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車帶你走天涯
在2020年的世界裏,你得學習駕駛一部真正的“自動車”。這部智能車能在你發覺任何危險之前自動刹車,為你避開任何碰撞。
你可以坐在舒適的汽車座椅上享受各種零食、飲料;你盡管看雜誌或電視放鬆自己;隻要你設定了指示,你就會很快到達所設定的目的地。
此外,就如家裏的微波爐和咖啡壺的關係一樣,汽車感應器會監察周圍其他車輛的活動。當發現有汽車與自己同路時,兩者便會自己動係在一起,向同一個地點進發。新科技不但會節省燃油,還可以保護生命。但你所失去的,便是駕駛所帶來的無限樂趣,這也是你要知道的。
身份證明的疑惑
在2020年的世界裏,我們不再需要隨身攜帶身份證明文件,因為眼睛虹膜測試係統將會全麵普及。隻要利用激光儀掃一掃你的虹膜,便可即時確認你的身份。你還可以利用這種係統在家中發布各種指令;出外購物亦不需帶現金或信用卡;甚至處理各種商貿業務或出外遠行也一掃了之。
要享受這種方便,你就得放棄個人隱私,因為你所作的任何交易,均會被電腦記錄在案,並且有可能被別人竊取。
人類眼睛的虹膜與手指紋一樣,是獨一無二的。正因為這樣英國劍橋大學的約翰·多曼博士便發明了虹膜身份測定技術。簡單地說,虹膜測定技術是將虹膜的外觀特征轉化為512比特的虹膜密碼,再儲存在模板內備作確認。
一個虹膜大約有266個單位的讀取點,而其他傳統生物測定技術隻能讀取13~16個單位。這肯定了虹膜測定的精確程度。此外,使用此技術非常方便,掃描過程隻約1分鍾。現時,英美已開始把這種身份確認技術用於銀行提款機。隻在提款機上安裝虹膜測定相機,銀行便能瞬間確認使用者的身份,保證使用者的密碼無法被竊取。
情人對對碰
近年,很多人會在結婚前調查未來配偶的背景或資產。而2020年的科技已經可以透過分析遺傳密碼,為你解答你與你所愛者的各種問題。
科學可以幫你決定應否離開你現時的伴侶。到了未來,你必須懂得怎樣解讀你愛侶的基因圖,看看她(他)容易感染哪些疾病,看看你倆的子女之相貌及健康狀況如何,甚至你倆有多愛對方等等。
表麵看來,這方法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及恐懼,使兩者同時受惠;可這樣的計算方式豈不是將人與人之間的感覺完全埋沒?
另外,因為可以預知未來,所以我們便會開始嚐試去改寫它。與其等待懷孕,倒不如自己設計自己的孩子吧:藍眼睛、金頭發、曲棍球天才……完美的孩子。
核火箭
核火箭的設想最早由美國核科學家烏拉姆提出,利用核聚變使一顆顆小型原子彈在飛船尾部相繼爆炸而產生推力。若每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為1000噸TNT,估計爆炸50顆原子彈後飛船速度可達12千米/秒。
20世紀50年代末,美國核科學家泰勒提出了類似的“獵戶座”計劃,每顆原子彈的爆炸當量為2000噸TNT(在大氣層外),爆炸50顆後飛船的最大速度可達70千米/秒。
核火箭的發動機利用核反應或放射性物質衰變釋放出的能量加熱工作介質,工作介質通過噴管高速排出,產生推力,使宇宙飛船高速飛行。根據核能釋放方式的不同,核火箭可分為放射性同位素衰變型、核裂變型和核聚變型三種。所謂核裂變是在一定條件下,原子核發生分裂,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所謂核聚變是在一定條件下,較輕的原子核會聚合成新的較重的原子核,同時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1968年,曾參加過“獵戶座”計劃的科學家戴森首次提出利用核聚變推進的恒星際航行方案,飛船總質量為3000萬噸,攜帶30O0萬顆氫彈。經過連續脈衝爆炸可在10年內將飛船加速到300千米/秒。
1970年,美國內華達大學溫特伯格提出了用高能電子束引發核聚變。他設計的發動機每次核聚變可釋放出約100億焦的能量,可實現300千米/秒的高速航行。
目前,美國科學家詹姆斯·鮑威爾和喬治·梅茲宣稱。在10年內將開發出用於未來宇宙航行的探險飛船用的核發動機。美國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太空運輸研究室負責人約翰·科爾認為有許多美國科學家對核火箭的研製饒有興趣。核火箭無疑是未來飛行器的發展方向,也是解決宇宙航行動力問題的發展方向之一。
顯然,核火箭存在著很大的隱患。特別是核輻射對航天員健康可能造成威脅。因為核火箭飛船內的輻射量相當於航天員每天要做8次X線胸部透視,較長時間的作用會對航天員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航天員返回地麵後,肌肉量一般會減少3O%,骨密度會下降。
高效核燃料镅的出現,催生了宇宙航行的一種最新方案。由於镅產生裂變反應的臨界狀態的質量隻需鈾和針的1%。因此其裂變極易發生,而且一經發生就會持續下去,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宇宙飛船需要攜帶的燃料,也就可以縮短宇宙飛行的時間。
以從地球飛往火星為例:使用核子動力火箭飛行時間隻需2個星期,而用化學燃料火箭飛行時間至少需要6~10個月。這種核火箭有望於2020年前後研製成功。
分布式電源
分布式發電裝置是指功率為數千瓦至50?兆瓦小型模塊式的、與環境兼容的獨立電源。這些電源由電力部門、電力用戶或第3方所有,用以滿足電力係統和用戶特定的要求。如調峰、為邊遠用戶或商業區和居民區供電,節省輸變電投資、提高供電可靠性等等。
由於公眾對輸電線路可能產生的電磁影響的憂慮,開辟新的線路走廊越來越困難。例如,北美和西歐許多國家已決定一般不再興建新的輸電線路。於是,直接安置在用戶近旁的分布式發電裝置便成為一種替代方案。
其次,與大電網配合,分布式電源可大大地提高供電可靠性,可在電網崩潰和意外災害(例如地震、暴風雪、人為破壞、戰爭)情況下,維持重要用戶的供電。加拿大魁北克省1997年冰雪災造成輸配電線路災難性破壞,引起大麵積停電,許多重要用戶長期不能恢複供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