頗有趣味的故事呢。

傳說有一次,為解除人們病痛遍嚐百草的神農,從幾棵灌木旁邊經過,直覺淡淡的馨香幽然襲來,仔細尋覓,發現沁人的清香飄自身邊灌木枝頭的片片嫩葉。摘下幾片來,嚼在口中,頰齒留芳;吞下之後,腹中尤感氣脈流動,好像渾身被這葉子給檢查了一遍。他想,這種嫩葉既有如此能耐,就稱之為“查”吧。後來人們才寫成了“茶”。神農日日要嚐各種草木,遇毒乃家常便飯,就全靠這茶將毒查出攆除。傳說也許不可當真,但卻告訴我們,茶不僅是飲料,更是一種功用廣泛的藥物。

茶既是藥物,自然要被曆代中藥藥典收錄。《新修本草》引晉人郭璞之說將它分作兩類,說:“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本草綱目》稱其“主治瘺瘡,利小便,去痰熱,止渴,令人少睡”,真是功效甚多。茶的化學成份有數百種,藥用價值確實非常之廣,既能凝神醒腦,也能減肥健力,還能調節代謝,降低膽固醇,而最為現代醫學所看重者,還在於它的解毒去毒的功效。如茶中含有的鞣酸,就能與金屬、堿類結合,使之沉澱,減少人體對這些物質毒性的吸收;經調查,產茶區腫瘤發病率較其他地區要低許多,又顯示茶對這種絕症之防治的巨大功用。

研究發現,綠茶中的茶多酚進入人體後,能與誘發細胞惡變的物質結合,或分解或減弱它們的毒性。看來,茶在神農采摘之初被稱作“查”這個古老傳說,還蘊含著深層麵的現代醫學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