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鏢局和走鏢人(1 / 1)

“局”字的最早含意,為“部分”。《禮記·曲禮上》說:“進退有度,左右有局。”鄭玄注解為:“局,部分也。”孔穎達也說:“軍之在左右,各有部分,不相濫也。”

“局”又指“棋盤”,班固在《弈旨》中雲:“局必方正,象地則也。”以後引申為下棋或其他比賽一次叫一局,有“世事如棋局局新”(《增廣賢文》)之說。

因為“局”是“部分”之意,又因“局”為“棋盤”而含有格搏之內蘊,故被引申為一種機構的名稱,最典型的莫過於鏢局。

古代的鏢局,屬於一種民間的武力保安組織,受雇於人,長途護送貨物、銀錢,俗稱走鏢,走鏢人皆武術高強。我們看過電影《大刀王五》,他與譚嗣同為患難之交,堪稱一個熱血男兒。王五,真實姓名為王子斌,字正值,滄州人,少年時為滄州“盛興鏢局”總鏢頭李鳳崗之徒,在師兄弟中排行第五,又因善使大刀,故名“大刀王五”。1878年,王五在北京東珠市口西半壁街買下幾間房子,創辦了“源順鏢局”。

湘中古城湘潭在明、清時為全國著名藥都,商賈雲集,大宗貨物出進必須護鏢,故城中鏢局不少。一般來說,鏢局的建築較為簡單,除一些房子之外,主要還有練武廳和練武坪,供鏢師雨天和晴天操習武藝,以便在長途護送中確保錢、貨的安全。

走鏢人有藝高膽大者,在經過某地界時,往往大聲“喊鏢”,宣告××鏢局過境,以震懾劫鏢者。而劫鏢者,若執意來打劫,卻可以詢問更走鏢人的姓名,但走鏢人不能問對方的姓名,這是江湖約定俗成的規矩。

也有例外的情況。因河北滄州素來武風盛烈,高手雲集,故江湖上有俗語:“鏢不喊滄州。”走鏢人過境,三緘其口,“喊鏢”會招來麻煩。

在近代的武林中,出身於武風極盛的湖南慈利縣的杜心武,早年亦是鏢師出身。他加入同盟會後,做了孫中山的保鏢。他以高超的武藝、敏捷的身手,戳敗過不少企圖暗殺孫中山的陰謀,保護了革命領袖的安全。

還有武林高手李堯臣,十八歲進入北京“會友鏢局”,“充滿風險的走鏢生活,使他的功夫日益全麵、精湛。因此,當時的京劇武生宗匠楊小樓為演《安天會》(即《鬧天宮》),曾向他請教猴拳;京劇旦角大師梅蘭芳為演《霸王別姬》,亦向他學劍術”(周簡段《神州軼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