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創業難,創世更難。遙想盤古女媧和隨後的佛祖天主,既是創世者又是救世主。同是創業,如今那些個雞零狗碎的家業、企業、產業,難堪比肩我們的祖先,諸如填海精衛、奔月嫦娥、治水大禹、追日誇父、射日後羿,哪一個不比我們艱辛?
2
病是死神以文明的方式發給人類的請柬。暴病而亡怨不得閻王及其役卒,那是陰陽通訊不暢、交通阻塞給鬧的。猝死和各種非正常死亡,歸咎於人類自己的不謹慎。所以,病是死神饋贈活人的禮數,請感謝這位隱形的陰司吧,是生病使我們走得寬鬆,死得從容。
3
我的時間觀念超強,上班基本提前,約會一般早到。但也有例外,假如是去大會堂開會,去影劇院看戲,對不起,我隻想準時不想提早。道明緣故很怪誕很沒勁:大片無人的座椅,恍如一排排亡靈的空位,虛席以待諸君的入席。
4
午夜的魅影穿行在森林般撐起的樓宇之間,你會感知喧鬧的城市也有寂靜的時辰。萬家燈火熄滅了,一座座鵠立著的摩天大廈,像一尊尊瞌睡著的巨人,又像離奇的怪物,麵無表情,目無神采,直愣愣逼視著你,令你不由得加快步履,惶惶逃離現場。
5
漫漫長途,人生將麵臨許多門檻。有的門還是堵塞為好,如跪門、邪門、左道旁門。有的門應予洞開,如學門、法門、采擷自然之門。有的門必須得邁過去,如童年之門。有的門注定要跨進來,如疾病死亡之門。我們可以拒絕成熟,但我們拒絕不了衰老和死亡。
6
神學家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秉承了神靈的衣缽和真傳,以代言人自居,惡語相向,睥睨包括自己在內的人類:“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上帝一定比人智慧嗎?筆者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遞上下聯:“信徒一禱告,筆者就嗤笑。”
7
有錯必糾,言之給力,行之費力。糾錯須作理性分析,須做必要的成本核算,如果代價不菲,結果比錯謬本身要嚴重得多,完全得不償失,那就不是懋明的決策。善待錯謬,關鍵是要正視人性所固有的局限,認清錯謬原生類與認識類的差別,而不是草率糾黜了之。
8
我不欣賞完美的人。遇到完美的人,不好意思,我敬而遠之,繞而避之。完美是神的別名,人性擢升為神性,幹癟了血肉,就不複是一個可愛的凡人。我既不信邪也不信神,隻想好好做一輩子人。常人的優點我想擁有,常人的毛病我敝帚自珍,決不歧視。
9
在靈魂深處鏤刻著悲劇銘文的人,生活中反而多一份樂觀,率真而陽光,以資抵禦悲情的侵擾,調節情緒與靈魂之間的平衡,也因此比常人更達觀、俊逸、豪邁。與之朝夕相處的同窗、搭檔、眷屬未必洞察,知情者當是另一顆同樣鏤刻著悲劇銘文的靈魂。
10
太頹廢的人生難免平庸,太執著的人生同樣擺脫不了平庸。因為執著而丟失灑脫的調節和閑適的斡旋,殫精竭慮,煞費苦心,時時處處追求完美,不但無望反而有害。執著偏了謂之偏執,隨著執著客體的僵化和執著主體的異化,最終歸於平庸,且因操心勞形過度,有可能比自甘平庸的人活得更糟糕。
11
腦細胞是人體最長壽的細胞,陪伴人走完終生。人有兩種死法。一是正常死亡,因為身體別的機能出問題,清醒的頭腦看著自己肌體消亡,靈魂成為肉體的殉葬品。二是非正常死亡,除事故和自然災害外,讓健康的肉體為高貴或者卑劣的靈魂而殉道。試問,哪一條墓道更令人向往?
