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設心理檔案。現在大學生麵臨來自學業、家庭、感情、人際關係、就業競爭等的壓力越來越大,一些大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而出現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學校有必要為大學生建立心理檔案,定期為大學生進行心理測試,及時準確地掌握和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點及現狀,從而為學校的科學管理提供心理學依據。如可以從中尋找導致某些學生發生心理障礙的原因,並從宏觀上尋找教育、預防和幹預的方法,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動態的監測手段,為學校心理輔導、谘詢和治療工作提供操作指南,為學校的宏觀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以至於為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為用人單位廣納群賢提供可參考依據。
2.增設信用檔案。在大學生中建立信用檔案,有利於督促學生重視信用,自覺維護自己的良好信用。充分發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信用檔案將學生納入社會誠信體係,培養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的提升和誠信氛圍的營造。建立信用檔案還可以為學生就業和生活提供信用信息服務,同時也可以為其職業發展和在工作中的晉升提供依據。讓用人單位在選才時更放心,對督促學生自律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3.增設客觀評價檔案。現在學生檔案中不管是個人鑒定還是班級鑒定,評述結論單一化、模式化、格調一致、語言雷同、千人一麵、千篇一律,很難準確反映一個人的個性特征。如評價優點反複使用“學習認真”、評價缺點常用“表現一般”等一筆帶過。這樣反映出來的檔案缺乏客觀的評價,用人單位很難獲取有用信息。因此在學生檔案中應增設一些客觀評價檔案,評價語言應因人而異,學習好就是好,壞就是壞,用具體事例突出每個人的實績。個人鑒定鼓勵本人實事求是地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和能力等方麵的情況,讓用人單位見檔如見人。
(二)給予學生個人利用的權利
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是全黨全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構建和諧社會建設中就必須引入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和諧管理新理念。克服傳統的人事檔案管理製度所造成的弊端,正確把握保密與開放的關係,區別不同情況,在保密的範圍內,有條件地為學生本人提供人事檔案利用。使學生在實現自身利益,如升學、應聘、辦理教師資格證等諸多方麵,能方便地利用人事檔案解決問題,獲得切實的利益。使學生在人事檔案的利用過程中,真正體會到人事檔案及人事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徹底根除人事檔案可有可無的思想,杜絕人事檔案“棄檔”現象,促進人事檔案工作的健康發展。
(三)建立相對人參與和監督機製
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鼓勵人民群眾參政議政,是我們黨曆來主張和堅持的基本原則。人事檔案中一些客觀內容,如出生年月、學曆變更等,可向個人公開。這樣可避免一些人“年齡越填越小,學曆越填越高”。而一些涉及單位機密、群眾評議結果等內容,仍可采取保密方式。對檔案內容存在的一些明顯問題,個人有權提出異議,請求更正。這樣就能加大人們對人事檔案信息內容的監督,避免“湯國基事件”發生。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個人對人事檔案信息內容的關注,提高整個社會的檔案意識。
高校學生檔案的利用是高校學生檔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隻有不斷地擴展學生檔案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做好檔案利用工作,學生檔案才有價值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