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茶文化百家說
茶葉原產地
茶葉原產地是指茶樹演化、形成、生長的原始地區。我國的科研人員,根據地質年代,植被形成,演變與分布的地理條件,茶葉生理、生化組成等多學科考查,研究證明,我國西南高原山地是茶的原產地,這裏自古就生長著茶樹,人工栽培有史可稽已有3000年曆史。我國是茶葉的故鄉,已為絕大多數國內外學者公認。但就“中國說”中,又可分為“雲貴高原說”,“西雙版納中心說”,“川黔毗鄰山區說”,“巴山峽川神農架說”,“四川說”,“雲南說”,其間以持“雲南說”者眾。
也有少數國外學者認為:印度阿薩姆是茶樹原產地,因為“世界上僅有阿薩姆發現野生茶樹”。事實上,我國現存一大批野生茶樹,其中雲南猛海的茶樹王有1700多年的曆史。
除上原產地“一元說”外,還有個別學者持原產地的“多元說”,“二元說”,“東南亞說”,“伊洛瓦底江源說”等等。
茶之始為
①祭品說:“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為飲料。
②藥物說:“最初是作為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
③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藥料飲用。”
④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飲茶的起源時間
①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②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誌巴誌》:“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丹漆茶蜜……皆納貢之。”
③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隨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牌文,經查證“?”即“?”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飲茶起源地點
①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
②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
③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
④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
烹飲方式的漸進
①二元化流傳,多流派發展:由原始飲用法分立出茶的加味調飲和純茶清飲二大飲茶文化係,再經過多地區、多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相融合,形成多種飲茶文化分支流派。
②一元化流傳、二大飲茶派係:由原始簡單羹飲,發展為加食物、香料的飲用,然後再出現不加作料的清飲,最終形成有作料和無作料二大飲茶派係。
茶、荼考辨
①秦漢前文獻中並無茶字,荼即古茶字。
②秦漢前文籍中,除《爾雅》“?,苦荼”,王褒“武陽買荼”,張載“芳荼冠六清”,左思“心為荼?劇”幾處外,餘荼均不作茶解。此為大多數學者所持。
待於解決的問題
①茶文化的內涵至今尚無確切,公認的確論,僅將茶和文化的字義簡單相合,或表述為茶之一切,或將茶文化與茶文明混淆,都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茶文化的需要。
②“神農得茶解毒”一說,在國內外流傳甚廣。抑是神話?抑或傳說?抑為史實?一方麵有待古籍的進一步整理和考古學的發現,另一方麵有待於現代醫學的證明。
③大量茶文化的工作,有待一支較專業、多學科、強有力的隊伍潛心而為。
④在繼承和弘揚祖國傳統茶文化的同時,探討、研究新時代中華茶文化的方向,加強國際交流,促進四化建設。
二、友好使者:中國茶
茶,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明珠,也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好飲料之一。中國是栽培與製作茶葉最早的國家。
據史籍載,在漢代茶葉就從內地輸往“西域”。公元805年,日本僧人最澄從中國帶回茶籽種在賀滋縣,不久便推廣到全日本。公元828年茶又傳入朝鮮。傳到西方比較晚,1684年,傳入印度尼西亞。19世紀,斯裏蘭卡、印度、越南和俄國也先後從我國引入茶籽種植。20世紀初,馬來西亞、緬甸等國種茶成功。現世界上不少國家語言中的“茶”字,都是從我國“茶”字演化而成的。
古往今來,茶反映出中國人民富於進取的精神,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茶也是我國對外交流的友好使者。
據載,首先從中國引進茶葉的,是那時號稱海上霸王的荷蘭。1610年,荷蘭人來到印度和中國,發現了我國的茶葉,驚歎不已,當作寶貝一樣帶回,被當地人認為是“靈草”和“能治百病的藥”,並認為這是向國王進貢的最佳物品,以後,到中國購買茶葉的人紛至遝來,“其價幾何,在所不惜”。很快,茶葉便風靡西方。
三、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中國茶文化曆史悠久、層次複雜、內容豐富,而日本茶道自成體係,有其嚴格的程式。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主要有以下幾點明顯區別:
1?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為核心,融儒、道、佛為一體;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
中國人“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誌”,這四條都是通過飲茶貫徹儒家的禮、義、仁、德等道德觀念以及中庸和諧的精神。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公開申明的“茶禪一位”,隻是吸收了中國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內容。
2?日本茶道程式嚴謹,強調古樸、清寂之美;中國茶文化崇尚的乃是自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