12
人有兩種靜。一種是絕對靜,閉門謝客,獨處一隅。若有雅興,讓激情流於筆端,把自己岑寂的夜晚營造得如詩如歌,如夢如幻。另一種是相對靜,身陷大庭廣眾,有人津津有味,有人昏昏欲睡,自己因走神而獲得“鬧中取靜”。此時,思維趨於活躍,速記在書的天頭地腳和筆記本的末尾,稍事整理或許就會拓出一番道理。絕對靜可以靜出詩,靜出藝術;相對靜能夠靜出文,靜出哲學。
13
狹義的美感,筆者采取康德的定義:美感是憑借不夾雜任何利害的純粹主觀的鑒賞判斷所獲得的自由與愉悅。既然美感屬於審美主體對審美客體的美的主觀體驗,是美的屬性在主客體之間的互動關係,那麼,作為審美主體的人,美感應該來源於人的本我,是人剔除功利、濾清雜質的本我部分的審美凝結。所以,筆者認定美感有三個屬性:純粹而不修飾,自在而不拘束,新穎而不陳腐。
14
輕視人性的客觀存在,並非智者所為。念念有詞,將功名利祿一概斥為身外之物,總是懷才不遇、不達而隱的修飾詞,叫囂越猖獗,越比在牧場、市場、名利場上兢兢業業的人更患得患失。真有神靈附體,何不將生命本體也視為嗟來之食?那就徹底蓋帽了。
15
許多滿懷預期、飽含信心的探索往往難以創新。相反,許多創新來自沿襲,或偷工減料,或思維紊亂,致使秉承的衣缽變形,守業的事態走樣,以失敗乃至破壞開始,以開拓和開先河告終。
16
敬老不是因為生我而感恩,而是因為老人離死亡越來越近,所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愛幼不是因為我生而扶弱,而是因為自己將走向死亡,所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堂上與膝下注腳完畢,愛情又是怎麼回事?理出一轍,愛情不是因為我愛與愛我,而是因為生命苦短,死神虎視鷹瞵一般張著血口,隨時吞噬我們的生命。於是我們好好敬老,好好愛幼,好好愛人並自愛,不枉來人間走一遭。
17
我想,生命若與給領袖的祝詞一樣,萬壽無疆或永遠健康,人未必這麼迫不及待去繁殖後代。最大的可能是在無疆、永遠過程中,某個階段百無聊賴,突發岐念,生個孩子玩玩,旨在換個活法,晉升父母隻是調節生態的附屬品。可見,挈婦將雛,敬老愛幼,最深層的哲學根源還是生命的終極悲劇,還是因為死亡之劍懸在頭頂。
18
人類文明起源於神話與哲學,一路走來,神話依舊演繹藝術,哲學繼續派生科學,二者在各自的領域構築成分門別類的龐大的文明體係。在數以千計的學科天地裏,有兩門是單憑後天不易學成的,哲學與文學,筆者稱其為“學不會的問”。
19
喜新厭舊是人性固有的伴生現象。飯菜三頓不更新,小孩金口難啟,乳牙咬得賊緊的。玩具過了保鮮期就會被棄如敝屣,或者玩主新奇於內部構造,被拆卸得少胳膊少腿的。職業與婚姻構成生活的雙輪,相對穩定,輕易不會改弦更張。但多少人上班是衝著奉獻去的,回家是徑奔愛情來的?顯然,與生計、倫理、秩序三者過從甚密,才是撐起穩固支架的潛在樁基,才不至於像選景、置衣、擇食那麼信馬由韁,那麼肆意妄為。因此,我們要理性看待喜新厭舊,承認它的天性、普世性和新陳代謝的內在合理性,把訴求與責任結合起來,既尊重個性與人性,又兼顧共性與社會性,從而作出睿智的評估與選擇。
20
憤怒出詩人,是儒家頗有文學批評意味的名言,光輝範例是屈原與杜甫的雙星閃爍。不否認,未遭謫黜的苦難經曆,寫不出《離騷》《招魂》篇章。但《天問》《九歌》是怎麼產生的,也需要悲憤著成嗎?讀遍杜工部,那些令人三詠一歎的好作品,恰恰不是詩聖憤然命筆的“三吏三別”。憤怒確實出過詩人,緊扣時勢,緊貼民生,成為充滿感召力的時代強音,具有不菲的史料價值。戰鬥詩人田間寫道:“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敵人用刺刀殺死了我們還要用手指著我們骨頭說/看,這是奴隸。”日寇侵華,國土淪喪,誰讀這樣的詩不義憤填膺,熱血僨張?可是誰敢說這樣的詩是最具藝術魅力的?
