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製度建設方麵。高校應對照“27號令”的要求,對學校檔案工作實際情況進行全麵檢查,並針對問題進行整改和落實,以完善各項檔案工作規章製度。據統計,教育部直屬高校多數完成了檔案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部分高校及時調整了校內各單位文件材料歸檔範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確保文件材料的歸檔範圍、歸檔期限等與“27號令”保持一致;部分高校還對實體分類實施辦法、電子文件的管理辦法、檔案安全管理和重大活動管理等進行了全麵的修訂。為加強檔案工作規範管理,有的高校結合國家和省市檔案工作規範管理等級評定大力開展創建活動,出台了高校內部檔案管理考核辦法,有力地推動和規範高校檔案工作,提高了全校師生的檔案意識,為科學的檔案管理體係提供了製度保障。
第二,在隊伍建設方麵。一方麵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另一方麵要加強一般業務人員的培訓與管理。通過兩方麵的建設,使檔案工作人員既要懂檔案,也要懂政治,既要會業務,也要會服務,以不斷增強檔案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法律知識、相關知識、專業技能,增強每個人的創新能力、執行能力,使檔案隊伍成為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能力強的高素質隊伍,為檔案館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目前部分高校對檔案館領導班子進行了調整,按照“27號令”的要求,一批高學曆的、圖書檔案專業或曆史專業出身的“60後”幹部走上了館長領導崗位,如複旦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各校新進的檔案工作人員都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曆,部分高校檔案工作人員全部實現本科以上學曆,碩士以上學曆超過50%。
第三,在機構設置方麵。當前,高校檔案機構因規模不一,機構設置也千差萬別。有的為了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專門設立了技術室或信息部等;有的為了加強校史編研工作,專門設置了編研室或校史編輯部等;有的為了加強安全保管,專門設置了保管室或保管部等等;還有的根據檔案的類別設置了人事檔案室、學生檔案室、財會基建檔案室、文書檔案室、科技檔案室等等。高校檔案館應使檔案館各內設機構的設置與合作體現為民生服務的宗旨,按照檔案管理體係、檔案資源體係、檔案利用體係三大板塊來設置,形成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的高效、協作的服務性機構安排,以更好地服務師生,服務社會。
總之,檔案管理體係建設應體現服務民生的宗旨,通過製度的重新安排為檔案工作服務民生提供製度保障。
(二)以校史編寫為突破口,提高檔案資源的收集、整合力度,建設豐富、完善的檔案資源體係檔案資料收集整理的範圍必須廣泛,應以本校檔案資源,以媒體信息、校友信息、館際信息和民間信息為補充。一方麵本校檔案資源是檔案資源建設的核心,要搶抓源頭,注重年度歸檔的特色和亮點,重要檔案要即時收集。全麵深化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對應同步歸檔,不斷改善館藏結構,努力實現增量檔案數字化。另一方麵輔助信息是檔案資源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要通過現代技術手段,對校園網、互聯網、廣播、電視、報刊、圖書等媒介上與學校有關的新聞信息、曆史信息、人物信息等進行定時跟蹤、自動抓取篩選以及有序歸檔;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對中外媒體上有關校友人物的信息自動抓取歸檔,而且要建立常年運作機製和辦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機進行“零距離”的征集采訪;同時養成對國內外各級各類檔案館、校史陳列館、博物館等單位收集與學校相關檔案資源、校史資料和人物信息的習慣,注意對館際相關信息的收集;另外,到民間各種資源市場去淘學校之“寶”,重視和加強與學校有關的各種檔案史料的征集。當前部分高校開展了學校名人檔案和名人口述曆史工作,為檔案資源建設增添了新的舉措。
總之,高校檔案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價值形態變化的產物,是學校在建設和發展中逐步形成的。高校檔案非常客觀真實地再現了學校各類活動的曆史麵貌和發展狀況。高校檔案實際上就是一部濃縮的學校發展史,將極大地有利於校園文化建設。檔案資源體係建設的落腳點在於服務民生,高校檔案館占有豐富的檔案資源,要努力將檔案館從檔案資源的保管庫變成提升學校軟實力的載體和陣地。
(三)以豐富和整合館藏師生檔案為重點,實施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形成方便、快捷的檔案利用體係高校信息化建設突飛猛進、日新月異,已深入到教學、科研、後勤等各個部門。通過信息化的建設,為服務師生創建了便利條件,如學生的選課係統、門禁係統、飯卡係統、圖書管理係統、教師的教學管理係統、科研管理係統等等,甚至澡堂都是按時間計費,並都實行了“一卡通”。因此,高校檔案部門在服務師生上因有所作為、有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