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科幻未來篇(四)(1 / 3)

軍用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的發展和生命科學的研究,將是今後四五十年裏最令人振奮的科技領域。美國現有1/3的科學家在從事生命科學研究,以生命科學為基礎的綜合性技術——生物技術也將成為軍事高技術的製高點。生物技術包括遺傳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酵工程等技術領域。生物技術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非常廣泛,除了人們熟知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之外,還可以列舉出許多。

軍用生物傳感器顯露奇葩

把生物活性物質,如受體、酶、細胞等與信號轉換電子裝置結合成生物傳感器,不但能準確識別各種生化戰劑,而且探測速度快,判斷準確,與計算機配合可及時提出最佳防護和治療方案。美國國防部於1990年將生物傳感器列入國防關鍵技術。生物傳感器還可通過測定炸藥、火箭推進劑的降解情況來發現敵人庫存的地雷、炮彈、炸彈、導彈等的數量和位置,它將成為實施戰場偵察的有效手段。

軍用仿生技術登峰造極

神經網絡計算機

由於對人腦的神經細胞及其網絡結構活動機製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模仿這種機製運行的神經網絡計算機的研製已邁出重要步伐。1989年,日本三菱電器公司試製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學神經網絡計算機,該機能識別26個字母。現在,在美國、日本、俄羅斯和西歐諸國,已有多種神經網絡器件、神經網絡軟件包和神經網絡計算機問世。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認為:神經網絡計算機是解決機器智能的惟一希望,因此決心像當年支持研製原子彈那樣支持這方麵的研究工作。美國的300多家大公司和許多大學正抓緊從事有關的研究工作。神經網絡計算機在美國被列入國防科研項目之中,它在軍事上可得到廣泛的應用,如可用於景物的圖像識別、雷達和聲納的信號處理,以及目標識別、自動控製係統、智能機器人等。

仿生動力

人和動物的肌肉具有驚人的力量,人體全身的600餘塊肌肉朝一個方向收縮,其力量可達25噸!目前,軍事仿生專家已用聚丙烯酸等聚合物製成了“人工肌肉”,把它放入堿或酸介質中,便能產生強烈的收縮或鬆馳,直接把化學能轉變成機械能。為盡快製造出實用的肌肉發動機,專家們設想用膠原蛋白作材料。膠原蛋白分子呈螺旋狀結構,類似彈簧。將其浸入溴化鋰溶液後即迅速收縮,從而做功;用純水洗去溴化鋰,膠原蛋白就恢複到原來長度。這種“肌肉發動機”,沒有齒輪、活塞和杠杆,體積小、重量輕、無噪音、操作簡便,還省去了易燃易爆的油箱,用於軍用裝備,可大大提高各種作戰平台的機動能力和生存能力。

仿生導航係統

自然界中許多動物具有導航能力。經研究發現,鳥類體內的導航係統隻有幾毫克重,但精確度極高,探測誤差小於0.03微瓦/平方米。目前已有一些國家在利用生物技術手段模擬動物的導航係統來簡化軍事導航係統,以提高精度,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成本,增強在複雜條件下的導航定位能力。

軍用生物材料如日中天

生物材料具有重要的軍事應用價值。軍用生物材料是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對傳統材料進行改進或加工而生產出的具有特殊性能的軍用材料。目前各國正在研究的生物材料有蛋白質纖維、塑料、粘合劑、塗料、彈性體、潤滑劑、複合材料和光電材料等,預計在今後數十年內有多種生物材料可用於部隊的裝備。如美國陸軍研究發展和工程中心已經從織網蜘蛛中分離出合成蜘蛛絲的基因,從而能夠生產蛛絲,還將基因轉移到細菌中生產可溶性絲蛋白,經濃縮後可紡成一種特殊的纖維,其強度超過鋼,可用於生產防彈背心、防彈頭盔、降落傘繩索和其他高強度輕型裝備。此外,用於武器裝備維修的生物粘合劑和用於艦船防腐、防汙的生物塗料的研究目前都取得了較大進展。

軍用生物能源潛力巨大

目前主戰兵器的機動裝備大都以汽油、柴油為燃料,後勤補給任務重、要求高。利用生物技術可將澱粉快速製成氫,每消耗1克澱粉就可生產出1毫升氫。氫和少量燃料混合即可替代汽油、柴油。這樣,機動裝備隻需要帶少量的澱粉,就能進行長時間、遠距離的機動作戰。日本、加拿大等國把細菌和真菌引入酵母,酶解纖維生產酒精,或用基因工程方法使大腸杆菌把葡萄糖轉化為酒精,代替汽油或柴油,可隨時為軍隊的機動裝備提供大量的生物燃料。

軍用生物醫藥方興未艾

生物技術可以製造新的疫苗、藥物和新的醫療方法。如利用生物技術生產血液代用品,已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人造血液可望緩解戰場上血漿的供需矛盾。利用生物技術生產的高效傷口愈合材料,有望進行大規模生產。科學家正研究用重組工程菌進一步提高殼多糖(有促進傷口愈合功能)的產量。美國一些公司與陸軍醫療中心正在從事用生物技術合成“人造皮膚”的研製工作。

此外,生物加工處理技術在軍事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目前正在研究的課題有:生化戰劑的洗消、危險廢物的生物降解、生物除雷、生物防核汙染等。已經初步研製出了無腐蝕、低成本、高速度、便於攜帶的清洗生化戰劑的生物酶,清除殘餘地雷、水雷,降解TNT炸藥的生物體和能除去鈾、鐳、砷等有毒有害元素的微生物。

2020年:意想不到的世界

多年來我們已學會了接納新的語言文化、新的科技,習慣了日新月異的新玩意。不過所謂的不斷轉變、進步,其實也隻不過將科技局限於創造各種實質的工具。但20年後,我們會清楚地知道科技所帶給我們的並不隻是冷冰冰的工具,我們將與科技作精神上的交流!

與家談情說愛

到了2020年,你得學會與你的家說話、溝通。你的家充滿林林總總的機器,每一件均須獨立操作。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走進家的一刹那,所有東西都知道你已回家!電燈替你照明,冰箱列出各種不同口味的菜單供你選擇……你的家將會完全了解你的需要。你則需要拿出你的愛心,照顧家裏的每一部分,向它們傾訴心事。你可曾想象過這種精神上的交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