21
文藝最大的功能不是教育人和熏陶人,而是蠱惑人和迷糊人,使人淡化悲觀,忘卻死亡的威脅。盡管淡化與忘卻是暫時的,但剔除懵懂的嬰幼期和昏聵的老邁期,藝術創造與鑒賞活動幾乎貫穿人生的全過程,由不間斷的“暫時”串聯而成,所以又是恒久的。文藝的這一功能,宗教難堪匹敵。
22
把人的前爪改良為手是造物主的神來之筆,怎奈人自己不夠爭氣,同樣一雙手,既在構建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又在焙造一個佞惡荼毒的社會,有負造物主的厚望。筆者並不信奉原罪說,退一步講,原罪即使成立,伸進暗箱,拋擲潛規則,孳生第三隻手等等,總歸是人類後來犯下的罪愆吧。
23
揮別是辭行最後的縟節。揮別時抬手的高度頗有講究,手不過肩胛,與胸齊平,一般是小資、小家碧玉的營生;老成矜持的手定格在耳目水平,不逾天庭;豎直臂膀,越頂揮舞,多是豪邁激越型的舉止。不知從哪天起,也不知何人發明,辭行禮出一新招:高舉雙手揮別。一種是雙臂交叉,兩手呈左右搖擺狀;另一種是雙臂挺舉,兩手呈前後搖擺狀。前者形同路上攔車,後者活像舉手投降,模樣滑稽不堪,令人噴笑不輟。
24
寫詩如產子。每一次靈感襲來都是一次驚喜的受孕,每一次發酵醞釀都是一次焦躁的胎動,每一次付諸行文的創作都是一次陣痛的分娩。閑暇時光,興衝衝趕回家室,抱起一個個自產兒——詩作,來回掃描,逐一端詳。有的頎長有的嬌小,有的豐腴有的清臒,有的輕盈有的凝重,有的結實有的纖巧。就這麼凝視著,柔情隨之蕩漾,愛心開始泛濫。
25
轎車門楣低矮,出入時存在“杠頭開花”風險,當然概率極低。偏有摧方苟媚的好事者洞察毫末,生出一計,將自己的手背貼在門楣,以防首長首腦之不測,聊表犬馬之忠心。但問題隨之來了,從精神層麵來說,頭是人體最顯貴的部位,首長的首腦貴上加貴,你下人一個,豈能把下人的賤手擱在頂頭的頭頂呢?
26
魅力介於明溪與暗流之間。“魅”框定它的潛在,“力”詮釋它的揮發。魅與鬼聯袂,必然羼雜一定的妖氣,構成自己獨有的審美犄角。但它妖而不孽,邪而不惡,與正統的審美標準並不是各樹一幟,形成針尖對麥芒的對抗關係。
27
感動有兩種。一種是偶然性和突發性的感動,境遇超過預期,感情被猝不及防的意外所觸動。這種感動頻繁發生,來得快去得也快,有的甚至轉瞬即逝。另一種是必然性和飛躍性的感動,感動的基礎日積月累,最後由量變躍進為質變。但這種感動不觸動兩類人,一是麻木不仁、沒心沒肺的人,二是寡情薄義、狼心狗肺的人。
28
生活不是舞台,不必演戲,無須排練,否則將會丟失本真,丟失作為立身之本的真誠。社會上總有一撥人將生活當舞台,天天彩排,夜夜演練,碰到自以為重要的日子和場合,越發突擊加練,練得出神入化、爐火純青,一個個不是戲子勝似戲子了。
29
道分三條,不容混淆。第一層是天道,唯物論的事物本質與唯心論的客觀理念,我國先秦哲學的天道,尤其是老聃的“道可道,非常道”,無不指向形而上的世界本體。第二層是道理,是人類理性思考事物存在規律的科學結晶。第三層是道路,包括正道邪道、白道黑道、大道小道,是人類有形和無形的生活路徑。
30
