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茶林拾趣(3 / 3)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婉轉曲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如醉前豈堪誇。)

詩中雲茶為“慕詩客”,又道茶“洗盡古今人不倦”,何其雅致。詩仙李白飲茶詩雲:“嚐聞玉泉山,山洞多乳窟。……根柯灑芳津,朱眼潤肌骨。”詩聖杜甫則邊品邊吟:“落日平台上,春風啜茗時。”而詩魔白居易以清洌的山泉煎茶時,不禁輕輕低吟:“坐酌冷冷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劉禹錫把茶描述為玉液瓊漿:“木蘭?露香微似,瑤草臨波色不如。”顧況的《茶賦》更道出了茶之奧妙:“滋飲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膩,發當暑之清吟,滌通宵之昏寐。”宋代文人杜小山有詩形容當時文人飲茶之風說:“寒夜客來茶當酒,竹櫨湯沸水正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那種寒夜品茗的歡樂之情躍然紙上。蘇東坡的詠茶詩則寫得別具一格:“仙山靈草濕行雲,洗遍香肌粉未勻。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腸好,不是膏油首麵新。戲作小詩君莫笑,從來佳茗似佳人。”一杯熱茶在手,溫馨、香潤,玉齒留芳,使人回味無窮。可見蘇東坡把茶比喻成美人實在是筆力不凡。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他詩集中提到茶事的就有一百多次。“詩情森欲動,茶鼎煎正熟”,“北窗高臥鼾如雷,誰譴香茶挽夢回”。都可認為是詠茶詩中的絕唱。

七、古代的“鬥茶”

鬥茶始於唐代,創造於出產貢茶聞名於世的建州茶鄉,是新茶製成後,茶農評比新茶品序的一項比賽活動。有比技巧、鬥輸贏的特點,富有趣味性。一場鬥茶的勝敗,猶如現今一場球賽的勝敗,為廣大觀眾所關注。因此,唐稱“茗戰”,宋稱“鬥茶”。

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一是湯色。即茶水的顏色。標準是以純白為上。青白、灰白、黃白,則等而下之。色純白,表明茶質鮮嫩,蒸時火候恰到好處;色偏青,表明蒸時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時火候太老;色泛黃,則采製不及時;色泛紅,是烘焙火候過了頭。

二是湯花。即指湯麵泛起的泡沫。決定湯花的優劣也有二條標準:第一是湯花的色澤。因沁花的色澤與湯色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湯花的色澤也是以鮮白為上;第二是湯花泛起後,水痕出現的早晚。早者為負,晚者為勝。如果茶末研碾細膩、點湯、擊拂恰到好處,湯花勻細,有若“冷粥麵”,就可以緊咬盞沿,久聚不散。這種最佳效果,名曰“咬盞”。反之,湯花泛起,不能咬盞,會很快散開。湯花一散,湯與盞相接的地方就露出“水痕”。因此,水痕出現的早晚,就成為決定湯花優劣的依據。

鬥茶,多為兩人,三鬥二勝,計算勝負的術語叫“相差幾水”。

八、生物飲料:蟲茶

蟲茶是我國特有的林業資源昆蟲產品,是傳統出品的特種茶。蟲茶是由化香夜蛾、米黑蟲等昆蟲取食化香樹、苦茶等植物葉片所排出的糞粒。蟲茶約米粒大小,黑褐色,開水衝泡後為青袍色,幾乎全部溶解,像咖啡一樣,飲用十分方便。蟲茶味清香,類似茶葉。

盡管我國是一個茶葉生產和消費的大國,但蟲茶卻鮮為人知。其實,蟲茶在我國生產和飲用已有悠久的曆史。早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蟲茶是一種很好的醫藥保健飲料,據記載,蟲茶具有清熱、去暑、解毒、健脾胃、助消化等功效,對腹瀉、鼻衄、牙齦出血和痔出血均有較好療效,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一種重要的清涼飲料。

據初步分析,蟲茶的營養價值高於普通茶葉,含有18至19種氨基酸,一定量的粗蛋白、粗脂肪、糖類、單寧、維生素等營養成分,還含有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

蟲茶主要產於我國廣西、湖南邊界的中海拔山區,這一帶化香樹、苦茶等植物資源豐富,蟲源分布廣。此外,貴州也有分布。我國的蟲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由化香夜蛾取食化香樹葉而製得,主產於廣西;另一類是由米黑蟲取食苦茶而製得,主要產於湖南、貴州。蟲茶的生產方式非常簡單,隻要采化香樹等植物葉片盛入竹器內,灑上淘米水發酵即可誘蟲產卵、取食,從而製得蟲茶。

九、植物代茶飲

翠嫩的柳芽,采下曬幹可泡茶喝。據說揚州長春嶺僧人有一種“消災延壽茶”,可以防止黃腫病和筋骨疼痛。

連雲港雲台山脈有一種叫“流蘇”的樹木,春天采其嫩葉陰幹沏茶稱“糯米茶”。飲後清香爽口,別具風味。民間用此茶消積食、清內火,並有明目之功效,茶渣還可治胃病及小兒腹瀉。

廣東鼎湖山特產的天葵秋海棠,當地群眾常采葉當涼茶飲用,也可烘幹泡開水。茶水色澤鮮紅,加糖後酸甜可口,有消暑解酒、助消化之效。

保定醫院利用一年生草本植物鬼針草製成“悅年茶”,微帶藥香。飲後清口爽快、清腦提神、舒適有力、經常飲用能降血脂,改善血液稠度,抗血栓形成,並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等作用。

近來,北京、河北和山西等省市還用柿葉加工成“柿葉茶”,作為防治冠心病和增加維生素C的飲料供出口和內銷。

春季用石榴芽精製成的“榴葉香茶”,其茶清香味美、防暑降溫、健胃怡神、解熱止痢、清心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