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方麵,這一時期出版社在編輯小學中文教科書時,是依據課程發展處編訂的《小學課程綱要》中 “小學常用字表”所列的文字規定學習的次序。因小學各年級所學的常用字有既定數目,所以出版社都隻針對這些常用字編寫教科書,而學校則可根據教育署公布的“適用書目表”選用合適的中國語文課本。不過,《小學課程綱要》裏也指出,個別學校根據不同情況,可自行編寫教材,但自行編寫的教材必須先得到教育署批準方可使用。各級教材基本上用語體文寫成,六年級課本則每學期另編有淺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詩歌共4課。
在中學,香港課程發展議會出版的《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也是以閱讀教學為主,所以其中很大篇幅是關於閱讀教學的教材,閱讀教學又可再分為精讀和略讀教學,精讀教材的編選皆由教育署轄下的科目委員會負責。教授中學一年級至中學三年級時,教師可在各級的課文篇目裏選教20-24篇;教授中學四年級至中學五年級時,教師則必須教授《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提供的26篇必讀文章。對於略讀教學的教材,則無硬性規定,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擇。
1990年的《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雖提及寫作教學的教學範圍,但隻講到寫作什麼文體(如命題作文、應用文、其他類型寫作)和如何實施,而且,此綱要強調讀寫結合,即透過閱讀學習寫作技巧,對於寫作方麵的教材並無詳述,聽說教學的情況也是如此。
語文知識教學方麵,課程發展議會先後頒布了《中學中國語文科課本編纂指引》和《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綱要》,這時期出版的教科書,都是依據此指引和大綱來編寫的。中學一年級至中學三年級使用的教科書一套分為6冊,編入了《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課程綱要》內列出的全部精讀教材,而且每冊課本後,都附有“語文學習重點分布表”和“語文基本知識討論及練習項目分布表”,這兩個表的資料是靠整理書中各課的教學重點而來的,表裏再細分為表達方式、修辭方式、漢語常識、寫作方法和文類常識等。各出版社出版教科書時,都會列出每課的教學重點,使教科書更有係統,也方便教師製訂教學計劃。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語文課程又有另一場改革。當時,香港教育署為了改善香港的教育素質,策劃了一個新的課程——“目標為本課程”(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簡稱TOC)。為配合“目標為本課程”的精神,香港教育署於1994年發表了《目標為本課程簡介》,向社會各階層及學校闡述有關計劃的背景、目的和整個課程的架構及實施方法。中國語文課程目標在這個背景下順時而生,並在小學先行推廣。新課程的總目標與以往的沒有太大分別,不同的是,總目標之下還分為“聽、說、讀、寫”四大範疇,每範疇都有不同的範疇目標,並分四個學習階段來完成。四個學習階段分別為小學1-3年級、小學4-6年級、中學1-3年級和中學4-5年級。每一階段的學習內容,都以學習重點來表示,教師可根據這些學習重點,把課程組成不同的學習單元,然後據此設計課業和施教。課程發展議會在1994年編寫的《目標為本課程〈中國語文課程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強調傳授構思、傳意、探究和解決問題及推理等5種能力的學習方法,並要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為了確保學習目標及學習過程一致,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時,都是以製訂的學習目標作依據。中國語文學科的評估包括聽、說、讀、寫、品德等範疇,而每個範疇都有一係列的評估重點,教師需依此作出評估。“目標為本課程”的出發點本是改善教育素質,若在小學試行成功,這課程將更會推廣至中學。可是,由於推行課程時,林林總總的評估項目引起學界極大的反應,故而到了1998年,目標為本課程改革計劃在社會各階層的爭論及反對下,無果而終。雖然官方宣告計劃“成功”,然而,大部分的學校其實隻是稍稍改變了評估的方式,而且TOC也隻在小學實行過,未曾推展到中學。
教材方麵,因《目標為本課程〈中國語文課程綱要〉》中提到要把課程組成不同的學習單元,於是出版社便把原有的單篇範文按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品德、語文知識、文體等內容來組織成一個個單元,這就是小學語文科以單元組織教材的開端。
三、語文課程的探索與創新——21世紀
2001年,課程發展議會以“學會學習”為主題,提出“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課程改革路向。這一時期,中國語文課程也出現了一些轉變。2001年,課程發展議會編訂《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中國語文課程指引(初中及高中)》(以下簡稱《中學語文課程指引》),根據《中學語文課程指引》所述,這個新中國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自學能力”,此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品德,以及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對國家民族的情感。要達成這些目標,課程把學習內容分為九個範疇,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在這九個範疇中,以聽說讀寫為主,帶動其他範疇的學習,可見聽說讀寫在新課程下愈來愈受重視。而且,不僅《中學語文課程指引》明確表明“要以均衡培養讀、寫、聽、說能力作為教學原則”,在教育署出版的學習單元設計示例裏,不同的專題研習也分別涵蓋了讀寫聽說或這四方麵的其中一些範疇,可見這個階段聽說的比重皆愈益提高,而均衡發展聽說讀寫四方麵的能力更是一個重要目標,所以教學時,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隻側重於某一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