分明是人臆造了上帝,偏說是上帝捏造了人。這個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堪稱老天的傑作,構思多麼神奇,鍛造何其美妙,人工再巧也奪不走天工。至於不給人安插翅膀,有人猜測是設計疏漏,有人判斷是生產誤差,其實二者皆非。我以為,老天的安排匠心獨具,大有深意,旨在埋下伏筆,使自己免受人類的反製。
31
幸福與快樂是兩種不同的人生體驗。幸福具有持久、穩定和整體的特點,快樂則是即時、波動和局部的,兩者在廣度、深度、難度方麵差異懸殊。快樂過猶不及,樂極容易生悲,但幸福無此之虞。人有極樂,沒有極福,因為生命的大限陰鷙著臉,在不遠處向幸福的人們頻頻招手。
32
身體駕馭快樂和煩惱,靈魂主導幸福和痛苦。心情是架設在靈與肉中間的橋梁,既是彈劾靈魂獨裁、遏製人性僵化為純粹社會人的議會組織,又是控扼肉體謀反、阻擊人墮落成純粹自然人的狩獵者。
33
生命隻有階段性趣味,沒有終極性意義。勘破這一命題,由世界觀掌控的人生觀和由人生觀主導的生活態度就會出現兩極分化。有人以結果的無意義抹殺過程的樂趣,任由悲觀主義泛濫成災,導致意誌消沉,精神頹廢。有人以過程的樂趣掩蓋生命的虛無,高擎的卻不是樂觀主義大旗,而是狗苟蠅營、見縫下蛆的功利主義,其結局往往比悲觀主義好不到哪裏去。
34
哲學思維貧瘠的悲觀主義者擅長在快樂中炮製痛苦,卻不能把痛苦視為感受的另類收獲,更無能轉化為幸福。缺少生命智慧的樂觀主義者善於在痛苦中挖掘快樂,但無力在快樂中預警痛苦。兩者過程的差異很大,但結果大致趨同。
35
人改造環境,環境製約人,環境與人相互發生作用。但環境是由人類幾千年文明和不文明史演化出來的,因其長期性、恒定性、延續性,居於每一個體之上,威逼個人俯首稱臣。個人與環境的關係,涉及影響力的分配比例,取決於個性的強弱與創造力的高下。政壇上的毛澤東,文壇上的魯迅,沙場上的林總,都是迫使環境退避三舍、個人咄咄進逼的天才,點睛式適度神化一下,無傷大雅。
36
海是同樣的海,人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人趕海,同樣的驚濤駭浪既能鍛造出一副愈挫愈勇的意誌,也能鑄就一具斷魂枯魄的屍體。
37
有個詞語窖藏在我的詞庫,叫“馳念”。有對死人和活人的馳念,有對大自然的馳念,還有對震撼過自己魂魄的事件的馳念。念字當頭,心態與情狀就有了錨地,馳騁得再縹緲再高遠,不至於淪為折翅的飛禽和斷線的風箏。馳念是幸福與痛苦的混合物,隻有痛苦毫無幸福的馳念是愚昧的,隻有幸福毫無痛苦的馳念是注水的。注水的馳念是雷電掠過的塵念,是曇花現過的俗念,是風雲流過的轉念,生活中經常突發和邂逅稍縱即逝、一閃而過的雜念。
38
懷有崇拜情結的人,自己一定成不了英雄或明星。好端端一個人對自己的同類頂禮膜拜,奉若神明,必將與人類產生差距,蛻化為蠢人。所以,每當港台所謂的明星在台上忸怩作態、奶聲嗲氣,台下沸如煮江,少男少女們哭啊叫的,我就不免萌生杞人式的困惑:如果他們覆蓋了青少年的主體,我們的民族會有一個怎樣的未來呢?
39
以庸俗實用主義遏製日益膨脹的拜金主義,或許能管用,能起到以毒攻毒的神奇療效。拜金主義超越物化範疇,不再注重金錢的使用價值,轉而著意金錢的權屬問題。庸俗實用主義沒有越逾實用界限,可能會起某種阻擊作用。黃狗與黑狗打架,雞跟鴨羅唕,著實是下下策,何奈之有?
