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科幻未來篇(六)(2 / 3)

然而,如果真是這樣,那還有一係列問題需要解決,例如,為什麼所謂的“噴泉”隻出現在少數幾個區域?要解答這些問題,科學家們必須等到明年火星南半球再次進入春季之時。

在漫長的冬季裏,火星南極那些原本已經冰雪消融的區域會再次被新的冰層所覆蓋。科學家們幾乎在明年春分到來之前開始針對該地區的研究活動。這或許有助於發現所謂“塵埃噴泉”的形成過程,並進一步解答它是否是導致冰層被灰塵“汙染”的唯一原因。

地球概觀

地球是太陽係中的第三顆行星,與太陽間的平均距離是1.496億公裏(一個天文單位),軌道半長軸149597870公裏,軌道扁心率0.0169,公轉平均速度29.79公裏/秒。46億年前,太陽係中的一些固體塵埃物質在引力作用下積聚,初始地球平均溫度不超過1000攝氏度,但是由於放射性元素的衰變以及引力勢能的轉化,地球溫度逐漸升高。當溫度超過鐵的熔點時,原始地球的鐵元素成為液體,並流向地球中心,形成地核。地球內部高溫使地幔局部熔化,並促進了地殼的形成。原始大氣是由地球內部通過火山噴發等形式釋放出來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氨、水蒸氣等。直到綠色植物的出現,才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逐漸形成以含氮、氧為主的現在的大氣。

對地球內部物質組成的了解,一般要利用3種方法。一是地球物理學方法,即以地震學為主,結合地磁、重力、地熱等的研究了解地球內部結構;二是實驗岩石學方法,即模擬地球深處不同溫度、壓力下穩定的礦物成分、結構、組成及相變;三是應用地球化學、宇宙化學以及地質學方法,即對隕石、月岩、深度鑽井岩芯等的直接研究。

地球大氣與海洋隻占總質量的0.03%,地殼隻占不到1%,地球質量的90%是Fe、O、Si、Mg四種元素,含量超過1%的有Ni、Ca、Al、S,含量界於0.1%到1%的元素有Na、K、Cr、Co、P、Mn和Ti。

通過地震波實驗可以知道,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莫霍洛維奇首先發現地殼和地幔的界麵,距海底及地表幾公裏到幾十公裏不等,稱為莫霍麵。古登堡測定了地核(外核)的深度為2900公裏,稱之為古登堡麵。而地球的內核深度約為5100公裏。

地殼以上即為海洋和大氣。大氣由下及上依次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散溢層。在距地麵約60到100公裏的大氣區域,存在一個電離區域,被稱為電離層。由於太陽紫外線、X射線和高能粒子等的作用,60公裏以上的地球大氣層全部處於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狀態。電離層中含有大量自由電子,可以顯著影響無線電波的傳播。表征電離層特征的主要參量是電子密度。電子密度最大可達106個/cm3。電離層影響從極低頻(ELF)到甚高頻(UHF)波段的無線電波,對中波和短波影響最大,它可以使電波受到折射、反射、散射等。

地球表麵存在磁場,地磁學的目的是研究地磁場隨時間的變化、空間分布、起源及其應用。地磁主要部分來自地球內部,稱為地球基本磁場。由地磁測定可以研究地球內部的電磁性質和地核中的磁流體動力學過程,還可以用於勘查地下礦床。地磁屏蔽了大量來自太陽和宇宙中的有害高能帶電輻射,保護了地球表麵的生物不受傷害。這些高能帶電粒子受到地磁場的影響,沿著地球磁力線螺旋運動,最後到達兩極,並在那裏與高空大氣激烈碰撞,形成了美麗的極光。

關於地磁場起源的探討已經有近400年的曆史,但至今還沒有得到圓滿的解決。拉莫爾首先於1919年提出了旋轉導電流體維持自激發電的可能性,稱之為自激發電機理論。50年代,大型計算機開始應用於地磁的計算,60年代的一些地磁數據表明,在地質時期,地磁曾經曆過多次的倒轉。這一發現使自激發電機理論從眾多假說中脫穎而出,因為其他假說都無法解釋磁極倒轉。這一理論是目前的地磁起源理論中最有希望的理論。

天文望遠鏡的發明使我們的視野開闊到太陽係及其以外的宇宙空間,使我們了解到,太陽係隻是茫茫宇宙中的滄海一粟。

首次登月內幕:宇航員疑在月球遭遇

人類首次登月就撞見UFO?

