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節 漱石枕流(1 / 1)

牙齒是人的咀嚼器官,長年辛勞,一日不輟,確實極易患病。我國既對牙病報道的時間最早,對牙病的防治當然有著悠久曆史,《史記》就指出“食而不漱”是牙病產生的重要原因。到了南北朝,防治牙病的古老方法——漱口,竟還成了文學創作的題材。南朝宋時作家劉義慶著有《世說新語》,書中的一則故事,十分有趣。

有個叫孫子荊的年輕人,一心想當隱士,與鸞鶴為伴,以山水為鄰。某日,想到晚上能枕著山石睡覺、早晨能吸取清流漱口,想到隱士生活如此高雅的情趣,按不住興奮,與好朋友王武子聊起。由於興奮,講到“枕石漱流”時,竟脫口而出,誤說作“漱石枕流”。王武子可聽不懂了,問道:“流水可以枕頭嗎?石子可以漱口嗎?”孫子荊知道自己口誤,便順著先前的口誤,將久存於胸的清心寡欲、回歸自然的隱士理念,作了一番生動的表述。他說:“所以要用流水來枕頭,是要借它的清來洗滌自己的耳;所以要用石子來漱口,是想借它的硬來堅固自己的牙。”

自從劉義慶《世說新語》問世,“漱石枕流”固然成了形容隱居生活的成語典故,但千萬不要以為石子真可用來漱口。我國古代,醫學昌明,漱口的材料可多著哩。茶葉因多含氟常被用來漱口以防齲齒且不去說它,就說當今品牌不同的各類藥物牙膏也並不是什麼發明,在我國,藥物牙膏的研製,至遲在《世說新語》作者生活的南北朝時代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