40
文人的首要任務不是反對相輕,而是倡導自輕。誰敢矜詡落筆妙天,字字珠璣?誰不曾有過再三斟酌文思,修改文稿,清晨醒來悉讀昨夜碼砌的文字,覺得胡言一派,匆匆付之一炬的經曆?在這個問題上,無人信心滿滿,不可一世,連東坡也噤音,連魯迅也緘口。
41
進補與服藥一樣,都是對自己身體的變相否定。求知一輩子,同樣要有不斷自我否定學養的意識、勇氣和耐久力,確立終身,進而受益終身。
42
假如社會秩序很容易桎梏天才的手腳,折斷天才的翅膀,使天才淪為社會秩序的人質,必將是天才與社會的雙重悲哀。
43
幽默是靈魂的一種休閑方式,是心情以心智作墊子的自我解嘲,是把正統、嚴肅、權威玩弄於股掌之間的特種刻薄和另類深刻。
44
中國古代哲學的宮殿詭道密布,始於伏羲易、連山易發展到周易,至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粉墨登場,通過學說交鋒把詭道推向登峰造極的境界,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比較古希臘和中世紀後的歐洲,我國辯證法思想嚴重匱乏科學依據和求證精神,邏輯性和係統性兼弱。我們的長處是突出詭秘,主張實用,玩不確定性,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最終加盟集權統治。例舉最淺顯最常見的辯術:否定時痛批為打草驚蛇,肯定時讚譽為敲山震虎;這廂叫囂“無毒不丈夫”,那廂宣稱“最毒婦人心”。怎麼說都在理,選哪一種根據當時需要而定,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是也。
45
西方所謂的普世價值觀詐唬不了我,因為普世的東西一樣良莠不分,皂白不辨,不能作為衡量真理的標準。希特勒曾是日耳曼人普遍擁戴的領袖,卻是嗜血成性的好戰分子。薩科齊是法蘭西海選出來的合法總統,卻與跳梁小醜頗為類似。裕仁天皇更是大和全民族的聖像,卻都幹了什麼勾當?
46
高山可以仰止,偉人不能仰止。仰視高山,不是因為山高,而是人立足低窪。你在萬米昊天的機窗看山,需要的是俯首而不是抬頭。要知道,飛機就是人為炮製出來的羽翼。宮殿覲見,萬歲爺都發話平身,你還跪著幹嗎?君主被掀翻整一個世紀,何苦再造明星偶像來壓迫自己的後腦勺?縱然是潘長江與姚明的落差,也不必瞻仰別人。
47
生命的短暫是造物主的吝嗇,生活的無聊則是人自己的揮霍。你說生命苦短,有人卻不耐其煩,蠅營狗苟之餘,煞費苦心驅日損月,肆意排遣時光,甚至草菅己命,提前奉還給造物主。你說生命冗長,有人卻抱怨歲月過於拮據,太多的福無暇盡賞,甚至慷慨悲歌:“我多想再活五百年!”說短道長,我以為生命的長度因人而異,整體正好。這不是中庸,因為生命意義在於生的質量,不在於命的數量。
48
寧可病從口入,不願禍從口出,通常成了集權製國家的一大奇觀。在君權神授社會,尊為內臣,貴為妃子,一旦逆指犯顏,哪怕屬於酒話戲言,也可能被敕賜服毒,變禍從口出為死從口入。西方國家也有大嘴惹事現象,那一定是位顯權重的一方主持,起碼是部長級以上的政要人物。意大利的貝魯斯科尼、日本的石原慎太郎,時不時地狂吠一通,掀起軒然大波卻也不了了之。至於普通官員和民眾,口水是輕易不招惹禍祟的。
49
瞎子無窺探之憂,聾子無竊聽之虞,啞巴無毀謗之險。雲譎波詭的江湖人生,什麼樣的人安全係數最高?自是瞎子、聾子、啞巴三症並發的人。可是,一個好端端能看、能聽、能說話的健康人,誰甘心為了規避江湖風險,集聾、啞、瞎於一身?抻來勾去,就數未投胎的人和已辭世的人最安全。
50
孔孟之道孵化出許多根深蒂固的國民品性,中庸便是特質之一,注入血脈,植入骨髓。可我不明白的是,中庸的人特愛說偏激的話,譬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我希望自己是玉,但我不希望自己為玉而碎;我願自己全,但我不願為瓦而全。何必非此即彼呢,講一點辯證法好不好?
