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29回中,有黛玉中暑後服用香薷飲的故事情節。那個時候既無空調,又無電扇,遇到暑熱難耐的日子,即使是在官宦之家,也悶熱難當。林黛玉體質虛弱,弱不禁風,又患有慢性病,對外界惡劣的氣候耐受力很差。加上清虛觀的張道士給寶玉送了一個“赤金點翠的麒麟”,更讓黛玉多了塊心病。薛寶釵有一個金鎖,史湘雲有一個金麒麟,這次張道士又給寶玉提親,在婚姻方麵,黛玉又多了一個競爭對手史湘雲。她對愛情視之為生命。寶玉到底對她怎麼樣?她屢次對寶玉進行試探。這種慢性的精神折磨,使黛玉的身體每況愈下,抵抗力越來越差,在天氣炎熱,機體散熱受到阻撓的情況下,體質虛弱、背負巨大精神壓力的黛玉就中暑了。於是黛玉回家休養,並且吃了“香薷飲”來調養。
香薷飲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香薷、炒扁豆、薑厚樸3味中藥組成,是由香薷散演變而來,藥味相同,製成散劑叫香薷散,熬成煎劑就是香薷飲。香薷飲有祛暑解表、和中化濕的功能。暑夏季節,因貪食生冷、偏愛乘涼,易導致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或受暑熱侵襲,常會出現頭重頭痛、身熱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瀉、四肢困乏、精神倦怠等症狀。此時用香薷飲治療,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前人稱“夏月之用香薷,猶冬月之用麻黃”。
【食療方】
1)香薷飲:香薷10克,白扁豆、厚樸各5克,水煎服,每日1劑。可解表散寒、化濕和中,適用於外感於寒、內傷於濕所致的暑濕感冒,對惡寒發熱、頭重頭痛、無汗胸悶,或四肢倦怠、腹痛吐瀉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2)香薷薄荷茶:香薷、薄荷、淡竹葉各5克,車前草10克,水煎代茶飲,有清熱除煩、利尿清心的功效,可緩解心煩尿赤、口幹口苦等症狀。
3)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適量。將香薷擇淨,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劑,連續3~5天。適用於夏季外感於寒、內傷暑濕所致的暑濕表證,可幫助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8.7補益身體的“藥食同源”物品
日常生活中,也許很多人曾出現過食欲降低、精力不足、容易疲勞、失眠多夢的不良狀態,這是機體對你的健康發出的預警信號,也是機體免疫力下降的征兆。這時候就該思考一下導致這種身體狀況的原因了。是因為身體勞累過度?是心理負擔過重?還是情緒不佳?我們應該針對不同的原因,製訂恢複機體活力的方案。如果太累了,就要休息,如果心情不好,就要找人聊聊天,多做些戶外運動,通過適當運動、調節心情等措施來緩解身體出現的不適。合理的膳食營養對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幫助。“藥食同源”物品中也包括了很多中藥學概念上的補益藥,比如,山藥、白扁豆、大棗、蜂蜜、益智仁、百合、黃精、枸杞子、桑葚、黑芝麻、龍眼肉、阿膠等。
8.7.1“廉價脾胃滋補品”山藥
山藥為薯蕷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根莖。主產於河南、湖南、江南等地,其中河南焦作一帶(古稱懷慶)所產的山藥品質最優,是河南的地道藥材,又稱為懷山藥,是四大懷藥之一。山藥味甘,性平,歸肺、脾、腎經,有健脾養胃、生精益肺、補腎固精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虛泄瀉、久痢、肺虛咳嗽、消渴、遺精、帶下、小便頻數等病症。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懷山藥具有營養滋補、增強機體免疫力、鎮咳祛痰、平喘、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等作用,可用於治療慢性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等。
