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科幻未來篇(六)(1 / 3)

月球南極無大量冰層建移民地夢想破滅

美國天文學家們在一項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原先計劃的在月球南極廣闊的冰層上建立人類的移民地的方案不可能實施了。他們利用位於波多黎哥Arecibo天文中心的雷達波信號發射器對月球南極地區進行了雷達波探測,並於西維吉尼亞的綠色沙洲(GreenBank)天文中心接收經過月球南極反射的雷達波。通過對這些雷達波數據的分析,科學家們發現月球的南極並不象人們先前認為的那樣有豐富的冰層,事實上這一地區的冰含量非常小。

1994年,科學家們在對月球進行的雷達回波探測實驗中發現月球的南極地下存在著大量的冰層。由於月球的這一區域常年見不到陽光,所以這一地區的冰層厚且堅固。其後不久,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月球探測器也證實了這一片冰層的存在。這一發現曾經讓天文學家們興奮不已,因為這一片冰層可以為人們提供氧和氫,氧氣可以維持人們在月球的生存,氫氣則可以作為燃料使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天文學家們也曾經重點對月球的這一區域進行過探測,並計劃把這一區域作為2020年再次登月的著陸點。

但是,一個來自美國的天文學家小組日前稱,月球的這一片冰層並不是像人們原先想象的那樣,此前對美國航空航天局月球探測器傳回數據的理解可能存在的誤差。負責這項研究的來自美國華盛頓史密森學會的天文學家唐納德·坎佩爾在對月球南極冰層的雷達成像照片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後對月球南極的沙克爾頓彈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說,“我和我的同事對月球雷達回波中的一種特殊的雷達波——循環偏振波進行了分析研究後發現這種電波與月球其它能夠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反射回來的電波性質是一樣的,這說明在這一區域反射電波的是粗糙的岩石,而不是我們以前認為的厚重的冰層。上個世紀90年代,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月球探測器也是通過這種雷達波探測到月球的南極存在冰層的。從目前的分析結果看,這一結論是錯誤的。”

坎佩爾稱,如果說月球的南極地區真的存在冰的話,那麼這些冰層也隻零星的存在,冰層的覆蓋麵積也隻能占到該地區總麵積的百分之一到二。如果未來計劃在月球的南極地區探測氫元素的存在,那麼人們必須做好失望的準備,因為這裏的冰層實在是太少了,並不象科學家們先前想象的那樣豐富,所以探測的結果也很有可能並不盡如人意。

“勇氣”號火星車喜迎千日高壽

美國發射的“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2004年初先後在火星著陸,科學家原指望這對孿生兄弟服役90個火星日,相當於地球上92天,就算達標(一個火星日為24小時39分鍾35秒)。雖然步履蹣跚,甚至帶病工作,但這兩輛火星車卻一直堅持了下來,而且“勇氣”號壽命今年10月26日率先突破千日大關。

步履蹣跚享高壽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發射的“勇氣”號火星車2004年1月3日在火星表麵著陸,開始執行探測使命,其孿生兄弟“機遇”號也於同年1月24日登陸火星。從那時起,火星車探測項目首席科學家史蒂夫·斯奎爾斯就警告說,它們的時間不多了。

根據斯奎爾斯的說法,說不定什麼時候,火星車的電腦係統就會崩潰,或者電路出現故障,那時火星車就會“壽終正寢”。

然而到2006年10月26日,兩輛火星車卻仍然都在工作,尤其“勇氣”號壽命已經達到1000個火星日。“這很了不起,”探測項目成像專家賈斯廷·梅基說,“‘勇氣’號火星車基本還算健康,尤其是考慮它年紀已經這麼大。”

實際上,“勇氣”號已經有約200天沒有挪地方,它現在南半球的山地,那裏現在是冬季,太陽在地平線附近,位置很低,而太陽能電池板需要太陽幾乎垂直照射才能有效采集能量,因此能量采集不足。