51
如同男人的孤獨感與創造力相輔相成一樣,女人的憂鬱氣質與魅力多成正比。晴雯再漂亮,也遜黛玉三色,這與地位的尊卑無涉,而是黛玉骨子裏浸潤著與生俱來的悲劇元素。廣東民樂《步步高》富麗堂皇,喜慶得無以複加,但雲南的《小河淌水》幽怨湧起,《步步高》頓時啞然失聲。兩例無不佐證憂鬱氣質之於審美的特殊意義。
52
善於內觀的人抱樸守真,鍥而不舍,終生在尋找自己的歸宿。這其中有文化的歸宿,有情感的歸宿,更有靈魂的歸宿。我慣於把形而上的靈魂歸宿喻為鄉關(與家鄉無關),把阻隔自己極目鄉關的屏障稱作楚山。
53
人類設定五花八門的節日,旨在防治健忘症。如果全世界熱衷於愛情,情人節就成了贅物;如果全社會尊師重教,教師也足夠自愛,不必搗鼓出教師節;如果生前恪盡孝道,死後秉承先人美德,犯不著簇擁在清明節祭掃墓寢。清明節的生成,既反映了人心對過往恩德的緬懷與珍惜,卻又反襯出人性對過往恩德的淡漠與健忘。
54
世上最肮髒的東西莫過於以人類為領銜的動物內髒,心髒、脾髒、肝髒、腎髒、肺髒,無一不髒,合稱“五髒”。五髒的詞源在呂不韋主編的《呂氏春秋》,真是妙不可言,我們的祖先哪裏是在造字,分明是在造化嘛。
55
我睡眠有個壞習慣,開燈就寢,如同嬰兒。有了困頓,還需仰望單調的白牆和天花板,不經意間沉沉睡去,屢試不爽。倘若主動熄燈,墨黑的時空提供了無窮的遐想,帝王將相粉墨登場,魑魅魍魎踩踵打牆,狐仙美眉撩動眼眶。久而久之,精神矍鑠,睡意漸無。
56
我對自己的眼睛充滿歉意。偶然翻開相冊,年少時的大眼睛清澈如潭,雙眼皮深刻似鏤,兩個眸子彰顯日月的光華。曾幾何時,還是人跡罕至的山眉水目,轉眼間山已拋荒,水已汙染,日均闔眼五小時,與自己的閱讀時間對等。連年累月用眼過度,遂使視疲勞趨於常態化。這麼好的眼睛落戶在我這裏,著實是遭了洋罪。我的眼睛一定恚悔自己投錯了胎,直罵自己瞎了狗眼。
57
若無醫藥的療救,人類會有半數邁不過難產、疾病、事故、瘟疫的溝溝坎坎,或擢升天國,或黜降地府。相映成趣的是,人類在瀝膽披肝鑽研醫學事業的同時,又在殫精竭慮製造殺人武器,國際戰爭、民族窩爭、階級鬥爭和集團紛爭,由赤膊上陣到兵戎相見,由冷兵器到堅艦利炮,演化到生化、熱核、太空領域,生靈塗炭,血肉橫飛。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現在,差不多一個世紀,慘遭人為殺戮的人口,與幸蒙醫藥拯救的人口,孰多孰寡?
58
邪不壓正,聽起來很勵誌,其實是弱勢群體的一廂情願而已,因為在更多場合,君子並不是小人的對手。從這個角度去評判,敗給小人之後依然咬定青山不放鬆,堅貞不渝地不做小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
59
虛偽的人未必歹毒,歹毒的人必定虛偽。矯情、作秀、虛榮都是虛偽的載體,凡有小資情調的人多有虛驕恃氣的積習,但小資與歹毒並無內在的因果關係。人類社會步入五光十色的文明態,麵對天網恢恢的法律綱紀和眾口嘖嘖的社會輿論,歹毒的人一旦繳沒麵具,撕破畫皮,露出獠牙、魔爪和蛇蠍心腸,不僅沒有市場,恐怕一出洞穴即遭誅滅。沒轍,歹毒的人就不得不虛偽了。
60
同情徹底失勢的失敗者,需要大善。
挑戰既是縣官又是現官的權威,需要大膽。
蔑視自己的學養、功名和既得利益,需要大悲。
把一切苦惱和苦難視作財富,生命的賬本隻收不支,需要大智。
春夏秋冬連同陰晴雨雪,無不安之若素,戈壁荒郊以及飛禽走獸,無不賞心悅目,需要大美。
61
講理的人好管理,不講理的人好修理,選擇性講理和不講理的人,既難管理又難修理。
62
沒有哪個凡夫俗子一輩子不講假話,麵對假冒偽劣風行的供職場、娛樂場和風月場,我們所能做的隻有三個“竭力”:竭力說真話,竭力少說話,竭力少說假話。
63
