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張之洞與武漢科技大學的淵源(3 / 3)

首先,堅持“實用為先,知行並重”的辦學思想。從當年張之洞倡導實業救國,開辦漢陽鐵廠,設立湖北工業學堂,設置打銅、打鐵、汽機、車床等工藝,到1958年中國大辦鋼鐵,成立武漢鋼鐵公司,湖北工藝學堂演進為武漢鋼鐵學院,設置鋼鐵、冶金、機械等本科專業,時至20世紀末,中國已成為世界鋼鐵大國,學校也更名為武漢科技大學,設置材料學、鋼鐵冶金、機械設計及理論、化學工藝、機械電子工程、控製理論與控製工程等6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有冶金工程、機械工程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由此可見,學校因鋼鐵冶金而誕生、而發展,又始終堅持為鋼鐵冶金工業服務,充分體現張之洞的辦學思想。

其次,堅持並發揚張之洞的求真務實的辦學精神。1901年張之洞對學堂中基礎不紮實、學風浮躁的學生加以淘汰,招收學風品行嚴謹的學生,充分體現了張之洞“沉靜好學,崇實去浮”的治學作風。2002年武漢科技大學確定“厚德博學,崇實去浮”八字校訓。“崇實去浮”延續了張之洞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學以致用。

最後,堅持並發揚張之洞的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張之洞在學堂創辦伊始,就始終強調書本知識與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今天的武漢科技大學在強調課堂教學和書本知識學習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校不斷加強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固定實驗設備值超過2億元,全國各地的實踐、實習基地已達100餘個,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正因為如此,武漢科技大學培養的學生既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又擁有良好的實踐動手能力,因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學校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特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嵌入式係統設計大賽一等獎、“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等獎勵。學校“攀登者”機器人足球代表隊先後榮獲世界冠軍2項、全國冠軍6項。學校女子籃球隊多次獲得CUBA以及全國大運會冠軍。另一方麵,武漢科技大學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與知識優勢,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努力為發展社會生產力作貢獻。目前,該校設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工程中心。學校在耐火材料研究方麵處於國內外領先地位,科技部在該校設立了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此外,學校與國內30餘家大型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研究關係。近3年來,學校科研總經費達到3.56億元,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43項。2007年、2008年連續兩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為地方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稱號。昔日的湖北工藝學堂曆經百年滄桑,發展成今天的武漢科技大學,可謂源遠流長,今天的武漢科技大學與張之洞創辦的湖北工藝學堂在曆史淵源、辦學理念等方麵有著割不斷的關係。我們相信,今天的武漢科技大學在黨的正確辦學思想指引下,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充分借鑒國內外高校的先進經驗,努力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不斷加快建設發展步伐,這所百年名校的明天必然更加輝煌。

參考文獻

1.劉光臨,何明昌,陳澤華,黎宇寧,朱孟強,王小豔等。《關於武漢科技大學曆史沿革的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3)

2.何明昌,黎宇寧,汪雪芳,趙康寧,鄒勇等。張之洞與武漢科技大學[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3.苑書義。張之洞全集[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版

4.章開沅。湖北通史(晚清卷)[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版

5.皮明庥。武漢通覽[M]。武漢:武漢出版社,198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