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曾一再提出:口中津液是金漿,是玉泉,如能終日不唾,常常含咽,定能使人精氣常留,容光煥發。他還提供了一種用口中唾液養生的方法:每天清晨,尚未起床時,可用口中津液漱口,待津液滲滿嘴中,將其吞下;平時,則可常常輕叩牙齒,令唾液滲出,以便吞服。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也是深諳養生之道的名人,他在與朋友談及養生時,曾介紹自己的做法:白天空閑,常常閉目內視,漱煉口中的津液,隨漱隨咽。蘇東坡享年六十四歲,遠遠超過當時的平均壽命,其中葆精養生之法,功不可沒。
據現代科學研究,唾液中不僅含有粘蛋白、球蛋白,氨基酸等有機物,而且含有鈉、鉀、鈣等無機物。至於蘊含其中的澱粉酶,以及酵素和激素,對消化食物、延緩衰老都有很大裨益。可見,唾液除了具有幫助吞咽、清潔口腔的作用之外,確實更具有祛病延年的養生功能。這也就無怪乎中醫要將其視為人的生命活動的三大支柱之一了。
《本草綱目》在第五十二卷中寫道:“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人能終日不唾,則精氣常留,顏色不槁。”對留津葆精的養生方法及其神奇的作用,作了簡潔明了的介紹和十分肯定的評價。此法簡單易行,實在是傳統醫學留給我們的一份值得珍視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