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挖掘高校檔案知識資源做好利用服務工作賀興義(1 / 2)

周春霞

高校檔案是高等學校從事招生、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學生、學校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曆史記錄。高校檔案工作應當以利用服務工作為中心,充分挖掘蘊藏在檔案中的知識資源,為學校黨政管理、教學、科研等提供服務,使檔案在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中發揮作用、體現價值。但從目前來看,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高校檔案利用率還不是很高,利用方式也以借閱複製為主,因而,挖掘蘊含在檔案中的知識資源還有很大的空間。

一、高校檔案利用情況統計

總體來看,高校檔案的構成和利用情況具有一定的共性。筆者對我校近四年來檔案利用情況作了一個統計。

總體來看,館藏檔案卷數及利用檔案卷數每年都呈遞增態勢,但利用案卷的增長速度趕不上館藏案卷的增長速度,而絕對利用人數增長緩慢,甚至出現波動。

對比可以看出,在目前檔案的利用中,工作查考占據主要地位,比例在70%以上,這主要體現了檔案的憑證、依據作用,也反映了檔案的真實性。如在2009年省審計廳來我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期間,查閱了檔案1000餘卷,借閱檔案500餘卷;在學校進行住房清理和整頓期間,查閱了自建校以來所有住房分配及改革相關文件100多卷,這些都很好地體現了檔案的憑證、依據作用。其次是編史修誌方麵的利用,自2007年開始,占到總利用的10%以上,主要因素是我校校史館籌建工作的需要。學術研究與宣傳教育方麵利用率很低,這與高校檔案館服務於教學與科研、服務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職能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是不相稱的,高校檔案所具備的文化價值遠遠沒有體現出來,所蘊含的知識資源還有待大力開發,這應當是今後利用工作的重點之一。而如何挖掘其中所蘊含的知識,也是高校檔案工作者所麵臨的重要任務。

二、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加大檔案資源知識資源的開發力度高校檔案作為高校重要的信息資源,它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包括顯性的知識和隱性的知識。對於其知識資源的挖掘,要立足於現有資源,實現顯性知識資源的整理與隱性知識的開發並行,促進隱性知識向顯性化轉化。從目前的利用狀況來看,多是查考性利用,即是顯性知識在發揮著印證比對功效,而隱性知識的利用則少之又少。由此,檔案知識資源的挖掘主要是針對了隱性知識,而高校檔案在學術研究與宣傳教育方麵的利用,也主要是發揮隱性知識的作用。

檔案知識資源挖掘的途徑較多,對檔案實體的整理、保管過程,也是一種對檔案隱含知識資源的挖掘過程。在對文件進行分類、排序、著錄、標引時,便是對文件之間的聯係、案卷之間的聯係進行揭示和說明,也是使描述檔案一般特征的知識,如主題詞、摘要、形成時間、地點、文種、作者等顯性化的過程和途徑,這種隱性知識的挖掘與揭示,也使對檔案所記載的顯性知識的檢索、利用更加快捷、方便。

隨著計算機在檔案部門的普及和網絡技術的應用,電子文件從質和量上都在不斷提升,在對檔案知識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引入數據挖掘技術,從而加大隱性知識的利用率,更大程度地發揮高校檔案資源庫的作用。

(一)關於數據挖掘

數據挖掘是從大量的、不完全的、模糊的、隨機的數據中發現趨勢或模式,提取有價值信息的一種過程。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技術。數據挖掘的過程一般可描述如下:

數據挖掘的目的是發現知識,用於數據挖掘的方法很多,主要有概念描述、關聯分析、聚類分析、分類等。

概念描述:概念描述就是對某類對象的內涵特征進行概括,形成一個整體性、全麵性的認識。概念描述分為特征性描述和區別性描述,前者描述對象的共同特征,後者描述不同對象之間的區別。

關聯分析:就是對大量數據進行分析,從中發現滿足一定支持度和可信度的對象之間的聯係。

聚類分析:聚類分析是把一組個體按照相似性歸成若幹類別,使得屬於同一類別的個體之間的差別盡可能小,不同類別的個體間的差別盡可能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