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世界地理(五)(3 / 3)

1819~1821年之間,俄國沙皇政府以“發現土地”和“接近南極”作為重要目的,對水兵經過嚴格的挑選後組成南極遠征隊,這個遠征隊的指揮官是別林斯高晉中校。遠征隊在別林斯高晉中校的指揮下,遠涉重洋,曆經艱險,於1821年1日,發現了南極洲的部分大陸和附近的一個島,當時以俄文把這兩塊地方命名為“亞曆山大地”和“彼得一世島”。

沙皇為了表彰別林斯高晉中校的功績,命名亞曆山大地附近的海為“別林斯高晉海”。此外,他們還把南極洲周圍的許多島嶼也都起了俄國的名字。

但是,美國並不承認俄國是第一個發現南極大陸的。美國認為第一個發現南極大陸的是“哈羅”號捕鯨艦艦長巴梅爾上校,說他發現南極大陸的日期為1820年11月18日,比別林斯高晉中校早五十天。當巴梅爾登上別林斯高晉的船上訪問時,談到發現南極大陸的日期後,別林斯高晉感到十分沮喪,無可奈何地說:“我的皇上該如何責怪我的無能呢?你的走運,就是我的倒黴”。盡管如此,在世界地圖上南極洲仍有一個陸地叫“亞曆山大地”,在這個陸地附近的海域中,有一個“別林斯高晉海”。別林斯高晉中校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九、我們擁有同一個地球

怎樣區別時區和區時

由於地球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著,所以在地球東邊的地方總比西邊的地方的時刻要早。我們把地球自轉一周24小時為一天,因為自轉一周為360°,那麼每隔15°就需要一個小時,所以在同一瞬間,各地由於經度不同,各地的時刻也不同。例如英國首都經度是東經0°,而我國首都北京為東經116°,因為倫敦在北京的西邊,兩地日出時刻相差8小時,當北京是旭日東升的早晨,而倫敦卻是繁星密布的黑夜。

國際上為了統一世界各地的時間標準,采取了劃分時區的辦法,即經度每隔15°劃為一個時區,全球劃為24個時區。

時區以0°經線為起始線,即以經過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經線為起始線,向西到西經7.5°,向東到東經7.5°,作為中時區。中時區以東每隔15°為一個時區,依次為東一區、東二區……東十二區;中時區以西每隔15°為一個時區,依次為西一區、西二區……西十二區。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是重合的,180°經線是東十二區和西十二區的共有中央經線。

現在我們已經搞明白了時區的概念,那麼什麼叫區時呢?每個時區都有一個中央經線,以本區中央經線的地方時,做為這個時區的區時,也叫標準時。中時區的中央經線為0°經線。從東一區至東十二區的中央經線依次為東經15°、30°、45°……180°;從西一區至西十二區的中央經線依次為西經15°、30°、45°……180°。

相鄰的兩個時區,它們的區時相差一個小時。任意兩個地方,它們之間相差幾個時區,區時就相差幾個小時。越是向東,區時就越早。例如我國首都北京在東八區,而美國首都華盛頓在西五區,與北京相差十三個時區,就是說晚十三個小時,北京的上午八點,華盛頓則是前一天的十九點。

但是,時區的界線並不是完全根據經線而定的。各個國家根據不同的需要來確定各自的標準時間。例如,根據時區的劃分,我國自東向西可劃分為東五區、東六區、東七區和東八區,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采用“北京時間”,即首都北京所在東八區的區時;而在新疆采用東六區的區時,叫做“烏魯木齊時間”。這樣在我國就采用了兩種時間標準。

國際日界線是怎樣規定的

由於地球的自西向東運動,產生了一天的晝夜交替。從二十四點開始,便是第二天的開始。地球上每個地點由於經度不同而有各自的區時,那麼從一天的結束到第二天的開始,究竟以哪一個地方為起點呢?

為了避免日期的紊亂,在1884年召開的國際經度會議上,規定了原則上以180°經線作為地球上的“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線,叫做“國際日期變更線”,簡稱“日界線”。並且規定,在東十二區日界線兩側的任何時刻總比西十二區日界線東側的任何時刻都早一天,即24小時。因此,輪船或飛機在經過日界線時要更換日期而鍾點不變,從東十二區的西側向東越過日界線,日期要減去一天,而鍾點不變;從西十二區的東側向西越過日界線,日期要增加一天,而鍾點不變。例如,一條海船在1996年1月1日下午2點10分從180°經線的兩側向東越過日界線,這時的日期時間應該為1995年12月31日下午2點10分。

但是,如果完全按照180°經線改變日期,就會造成同一大陸或同一島嶼上日期的不同。為了避免這一個問題,在實際上日界線是從180°經線的最北端起穿過亞、美兩大陸的白令海峽,經過阿留申群島,穿過馬紹爾群島和夏威夷群島,然後穿過斐濟群島與薩摩亞群島,繞過新西蘭,最終到180°經線的最南端。因此,日界線不完全與180°經線相吻合,而有好幾處曲折。

大洋洲的島國湯加於日界線為最東側,它是世界上最先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慶賀元旦到來的國家。而位於日界線最西側的西薩摩是世界上最遲開始新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後迎新元旦到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