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和他的地理名著(2 / 2)

顧炎武在地理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這些成就的取得,是跟他的愛國熱情、忠貞的愛國精神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分不開的。

清兵入關後,顧炎武深感淪亡之苦。他不甘心受異族的奴役,積極投身到抗清的活動中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是他這種熱情的體現。他曾在家鄉昆山舉起過抗清的大旗,殺死清明派來的知縣,燒了縣衙門,並手持武器同清兵搏鬥;他曾浪跡天涯,宣傳自己的抗清思想,結交江湖豪傑。為抗清,他曾被捕入獄,飽受皮鞭、棍棒的折磨。然而,種種磨難都沒有挫傷他的鬥誌,他依然不屈不撓地同清統治者進行鬥爭,並鼓勵朋友們堅持戰鬥。

在壯遊的旅途中,顧炎武結識了著名學者傅山,並成為知已。一天傍晚,兩人借飯後散步之機談論起形勢來。此時,夕陽西沉,敵營號角鳴響。兩人不禁觸景生情。傅山用低沉的語調吟道:“胡末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聽了傅山的吟誦,顧炎武收住腳步,默視傅山片刻後,說:“傅兄不必悲觀,清人的統治不會長久的,總有一天會被徹底推翻。你我雖年逾半百,但‘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青深更著花’。”一番話說得傅山點頭稱是。

為宣傳抗清,顧炎武長期在外漫遊,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在這漫長的旅遊生活中,顧炎武也從來沒有中斷過自己的學術研究。他結合反清愛國的實際活動,對所到之地軍事、政治、經濟、社會製度、曆史、地理、交通、農林、水利等進行了廣泛而細致的調查研究,並據以寫成了《肇域誌》和《天下郡國利病書》這兩部地理學史上不朽的名著。

作為一代思想家,他的學術活動是多方麵的,對於國家典製、天文儀象、經史百家、音韻訓等都有精深的研究。《日知錄》便是他的這些方麵研究的代表作。在顧炎武剛剛著手寫《日知錄》,有人曾問他:“《日知錄》準備寫幾卷?”顧炎武回答說:“如果隻是將前人的著述纂輯成書,那就好比把有價值的古錢溶化成銅,去鑄新錢。我的《日知錄》卻絕非如此。近一年來,早夜誦讀,反複尋究,僅得十餘條。它是從銅山開采的礦石,然後煉成的精銅啊1”顧炎武治學態度由此可見一斑。

顧炎武曾寫有《精衛》一詩,詩中寫道: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

這是他愛國的堅貞和著書的意誌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