我不願聽假話,不願聽廢話,更不願聽假話連廢話。高明的假話不乏智慧,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虛偽得連篇累牘,卻有小聰明星羅棋布,對我構成了反向的智力刺激,激活我的思辨潛力和批判精神。假話與廢話一旦集並,喋喋不休,我將束手無策,窘相畢現,惶惶不可終日。
64
我唯一不平庸的地方是明白自己的平庸,明白自己在某些場合還俗不可耐。因為自知,所以自慰,所以在每一次可耐和不可耐的平庸之後,必有一番隔晝不隔夜的自省,除非酩酊睡去。裝瘋賣傻之於我,隻能欺人,不能自欺。
65
無聊的是雜念,嗑一碟瓜子,煲一個電話,看一部肥皂劇,足以排遣,隨興隨滅如烹小鮮。
寂寞的是感情,通過閱讀、旅遊、飲食、娛樂等方式替代,也不難得到轉移。
孤獨的是靈魂,孤獨是靈魂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存在形式。孤獨隻能緩解不能祛除,緩解的最佳方式是創造。
66
匆忙出差忘了帶書,又不愛帶手提,隻好煲一回電視。北大教授作客香港鳳凰台,講授“東西方比較文化”,拋出雷人的觀點,大意如下:西方文明漸趨式微,走向末路,轉而求助於東方,唯有東方的儒家文化才能拯救。我倚在床背,活像看一出猴戲,浮躁的民粹主義者如此大言不慚!能不能追問:為療救工業化所產生的積弊,是不是該求助老撾的大象文化?老撾將來開墾過度,高碳排放與日俱增,要不要轉向非洲原始叢林,求助非洲的部落文化?遞進式的歸謬法,足以把聲名顯赫的教授駁斥得體無完膚。
67
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古城址是湖南城頭山,麵積9000平米,出土文物16萬件,距今六千年,比黃河流域上溯800年。黃河是中原文化發源地,華夏文明長期以中原為中心,被官方欽定為母親河依據充分,絕非謬見。但不能無視的一個事實是:兩江領域天各一方,不係一脈,文明的生成另有說道,生母早已存在,至於人口大遷徙、文化大融合則是後來的民族幸事。據此,我們是否應該打破思維陳式,廢止一母獨大,將泱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一網打盡?
68
恢複心智有一良策:定期停止思維,清空大腦,讓靈魂保持虛無,營造一種滑向間歇性死亡的靜態。諦著聰耳什麼都不聽,睜著明目什麼都不看,閑著慧心什麼都不想。換言之,廓清所有目瘴,濾盡一切聒噪,祛除全部雜念,漸漸趨於入定與禪靜,保持不缺氧,維持生命體征就行。兀自驚醒之後,以豐沛的心智、體力與情懷,縱身一躍,跳進另一個蓄謀已久的池塘中去。
69
真正的梟雄對峙,勢均力敵,無論是英雄還是奸雄,彼此會惺惺相惜,即便表麵上相互攻訐,內心也會存有一份欽佩與敬重。有的見好就收,猶如華山論劍,到頭來一笑了之。逞凶鬥狠的倒是他們豢養的走卒,無智又無德,急於表現效忠主子的不二臣心,抖出渾身解數,使出各種陰招,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
70
人有偶然生與必然死的自然屬性。生的偶然性提示我們,人要活得欣然。生命是偶得的神來之筆,得之已是萬幸,何必太過瞻前顧後,患得患失呢?死的必然性啟示我們,人該走得坦然。盛名至老聃,美貌至玉環,俸祿至宋官,尊位至可汗,一一在劫難逃,與同齡的文盲、盲流、流氓結伴走了,我們還有什麼不能釋然?不僅如此,生的偶然與死的必然聯袂警示我們,人是自然之子,理應有一份自在的心境、自嘲的心態、自矜的心氣和自贖的心宿,由回歸自然達到回歸自我,由超越自然達到超越自我。
71
思考如同燒烤,既不可輕易撲滅取締,也不該任其燎原蔓延。拿食物喻理,葷的素的啥也不燒烤,殺了洗了就吃,不僅腸胃適應與營養吸收是個問題,人類還會歸驂到長毛的元謀猿人。相反,燒烤過度也許更糟,嫩綠的素菜成了灰燼,新鮮的魚肉成了焦土,還叫人怎麼食用?思考過度理出一轍,將自己置於烈日下曝曬,擱在火架上燒烤,會將感性之水曬幹烤焦。生命是理性創造與感性體驗的有機統一,創造主要依賴於理性,幸福的體驗則基本取決於感性。
