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愛情語錄(1 / 3)

1

愛情糅合別情,特別是親情。純粹的愛情不是美麗的謊言,就是真實的曇花,因為純粹的愛是無源水、無本木,是海市蜃樓、井月霧花。人說日久生情,我說愛久生親。

2

愛情無妨與經濟掛鉤,前提是雙方差異大,弱方出了情況。假如一方要為生計犯困,另一方能施援手而不為,不配稱為愛情,充其量是苟且之情。經濟方麵的濟賑,不該是弱者主動索要,而是強者自覺關注。

3

誰也別做愛情的裁判。上帝賜予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沒把裁判證書一並授予你。可以當參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卻不能居高臨下,盛氣淩人,擺出一副布道者、傳教士的架勢。但涉及安全的事項不在此例,假如對方失之麻痹僥幸,別說匡正,就是河東獅吼也入情合理。

4

快樂的普遍性原則決定了一般快樂可以分享,有的隻有分享了才是快樂,且分享麵越廣,快樂強度越大。潮人們連“身體快樂”都在分享,夫妻置換,公婆外養,我們有倫理指責,無法律懲處。但不管怎樣,愛情拒絕分享,因為心髒隻有一顆,分享等於分裂,分裂了必致內出血。

5

兩性沒有兼愛的可能,愛人與擇偶是兩碼事,“腳踩兩條船”,踩船的是腳而不是心。但這是愛情的橫斷麵。縱向看,愛情是可以重起爐灶的,誰都擁有愛情的複種能力。

6

愛情的人文前提是相互欣賞,欣賞自己既肯定又匱乏的長處,欣賞趨同的人格和互補的性格。相互憎惡的婚姻是死人的婚姻,理應去陰間登記;單向欣賞的婚姻是殘缺的婚姻,建議到殘聯注冊。

7

同情不是愛情,建立在同情基礎上的兩性關係是畸形的,難以支撐多久。但同情有可能成為通向愛情的發端,而且愛情一定涵蓋同情。

8

好的兩性關係應該情在性前,身居心後。但身不可落伍於心太遠,性不可被動於情太久,事物過猶不及。婚姻所以成為愛情的墳塋,是因為當事人不解物理學的慣性原理,把戀愛談成馬拉鬆,陷入百無聊賴的窘況,再行嫁娶,為時已晚,暮者墓也。把握好火候,當戀情迎來第一撥衝擊波,再晚不逾如火如荼的高峰期,趕緊嫁出去娶進來才是聰明人。假如你夠智慧也夠珍惜,經營得法,有慣性推助的愛情未必天荒地老,但一定年長月久。

9

不要誇大初戀的意義,古往今來,藝術家的處女作未必是代表作,成名作未必是扛鼎之作。初戀,無非是情感履曆的一次記錄,隻因不可替代的啟蒙性、紀元性、轉型性,彰顯其價值的虛高,更加令人緬懷,令人鏤心刻骨。

10

網絡時期的愛情比電訊階段高效,電訊階段的愛情比書信年代便捷。較之電訊、網絡,書信愛情更有文化內涵,更具生命張力,因而更彌足珍貴。網絡愛情是雞尾酒,通訊愛情是啤酒,隻有書信愛情才是母親親操井臼的陳年老酒。

11

愛情沒有尊卑之分,隻有深淺、輕重、長短之別。犯戒的男僧與女尼,位卑的草寇與侍婢,非傳統的克林頓與萊溫斯基,他們跟馬克思與燕妮的愛情屬同一檔次。動物與人的愛情也無級差,河裏鴛鴦海裏鱟,不交歡的時候依然交頸相偎,其情之篤,其意之洽,焉在我們人類之下?

12

異性的魅力蘊藏在優勢與強項,這點當無異議。但異性的可愛就不一定,或許更多集中在其弱處。聽著荒謬,實則在理:凡有愛心和責任心的人,都希望憑自己所長補對方所短,從給對方的幸福中獲得自己的幸福。

13

活著的依據是親情,活得有趣的載體是友情,活出質量的標誌是愛情。沒有愛情的人生太貧瘠,但無妨苟活,因為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然而,無愛不等於無情,無情的人連動物也會鄙夷,毋寧早點入土,因為“感時花濺淚”,墳塋上長出來的花卉也比無情者多愁善感。

14

感性激活愛情,理性構築婚姻。

15

如果有人問你愛的理由,你語焉不詳,張口結舌,這沒什麼,這才是愛情的常態。假如你侃侃而談,頭頭是道,不是騙局起碼也有水分。這不是答之過,而是問之錯。邏輯對形象,概念對生動,功利對美感,與一雙髒手拗折一枝鮮花沒有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