春季天氣較幹燥,易傷肺津,出現口幹、咽幹、唇焦、幹咳等症狀,此時進補山藥最為適合。山藥具有補氣潤肺的功用,為滋陰養肺之上品。既可切片煎汁當茶飲,又可切細煮粥喝,可作為虛勞性咳嗽及肺癆發熱患者的日常膳食。選擇山藥時應以質地堅實、粉性足、表麵光滑、斷麵白色或黃白色為佳。
服用山藥補氣時,忌食蘿卜,也不能與甘遂及堿性藥物同服。凡有腫脹、氣滯等症狀的患者也不宜食用。因山藥含澱粉量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時應計算其熱能,可適量食用。另外,應避免與堿性的食物一同煎煮,煎煮時間也不宜過久。在削山藥皮後,手會發癢、發紅,這時可把手擦幹,用蘋果皮或梨皮內層擦發癢的手,這樣就可以緩解癢的症狀了。
【食療方】
1)山藥粥:幹山藥50~60克,或鮮山藥100~200克,粳米150克。將山藥洗淨,切片,與粳米同煮成粥,可長期服用。本粥具有補脾胃、滋肺腎的功效,可用於改善脾胃虛弱、食少體倦等症狀,可作為老年糖尿病、慢性腎炎等屬於脾胃氣虛證患者的輔助飲食。
2)山藥、白術各300克,人參8克,焙幹研粉。每次服6克,每日2~3次。此方可用於改善脾胃虛弱、不思飲食等症狀。
3)山藥、黨參各12克,白術、茯苓各9克,神曲6克,水煎服,每日1劑。此方可用於改善因脾氣虛所引起的泄瀉。
8.7.2一日三棗,長生不老——大棗
大棗為鼠李科植物棗的成熟果實。主產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味甘,性溫,歸脾胃、心經。洗淨可直接食用,一天可食用3~12顆。大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可用於脾虛食少消瘦、乏力便溏、髒躁失眠等症。
大棗在中國已有數千年的種植曆史,自古以來就是“五果”(板栗、桃、杏、李和棗)之一。大棗是我們生活中常常見到和吃到的食物,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因此,大棗有維生素之王的美稱。選擇大棗時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味甜者為佳。
雖然服用大棗好處很多,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大棗的,例如,有腸道寄生蟲、腹痛、牙齒疾病者不宜食用大棗,食積、痰熱咳嗽患者也不宜食用。雖然常說“一日三棗,長生不老”,但是大棗也不能過量食用,否則容易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在月經期間出現眼腫或腳腫症狀的人也不適合吃大棗。另外,大棗不宜與海蟹同吃。
【食療方】
1)紅棗雞蛋湯:雞蛋2個,紅棗60克,紅糖適量。將紅棗泡軟,去核,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鍾,再將雞蛋輕輕打入湯中,勿攪拌,煮熟後加入紅糖即成。經常食用,可改善體質虛弱、早衰、麵色萎黃等症狀,但不適用於有脾胃濕熱、痰熱咳嗽、肥胖、糖尿病等患者。
2)大棗粥:紅棗10~20枚,大米100克。煮粥,可根據喜好加冰糖調味,長期食用可健脾胃、補氣血,可用於病後或年老體弱、體虛、胃弱食少、營養不良、氣血不足等症的膳食調理。
3)杞子紅棗煲雞蛋:枸杞子20克,紅棗10枚,雞蛋2個,放在一起煮,雞蛋熟後去殼再煮10分鍾,即可食用,每日或隔日1次,具有補虛勞、益氣血、健脾胃的功效,可用於體質虛弱、氣血不足、頭暈眼花、健忘失眠、視力減退等症的膳食調理。
8.7.3“平補腎精肝血”之枸杞子
枸杞子為茄科植物寧夏枸杞的幹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味甘,性平,歸肝、腎經。有滋補腎陽,益精明目之功效。可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等症狀。《本草綱目》記載,久服枸杞子可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現代研究表明,枸杞子可增強免疫力,有保肝、抗疲勞、抗衰老等作用。枸杞子含有大量胡蘿卜素、維生素、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粗脂肪和磷、鐵等營養物質,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橙子高,β-胡蘿卜素含量比胡蘿卜高,所以,枸杞子對美容保健、抗衰老也有較好的功效。