72
直線隻有一條,歪路何止千萬?正直與邪惡的博弈從來都不是一個等量級的,正直總是四麵楚歌,陷於邪惡的狼顧鴟張似的合圍之中。於是,旁門左道由此產生,長江黃河迂回前行。
73
嫉妒源於兩個失衡。一曰境遇失衡,當事人客觀上遭遇不公。二曰心理失衡,當事人主觀上高估自己。前者具有可比性,會因境遇的改變而回歸平衡,或因自我調節的成功而淡出嫉妒。後者屬於頑疾,快樂僅存理論上的可能。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亂世、弊世、昧世給嫉妒者提供劍走偏鋒、門出左道的機遇。
74
宗教用經書演梵真諦,以煙霧弘揚縹緲。全社會基本持著篤信其有和“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兩種心態,從而忌憚宗教,隆厚宗教,任其坐大、矜大、光大。由此可知,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與發展,我們都能釋懷,大可不必一驚一乍。
75
報載,全球每年產生垃圾約100億噸,其中不可降解的60餘億噸,倒進江湖(不含海洋)的73萬噸,而且三項數據逐年遞增。這還局限於環衛部門的專業統計,尚有大量庶無用處的建築物,滯銷陳化的商品,以及純屬排場、闊氣、攀比的各種奢侈贅物。地球成了垃圾場,人人都是垃圾生產者,產量最高的當數衣食住行考究的高官、大款和貴婦人。也無大礙,宇宙本由塵埃組成,隻是套用物質與意識趨同的哲學原理,人類的精神世界是否也成垃圾場了?
76
痛苦是記憶裏的好牙變成蛀牙。幸福是記憶裏的牙齦炎治愈,不再發作折磨人。滿腔銅澆鐵鑄、未曾犯過牙病的人不存在痛苦,但請注意,這樣的人也不存在幸福,因為幸福是比較的結果。
77
人有湊優趨高的自覺,又有附庸就低的自發。兩種天性的結合是那麼譎奇,那麼不可思議,渾然天成,親無間隙。不要輕易褒揚前者,湊優趨高未必是社會的幸事和個人的福音,優秀的日爾曼人一度蛻變成陰鷙的納粹,種族改良便是它的重大理論依據。也不要一棍子把後者打死,附庸就低或許是緩解社會矛盾和個人壓力的調節器。
78
不摻雜自卑的自尊無須敏感,無須窺察別人的臉色。活在別人的價值觀、審美觀的評估體係裏,過分注重“別人怎麼看”,是蒙昧的人對自尊內涵的謬妄無稽。遺憾的是此等活法廣為盛行。何謂自尊?自尊是主謂結構的語式,改為動賓結構叫尊自,就是尊重自己的人格和真情實感,遵循自己的價值理念和審美傾向。
79
在讀書無用論喧囂塵上的歲月,少時的我像隻獵狗,四處覓食,典籍、“毒草”、“紅寶書”照單全收。在學曆等於身價、文憑可以加爵的年代,我擱棄更高等級的學曆教學,潛心讀研與“派司”毫不相幹的人文科學。在秀文化、秀書櫃成為附庸風雅的新時期,我對藏書處置如下:三分之一贅餘的扔給破爛王,三分之一備考的塞進床底,三分之一未讀、在讀和曾經愛不釋手的,瓜分放置在家居和辦公室的書櫃。
80
過去的不作假如,未來的少做設想。人生一路走來,經過的未必都是必由之路,但生命的行程大抵如此。我們在擺脫宿命論束縛的同時,謹防滑向另一個極端,陷入虛無主義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81
全球氣候變暖,萬物懶如慵婦。寧波的季節兩頭大,中間短,越來越沒有頎長的腰圍了。寒冬挨過,徑奔溽暑,春秋兩季神色惶悚,儼如過街老鼠,蓬頭垢麵,匆匆溜了過去。
82
共運理論的創始人預言,大同世界,勞動不再隻是謀生手段,勞動本身成了人的第一需要。預言有待檢驗,卻與我的讀書心得不謀而合。讀書之於我,不是備用仕途,不是吸取養分,甚至不是休閑消遣的方式,而是安頓靈魂、整飭情緒的內在需求,是我生命概念的應有之義和生活的第一需要。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