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1980年美國IDG(國際數據集團)與原電子工業部科技情報所共同創辦了中方控股的《計算機世界報》;1993年人民郵電出版社與丹麥Egmont集團合資成立了童趣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中國商務印書館與新加坡商務印書館、馬來西亞商務印書館等合資成立了商務出版國際有限公司;2004年,TOM集團與《電腦報》合作,成立重慶電腦報經營有限公司,等等。
此外,近些年傳媒也開始利用風險投資方式獲得融資。就目前而言,風險資本對傳媒的介入主要是在網絡媒體領域。例如,早在2005年,中文社區網站就出現了迅猛發展的勢頭,風險投資紛紛注入其中。天涯和億友網絡分別獲得500萬美元和2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後又陸續有一批社區類網站獲得風險投資。經曆兩年多的曆練,中文社區已初成氣候。正因為如此,2006年伊始中國社區門戶ChinaBBS就從Google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2.股份製改造
近幾年,隨著傳媒體製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傳媒業開始引入股份製,以探索現代企業的運作方式。這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傳媒的經營性財產剝離後進行股份製改造。其運作模式或者引入社會資本促使股權社會化,或者由團隊持股;二是經營性傳媒整體進行股份製改造。例如,中國保險報社於2005年成功完成了股份製改造。由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作為主發起人,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北京暢想傳媒投資集團、福禧投資控股公司和中國人保控股公司5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中國保險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此外,上海世紀出版集團、遼寧出版集團也分別於2005年、2006年完成了股份製改造,等等。
3.通過兼並、收購、參股、控股以及集團化等方式實現資本擴張
傳媒的並購主要發生在已經改製的傳媒企業以上市為目的收購上市公司股份的情形。例如,1996年,成都商報社控股的子公司博瑞投資有限公司收購上市公司“四川電器”27.65%的股份;2000年,人民日報社全資子公司中國華聞實業發展總公司收購上市公司“燃氣股份”26.5%的股份;2002年,湖南出版集團收購上市公司“諾成文化”11%的股權;2006年,上海新化發行集團收購上市公司“華聯超市”45.04%的股份,等等;但也有傳媒企業橫向並購成功的案例,如歌華有線就成功並購了北京地區十幾個遠郊區縣的有限電視網絡並進行了整合。
傳媒的參股、控股主要表現在傳媒資本跨行業、跨媒體、跨地區的投資活動。例如,在四川新華發行集團改製為四川文軒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的過程中,四川出版集團、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和遼寧出版集團均有股份介入;此外,北京青年報社入股改製後的北京兒童藝術劇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入股改製後的杭州化工所等都是傳媒參股的典型例證。
至於傳媒的集團化運作情況,我國自1995年1月1日發端至2004年底廣電集團的停止組建,在報業、廣電業、圖書出版業等多個傳媒領域組建了幾十家傳媒集團。
4.無形資本運營
這在實踐中主要有四種方式:一是傳媒企業在采用兼並、收購、參股、合資等方式實施資本擴張戰略時,將其擁有的品牌等無形資本作價入股。例如,成都商報和電廣傳媒都是以廣告、發行經營權等無形資產重組上市公司,實現了無形資產的證券化;二是通過對商標權等無形資本的轉讓或使用許可,盤活企業的無形資本,充分發揮無形資本的作用;三是無形資本的延伸。例如,南方日報報業集團以品牌報紙為龍頭成立報係,用優質品牌為龍頭報係來孵化新的子報。現已形成南方周末報係、南方都市報報係、21世紀報係三大報係。其中南方周末報係利用《南方周末》品牌效應辦起了名牌雜誌《華夏人物周刊》;21世紀報係則創辦了《21世紀商業評論》;再如,上海文廣傳媒集團推出“第一財經”電視頻道和廣播頻率後,又與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和北京青年報社聯合推出《第一財經日報》,與美國道瓊斯集團聯合推出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指數和道瓊斯第一財經中國600行業領先指數,等等。通過這種方式,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品牌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