科學家命令“勇氣”號停在一座朝北的斜坡上,以提高太陽能電池板采集能量的效率。科學家利用“勇氣”號“打坐”的時機,指揮它拍攝了火星表麵迄今為止最細致的一張照片,取名“麥克默多全景”。

為了慶祝“勇氣”號迎來這一輝煌時刻,火星車項目小組25日在宇航局官方網站貼了這幅全景照片。這幅照片是由“勇氣”號上的全景照相機所拍攝的約1449張單幅照片“整合”而成的,全視角展現了火星上荒涼的自然景色。

雖然火星車服役期限早已超越預期壽命,但斯奎爾斯說,當火星車最後“壽終正寢”的時候他會感到難過。“我隻知道,那兒有我們沒看到但卻還希望探索的東西。”他說。

美研製飛行速度最快的飛機速度可達10倍音速

美國國防部目前正在加緊研製一種高超音速飛行器,並計劃在2008年對其進行測試。負責研製這種被稱為“獵鷹”的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該項計劃得到了NASA和美國防部國防先進技術研究局的大力協助。據悉,洛·馬公司將首先建造兩架“獵鷹”的原型機。

這種最新型的“獵鷹”高超音速無人機將用來取代美國空軍現役的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目前,這項計劃獲得的撥款已高達一億美元。

洛·馬公司發言人介紹稱,這種新型飛機將分階段達到驚人的速度:其首先借助渦輪噴氣發動機加速至兩倍音速,之後,裝備的衝壓噴氣發動機將啟動,並將飛機加速至音速的四倍。“獵鷹”的最高飛行速度將達到9~10倍音速——它將是有史以來飛得最快的飛機。

對於“獵鷹”無人機來說,除了必不可少的新型發動機以外,用於製造機體的耐高溫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專家們現在正在討論兩種設計方案:其一為利用金屬合金;其二為利用新型陶瓷。

今後,在研製“獵鷹”過程中開發出的新技術還有可能被用來建造新一代的遠程攻擊機、轟炸機和戰鬥機。此外,美國國防部國防先進技術研究局還希望利用“獵鷹”無人機來發射微型衛星。專家們指出,利用這種飛機可將向軌道發射小項載荷的費用降低至500萬美元。

“火星快車”助科學家解密火星南極神秘黑斑

“火星快車”號探測器新近傳回的數據使得科學家們對火星南極地區周期性出現的黑斑現象又有了新的認識。

所謂的火星南極黑斑,是指科學家們在上世紀70年代所觀測到的一種奇特現象:每當火星南半球進入春分時節,在其南極附近的某些區域的顏色便會逐漸變黑。有學者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可能與固態二氧化碳(俗稱“幹冰”)的融化有關。不過,這一猜測在1990年代被完全否定——當時獲取的觀測數據顯示,火星南極區域的溫度長年保持在零下135攝氏度左右,而在這種條件下“幹冰”是不可能融化的。這樣以來,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種新的假說,認為這片地區被一層厚度為1米的透明冰層所覆蓋,通過它可以清楚地看到火星黑色的表麵。

然而,“火星快車”號上“歐米加”光譜儀獲取的最新數據再次推翻了上述理論。“歐米加”光譜儀在火星南極記錄到了微弱的紅外吸收現象,這表明,在該地區二氧化碳的含量並不會太大。

而還有一些科學家則猜測,在火星南極的冰層上可能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灰塵,幾乎可以阻斷住所有的陽光。但這樣以來又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這些灰塵來自何處,為什麼它們偏偏會聚集在這一地區?

這一問題的答案很可能就隱藏在1999年前後“火星全球勘測者”號在火星南極發現的一些黑點之中。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黑點是在太陽光“烘烤”透明冰層下的火星土壤時形成的:長時間的陽光照射會導致冰層下的壓力逐漸增加,並誘發噴泉效應的發生,導致大量的灰塵被帶到空中,之後又逐漸沉積在冰層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