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南極洲
怎樣初步了解南極洲
要想了解南極洲,首先就是要了解她的地理位置、大陸輪廓等。
南極洲包括南極大陸及其附近的陸緣冰和島嶼,是唯一的高緯度大洲,該洲位於地球最南端南極的周圍,絕大部分在南極圈內。由於緯度高,太陽高度角小,對形成南極洲嚴寒氣候關係很大;同時也使該洲大部分地區出現極晝、極夜現象,而且愈近南極點,極晝、極夜的時間愈長。
南極洲為厚厚的冰雪所覆蓋,海洋中到處漂泛著亮晶晶的冰山,有人稱之為“冰雪南極洲”。冰雪南極洲的麵積約14×106平方千米(包括陸緣冰158×104平方千米和島嶼76×103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麵積的9.4%,大於歐洲、大洋洲,居各大洲的第五位。南極洲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一洲,但這個高度主要是冰層的厚度,如果剝去上麵的冰雪,岩石南極洲的平均海拔僅400米,可以看出南極洲實為一個冰原大陸。該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庫,約占全球冰體積的90%。
南極洲四周被浩瀚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圍,遠離其他大陸,距澳大利亞約3500千米,離非洲約4000千米,而距亞、歐、北美洲皆在10000千米以上,南極半島與南美洲的火地島距離最近,也有970千米之遙。所以該洲是世界最孤立的一洲,但在未來的空間交通上,它將是聯係南美洲、非洲及澳大利亞大陸的捷徑。
南極大陸的輪廓活像一隻蝌蚪,其頭部為東南極洲, 尾巴是西南極洲(介於西經30°往東到東經165°之間,幾乎全部在東半球範圍內,稱東南極洲;介於西經60°到西經160°之間,全部在西半球,稱西南極洲)。東南極洲大部分瀕臨印度洋,輪廓完整,大體呈半圓形,麵積占大陸麵積的3/4;西南極洲麵對太平洋和大西洋,輪廓破碎,海岸曲折,包括南極半島和愛德華七世半島,半島外圍有很多邊緣海,其間散布著許多島嶼和群島。
怎樣發揮南極考察站的作用
要建立考察站,首先要維護《南極條約》,保護南極洲這塊地球上最後的一塊淨土。
根據《南極條約》的精神,現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南極建立了40多個常年考察站和100多個夏季站。這許多考察站對南極的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等學科、項目進行考察與研究。其中有些科目的成果已實際運用於長期氣象預防、無線電通訊、導彈發射和地質勘探等方麵。發揮了南極考察站的作用,為人類再造輝煌而努力。
我國首批南極考察隊於1984年12月25日勝利登上了南極洲,並於1985年2月20日在南極半島附近的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喬治王島上,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並且,還在當年把原計劃的夏季站改為常年站,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越冬科學考查。從1985年起至1991年底,我國先後向長城站派出了八支南極考察隊。
中國南極長城站位於喬治王島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此處居於南極板塊、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彙地帶,現代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因此,長城站是地質學家和地球物理學家研究現代地殼構造、岩漿活動和地震成因的好場所。這裏又恰位於南極半島與南美大陸間的多氣旋地帶,天氣變化劇烈,加之這裏天氣暖和,降水較多,北冰洋雪的年積累量和消融量都很大,冰流速度較快,冰川進退所反映出的氣候變化更為明顯,因此,長城站又是探索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規律以及冰川學研究的良好園地。同時,這裏也是研究南極洲生態係統及生物資源的廣闊天地。
長城站目前已初具規模,發揮著一個南極考察站的作用,從事著電離層、地磁、高空大氣物理、氣象和地震等學科的常年觀測,同時開展地質、冰川、地貌、生物、固體潮、人體醫學等學科的研究。
1988年,為了進一步擴大我國南極科學考察的成果,我國又在極圈內的南極洲大陸建立了第二個中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它對於全麵開展有南極特色的科學考察,維護我國在南極的權益,造福後代,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等方麵具有重大的意義。
南極洲是怎樣被發現的
南極洲是地球最南部唯一沒有居民定居的地方。這裏的氣候特征是酷寒、烈風、暴雨、終年冰雪覆蓋,被稱為“冰原南極洲”。人類的足跡最晚到達這塊冰雪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