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以東,麵積廣闊,高度不大。這在氣候上首先有利於大西洋氣團深入,地麵的起伏在很大程度上又決定著氣團的具體行徑。其次,對於安第斯山以東地區氣候類型結構體現緯向地帶性規律來說,平坦展開的地形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亞馬孫平原的赤道多雨氣候之所以成為世界上同類型氣候中麵積最大,發育最典型,這與它所在地區是一個東西走向的平原以及背靠安第斯山、麵向大西洋開敞等因素關係密切。另外,圭亞那高原和巴西高原能起到一定的降低氣溫的作用;在某些地帶,如巴西高原東部沿海的大崖壁,有利於氣流的抬升,形成豐富的地形雨。
亞馬孫水係有哪些特點,其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亞馬孫水係是世界最大的水係,無論是河網密度、流域麵積和水量等方麵,均居世界首位。
亞馬孫河上源為馬臘尼翁河和烏卡亞利河,均發源於科迪勒拉的東坡。兩河穿越崇山峻嶺後彙合,成為亞馬孫河主流,沿途接納了數以百計的支流,如內格羅河、馬代臘河等都是源遠流長的大支流,最後在巴西的馬臘苦島附近,注入大西洋。
亞馬孫河的流域麵積達705萬平方千米,河流水量很大,在河口附近高水位時平均流量達12萬立方米/秒,全河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達3800立方千米,相當於密西西比河的6.5倍。
亞馬孫河主流水量的季節變化幅度比較和緩,這主要是因為亞馬孫平原地區和安第斯山低緯東坡降水季節分配比較均勻,中、下遊兩岸支流流域的雨季彼此協調,使主流水量能在不同時期內都得到補充。由於亞馬孫平原及其水係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南,水係主流介於赤道與南緯5°之間,因此,主流水量的變化主要決定於赤道以南的支流,而赤道以北的支流隻對主流洪水期的形成起促進作用,對枯水期的水量起補償作用。
由於亞馬孫河排泄量大,每年攜帶出的泥沙也極為可觀,據估計每年向海外輸送的泥沙量約有10億噸之多,但含沙量並不太高。又因河口地區近期下沉作用,入海泥沙又為沿岸海流帶走,所以沒有出露三角洲,而是寬敞的喇叭狀三角灣。
亞馬孫河水量大,深度也大,從塔巴汀加到河口約3400千米,平均水深15米;但是比降卻很微小。在主要河段無任何瀑布險灘,更無冰凍期,而且還可與各大支流的下遊直接通航,因而具有非常優越的航運條件。此外,在許多支流從山地或高原進入平原的接觸帶上,多陡落成為一係列急流或瀑布,蘊藏著相當豐富的水力,估計達440萬千瓦左右,但現在尚未開發。
總之,流程長、支流眾多、流域麵積廣闊,幹流河寬、水深、比降微小,水量巨大而季節變化和緩等,是亞馬孫水係的主要特點。這些特點的形成與地形、氣候有密切關係。由於該水係橫貫於北緯2°至南緯15°之間,主要發育在亞馬孫平原上,地域廣闊,地處低緯度熱帶地區,降水豐沛;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北、西、南三麵被高原和山地所環抱、平原東麵向著大西洋敞開,地形上有利於聚水,所以河流水量很大;同時上遊地區降水季節分配均勻,中、下遊兩岸流域雨季相互調節,使主流水量季節變化相應比較小,充分體現了赤道帶水係的特征。
巴西經濟發展的特點是什麼
巴西從葡萄牙統治時期到現在四百多年時間裏,以“單一經濟”聞名於世。1500~1550年以采集巴西木(紅色染料)為主。1650~1700年巴西東北沿海地帶大量生產蔗糖,17世紀末在米納斯吉拉斯州發現黃金與金剛石後,“采金狂”延續了150年。1850年後進入咖啡興旺期,成為“咖啡王國”。1880年~1912年曾以天然橡膠的故鄉著稱於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巴西才致力於產品多樣化,注重國民經濟的發展。
自1947年以後的30多年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被譽為“巴西經濟奇跡”,其中1968~197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0%以上,這種增長速度是世界上少見的。1960~1981年間,其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四番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247美元增至2241美元,許多工業產品產量已躋身於世界前幾位。巴西的石油、煤炭資源貧乏,而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巴西與巴拉圭聯合興建了伊泰普水電站,目前是世界最大的水電站,利用甘蔗等生產酒精以代替石油,大規模生產以酒精為動力的汽車,是巴西引人注目的工業項目。自30年代開始,巴西加速推行“進口替代”的工業化方針,並著手發展重工業。60年代中期采取外向發展戰略,加強與國際市場聯係。70年代中期以來,則強調執行進口替代與鼓勵出口相結合的工業化方針。利用外資、積極引進國外技術專利和先進設備,並進行創新改造,使之“巴西化”,以推動國內資本更新和技術革命。此外,追加智力投資,努力開發本國人力資源,大力培養造就科技人才,也是促進巴西工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巴西經濟也麵臨不少困難,主要問題是資金不足,燃料動力緊張,糧食缺乏,外債聚增,通貨膨脹率高,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以及貧富兩極分化等。巴西經濟對世界市場依賴較深,從而使其經濟的發展直接受製於世界經濟形勢,在世界經濟危機的衝擊下,國民經濟就呈下降趨勢。
巴西人種複雜的特點是怎樣形成的
巴西人種中白人占62%,黑人占11%,其餘為印第安人、印歐及黑白混血種人等;此外還有亞洲人,亞洲人同白人、黑人及其他一些人種的混血種。所以巴西是世界上公認的人種最複雜的國家。
巴西的人種為什麼這樣複雜呢?它是怎樣形成的呢?這是曆史原因造成的。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巴西的廣大土地上生活著處在原始公社製度下的印第安人。他們跟秘魯、墨西哥的印第安人不同,還沒形成早期國家的形勢,部落之間幾乎毫無來往。因此麵對葡萄牙殖民主義者的入侵,隻能各自退到窮鄉僻壤,幾乎無力抵抗。於是葡萄牙人向內地推進,逐漸增加了葡萄牙人和印第安人血統的混合,當時葡萄牙政府還鼓勵這種混合,後來隨著種植園經濟的發展,大量黑人從非洲販賣到這裏。被販賣來的幾百萬黑人在甘蔗種植園、金礦和金剛石礦從事各種苦役,於是巴西便發生了大量的印第安人與白人、白人與黑人、印第安人與黑人之間的混合,形成了複雜的種族。
1882年,巴西脫離了葡萄牙的統治,南部邊區無主荒地和咖啡種植園勞動力需要量大大增加,吸引了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阿拉伯國家等大批貧民和失業工人移居到此。本世紀初,日本人和亞洲其他國家的貧民也大批移居到巴西。
在巴西亞馬孫平原的原始森林裏,到處都居住著印度安人,這裏可以說著巴西印第安人的王國。而在巴西高原上,特別是巴西利亞等城市,聚居著大量黑人。在南方,有的城市裏聚居著德國人意大利人,還有一些地方聚居著大量的日本人,有的地方幾乎什麼人都有。如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印歐混血種人、黑白混血種人、印黑混血種人、黃種人、阿拉伯人等等,這充分說明,巴西的確是世界上人種最複雜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