當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踏足月球時,曾看到了3個直徑15米到30米的不明飛行物(UFO),但美國宇航局(NASA)隱瞞了這一發現。直到多年後,阿姆斯特朗的一名助手和NASA前官員克裏斯托弗·克拉夫特等人才披露了宇航員在月球上遭遇UFO的驚人內幕。

登月途中遭“光球”跟蹤 害怕是蘇聯“太空魚雷”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飛船載著3名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和邁克爾·柯林斯發射升空,展開了人類首次登月之旅。

然而出發後沒多久,飛船上的宇航員就遭遇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他們發現飛船後麵跟隨著一些“閃亮的光球”,這些“光球”以同樣的飛行軌跡跟隨著“阿波羅11號”一路飛行。

當宇航員將觀測到UFO的情況向休斯敦地麵任務控製中心彙報後,引起了巨大的震驚和擔憂。一些NASA官員認為,這一定是美國“太空爭霸賽”的最大對頭——蘇聯玩的“肮髒把戲”。其中一種理論甚至認為,蘇聯為了挫敗美國的登月計劃,用火箭秘密發射“太空魚雷”跟蹤“阿波羅11號”,試圖將其炸毀在太空中。

NASA迅速切換通訊頻道宇航員通話內容成秘密

“阿波羅11號”飛抵月球軌道後,“鷹號”登月艙載著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降到月球表麵。當時,全世界都在傾聽從月球上傳回的聲音。

宇航員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怪:“我看到了許多小隕坑,有的直徑隻有6米到15米。在離我們登月艙半英裏外的地方,顯然有一些軌跡,看起來就好像是一輛坦克留下的一樣。”

突然間,數百萬電視觀眾聽到無線電中傳來了類似火車頭或電鋸發出的混合聲音。

阿姆斯特朗更換了一個頻道繼續對地麵控製中心說:“我想知道這兒到底發生了什麼。”

地麵控製中心問:“怎麼了?那兒有什麼事不對頭嗎?”

宇航員說:“閣下,那兒有許多大東西!老天,它們真的非常大!它們正坐在大隕坑的另一頭,它們正在月球上看著我們到來!”

沒有人知道阿姆斯特朗說的是什麼,因為NASA已經迅速切換到了安全通訊頻道,防止阿姆斯特朗後來說的話被全世界聽到。

首例三維麥田怪圈現身英國酷似摩天大樓

近年來,世界各地經常出現關於“麥田怪圈”的報道,不過,這些麥田怪圈都隻給人平麵的感覺,而英國牛津郡的一塊麥田上日前竟出現了一個給人立體感覺的“三維”麥田怪圈。由於這個“三維”麥田怪圈直徑達110米,專家們也深感震驚,他們認為,惡作劇者要在一夜之間炮製出這麼龐大的“三維”麥田怪圈,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個麥田怪圈是一名飛行員發現的。它距一個擁有5000多年曆史的新石器時代墓葬坑遺址隻有幾百米。這個“三維”麥田怪圈乍一看上去仿佛是從中央的十二角形中,伸出了12根長短不等的立體柱子。從空中往下看,它就像是一個廣場旁邊圍著12座“摩天大樓”。

專家相信,這是世界上首例具有立體感的“三維”麥田怪圈。研究麥田怪圈超過15年的英國戈斯波特市攝影師斯蒂夫·亞曆山大說:“這是迄今為止最驚人的麥田怪圈之一,麥田怪圈界人士都對這一發現感到非常興奮和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