相傳,盛唐時期的某一天,絲綢之路上來了一群西域商人。傍晚他們去客棧投宿,遇見一個“年輕女子”正在斥責一個白發蒼蒼的“老漢”,商人們很是生氣,便上前責問那個“年輕女子”:“你怎麼這般無禮,竟然打罵老人?”誰知那個“年輕女子”說:“我教訓自己的孫子,跟你有什麼關係?”商人們聽後大吃一驚。原來,那個“年輕女子”已經有200多歲了,而那個“老漢”才90來歲。“老漢”因為不肯遵守族人服用草藥的規定,沒有堅持服用一種叫枸杞子的草藥,弄得未老先衰,兩眼昏花,頭發也白了,牙齒也掉光了,剛90多歲就老得不成樣子了。商人們聽後更是驚訝了,趕忙向“年輕女子”討要枸杞子。後來枸杞子傳入西域,被那裏的人們稱為“東方神草”。
【食療方】
1)枸杞榛子仁:榛子仁50克,枸杞子50克,一起煎水服用,可改善肝血不足導致的兩眼昏花的症狀。
2)枸杞燉牛鞭:枸杞子40克,牛鞭1具。隔水燉熟,燉時加幾片生薑,可去異味,食肉喝湯。適量服用有補腎壯陽的功效,可用於腎虛腰膝酸軟、遺精、陽痿、夜尿多等症的食療,也可作為老年人調理補養之用。
3)枸杞葉500克,羊腎1對,蔥白14根,切細加米煮粥,調味空腹吃,有助於改善腎虧腰腿疼痛的症狀。
4)枸杞子、黃芪、生地黃各15克,麥冬、山藥、玉竹各9克,水煎服,可用於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調理。
8.7.4甜甜蜜蜜調補脾胃——蜂蜜
蜂蜜為蜂蜜科昆蟲中華蜂蜜或意大利蜂蜜在蜂巢中醞釀成的糖類物質。我國各地都有產。味甘,性平,歸肺、脾、大腸經。直接食用,常用量15~30克。本品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之功效。可用於脘腹虛痛、肺燥幹咳、腸燥便秘、瘡瘍不斂、水火燙傷。現在人們不光把蜂蜜當作養生保健的佳品,而且被很多愛美的女士當成天然的護膚產品。
選擇蜂蜜時應以水分小,有油性,稠如凝脂,用木棒挑起時,蜜汁下流如絲狀不斷,且盤曲如折疊狀,味甜不酸,氣芳香,潔淨無雜質者為佳。在衝蜂蜜時,水溫不要超過60℃,以免破壞營養成分。另外,蜂蜜不宜與鯽魚、豆腐、洋蔥、韭菜、大米、大蒜、蔥同食。
【食療方】
1)紅茶蜜飲:紅茶5克,蜂蜜適量。先將紅茶加沸水衝泡10分鍾,調入蜂蜜,飯前熱服。本品具有溫中和胃的功效,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膳食養生。
2)薑汁蜜:鮮生薑10克,蜂蜜20克。上2味加水20克調勻,一次緩緩咽下。本品具有溫中散寒、止呃止嘔的功效,可用於緩解呃逆、嘔吐、反胃等病症,對胃寒的患者效果更好。
3)人參蜜膏:人參150克,蜂蜜250克。將人參加水熬透,共煎3次,合並藥液,再以文火熬成濃汁,加入蜂蜜攪勻,每次服15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可起到益氣健脾的功效,適用於老年人的養生保健。
4)油煎雞蛋蘸蜂蜜:雞蛋1~2個,蜂蜜1~2匙。油煎雞蛋,趁熱加入蜂蜜。立即進食,連食2~3個月。可作為小兒支氣管哮喘的輔助食療。
8.8治療風濕病的“藥食同源”物品
我們常說的風濕病,也就是引起骨關節、肌肉疼痛的疾病,在中醫理論中歸屬於“痹證”的範疇。風濕病發病多較隱蔽而緩慢,病程較長,且大多具有遺傳傾向,其診斷和治療均有一定難度,中醫藥方法對這類病症的治療有其獨特的優勢,“藥食同源”物品中的烏梢蛇和木瓜也是祛風濕藥中的常用藥,對於“痹證”的各種症狀均有良好的治療和緩解作用。
“祛風除濕佳品”烏梢蛇
烏梢蛇為遊蛇科動物烏梢蛇的幹燥體,分布於我國長江以南各省。性平,味甘、鹹,歸肝經,煎服,常用量5~10克,或作丸、散服。烏梢蛇祛風通絡,性走竄,能搜風邪,透關節,通經絡,常用於風濕痹證及中風半身不遂,尤宜於風濕痹證日久不愈的患者,但不宜用於因失血、貧血或肝血不足而內生的風證(以眩暈、肢體震顫、瘙癢等症為主要表現)。
烏梢蛇生活在丘陵地帶,以蛙類(主食)、蜥蜴、魚類、鼠類等為食。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及人類大量捕殺,目前野生烏梢蛇數量大減,應予以保護。現在烏梢蛇有養殖品種。烏梢蛇含有賴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穀氨酸、胱氨酸等17種氨基酸,並含有果糖-1,6-二磷酸酯、原肌球蛋白等。
烏梢蛇呈圓盤狀,表麵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澤。脊部高聳成屋脊狀,俗稱劍脊。腹部剖開邊緣向內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鱗,中段較光滑。選擇烏梢蛇時以頭尾齊全、皮黑肉黃、質地堅實者為佳。
相傳,很久以前,一個村寨裏有位美麗可愛的姑娘,不幸身染麻風。那時人們認為,唯一的解救辦法就是給她找一個丈夫,把病傳染給對方,姑娘就沒事了。姑娘的父母視女兒為掌上明珠,千方百計把她嫁了出去。然而這位姑娘心地善良,說什麼也不願傷害那位新婚的青年,於是終日借酒澆愁。她從酒缸裏斟出酒,一杯一杯的痛飲。日子不久,姑娘的病竟神奇般不治而愈。到底是什麼治好了姑娘的病呢?莫非酒缸裏有什麼秘密?於是有人探首酒缸一看,原來,酒缸裏竟浸泡著一條淹死的烏梢蛇。
【食療方】
1)烏蛇酒:烏梢蛇適量,白酒適量,以能淹過蛇體為度,浸泡10~15天。每天服10毫升,一天2次。本方可活血、通絡、祛風、解毒,既可用來治療風濕痹痛,也可防治麻風。
2)烏蛇湯:烏梢蛇1條,切片煮湯,加豬脂、鹽、薑少許調味,飲湯吃肉,有祛風除濕和解毒的作用,對於蕁麻疹、濕疹膿瘡也有一定預防或治療效果。
8.9生活中還可能用得到的“藥食同源”物品
8.9.1“眼疾要藥”決明子
決明子為豆科植物決明或小決明的幹燥成熟的種子,主產於安徽、廣西、四川、浙江、廣東等地。性微寒,味甘、苦、鹹,歸肝、大腸經,煎服,常用量10~15克。本品有清熱明目、潤腸通便之功效,可用於治療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和胃腸道上火引起的便秘。
《本草綱目》對決明子有“久服益精,輕身”“利五髒,明目”的記載。相傳,古時有一位老翁,年過八旬耳不聾、眼不花,且身體輕健。有人向老翁請教長壽秘訣,他回答:“常飲決明茶。”老翁還賦詩一首:“愚翁八十目不瞑,日書蠅頭夜點燈,並非生得好眼力,隻緣常年食決明。”現代醫學研究發現,決明子中含有決明子素、大黃酚、大黃素等物質,對視神經有保護作用,可治療白內障、青光眼、結膜炎等眼疾;決明子水浸液、煎劑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可用於治療原發性高血壓、腎性高血壓,以及高脂血症、動脈硬化等。中老年人,特別是患有眼疾、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常飲決明茶對強身健體大有益處。
決明子為幹燥種子,狀如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狀,長5~8毫米,寬2.5~3毫米。表麵黃褐色或綠褐色,平滑光澤,兩麵各有1個凸起的棕色棱線,棱線兩側各有1條淺色而稍凹陷的線紋,水浸時由此處脹裂。質硬,不易破碎,橫切麵皮薄,可見灰白色至淡黃色的胚乳,子葉黃色或暗棕色,強烈折疊而皺縮。氣無,味微苦,略帶黏液性。選擇決明子時應以顆粒均勻、飽滿、黃褐色者為佳。
肝髒有熱會導致目赤腫痛、羞明多淚,決明子性寒,走肝經,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是治療眼疾的要藥。《本草求真》有記載:“決明子,除風散熱。凡人目淚不收,眼痛不止,多屬風熱內淫,以致血不上行,治當即為驅逐;按此苦能泄熱,鹹能軟堅,甘能補血,力薄氣浮,又能升散風邪,故為治目收淚止痛要藥。”
決明子可用於老年人習慣性便秘的防治,由於老年人脾胃陽虛、氣血不足,大腸的蠕動功能不強,再加上大腸津液分泌不足,常常導致習慣性便秘的發生。決明子既能清腸燥又能潤腸,所以更適合用於老年人的習慣性便秘。此外,決明子有降血壓、降血脂的功效,對於防治高血壓、高血脂有很好的幫助。
【食療方】
1)決明子、枸杞子各9克,豬肝適量,適量水煎,食肝服湯,可用於夜盲症的食療。
2)決明子15克,粳米60克,冰糖少許。先將決明子放入鍋內,炒至微有香味,取出放冷後,加水煎汁,之後,除去藥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加入冰糖,煮沸即可食用。每天1次,連用2周。此粥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的功效,可用於白內障患者的日常飲食。
8.9.2“天然抗生素”馬齒莧
馬齒莧為馬齒莧科植物馬齒莧的全草,我國南北各地均產。性寒,味酸,歸大腸、肝經。煎服,常用量9~15克,鮮品30~60克,外用適量。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用於治療濕熱瀉痢及下痢膿血、裏急後重,赤白帶下、火毒癰疽,熱淋、血淋。馬齒莧多野生,是我國人民自古就喜歡采食的一種野菜。春季及初夏在田間、路旁、原野、菜園采集嫩莖葉供食用,亦可全株采收,汆水後曬幹,冬季做包子、餃子餡料,美味可口,食之不厭。
因馬齒莧性寒滑,食之過多有滑利之弊,所以脾胃虛弱、腹瀉便溏之人忌食。另外,馬齒莧有墮胎的功能,孕婦,尤其是有習慣性流產者,應禁止食用馬齒莧。
現代研究表明,馬齒莧對痢疾杆菌、傷寒杆菌和大腸杆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是治療瘧疾的要藥,可用於各種炎症的輔助治療,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稱。
【食療方】
1)馬齒莧芡實瘦肉湯:馬齒莧50克,芡實100克,瘦豬肉150克,精鹽、味精各適量。馬齒莧洗淨、切段,瘦豬肉切成丁,芡實洗淨,同放入鍋中,加適量水,先用武火煮開,再用文火煮2小時即可,食用時可加入適量精鹽等調味。該品有清熱解毒、祛濕止帶的功效,可用於濕熱下注、帶下色黃、黏稠味臭、小便短黃、口渴口苦、舌紅苔黃等症的食療,亦可用於濕熱泄瀉、痢疾等的膳食。
2)馬齒莧炒雞蛋:馬齒莧60克,雞蛋4個,精鹽等調味品適量。將馬齒莧用溫水泡10分鍾,清水洗淨,切段,將雞蛋打散,加入馬齒莧調勻,加精鹽、料酒等調味,即可入鍋內炒熟,趁熱佐餐食用。該品有清熱解毒、止瀉痢、除腸垢、益氣補虛的功效,適用於久痢的膳食養生。
3)馬齒莧粥:馬齒莧250克,粳米60克。先將馬齒莧切碎備用,在粳米中加適量的水煮成稀粥,然後放入切碎的馬齒莧,煮熟即可。該品主要用於痢疾便血、濕熱腹瀉的食療。
8.9.3既補又潤的火麻仁
火麻仁為桑科植物大麻的幹燥成熟果實,全國各地均有栽培。性平,味甘,歸脾、胃、大腸經。煎服,常用量9~15克;煎湯,熬粥,或入丸、散。本品有潤腸通便、補虛的功效,治療習慣性便秘,老人或婦女產後血虛津虧導致的大便秘結。
火麻仁質潤油脂含量高,能潤腸通便,且又兼有滋養補虛的作用。單用有效。《藥物義化》:“麻仁,能潤腸,體潤能去燥,專利大腸氣結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產後氣血不順,病後元氣未複,或稟弱不能運行著皆治。”《名醫別錄》:“主中風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積血,複血脈,乳婦產後餘疾。”
【食療方】
1)麻仁蘇子粥:火麻仁15克,紫蘇子10克,粳米適量。前二者加水研磨,取汁分兩次煮粥食,源於《普濟本事方》。火麻仁與紫蘇子均能潤腸通便,故配用以增強療效,用於婦女產後頭昏、多汗、大便秘結,或老人、虛弱人之血虛津少,腸燥便秘。《肘後備急方》將火麻仁研爛,同米煮粥食,治腸燥便秘,其意與本方同。
2)火麻仁涼茶:用慢火將火麻仁和芝麻炒到金黃色後,放在攪拌機中加水攪拌,再用紗布過濾取汁,在濾汁中加糖調味後,煮開就可以飲用了。雖然製作方法簡單,但是火麻仁不能服用過量,否則會有中毒的可能,所以在服用任何含有火麻仁的配方時,都應谘詢醫生,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劑量和方法服用。
人類對天然藥物的追捧必將引起新一輪的中藥熱,補益類的中藥和“藥食同源”物品也必將引起人們的關注,走進人們的生活。要提醒大家的是,補益藥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也不是吃多少都沒有問題,即便是“藥食同源”物品,也要注意使用的量。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既然稱之為藥,總有一定的偏性。我們在運用中藥防病保健的同時,更要全麵了解每味藥的性能特點,以利用其偏性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尤其對一些作用較強的中藥,更要把握好其用量和用藥時間,防止出現過猶不及的情況。中藥雖好,但一定要用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