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藏鋒九華山(2 / 2)

觀其一:擁有堪與黃山相媲美的層巒疊嶂、雲濤霧穀和奇峰異石,以天台、天柱、十王、蓮華最為雄壯和奇崛。但九華山偏不攬在自己懷抱,而是甩出十數裏開外的北端,藕斷絲連,墊作背景而已,還真夠低調的。在九華山平頂上峭立北望,一尊睡佛橫臥在對麵的山巔,形摹神擬,惟妙惟肖。

觀其二:向北可俯瞰奔騰的長江,但九華山偏不倚江驕居,保持若即若離的特定間距。朝南可遠眺堂皇華袞的黃山,但九華山不卑不亢不套近乎,自成一體,怡然成趣。中國書畫有一條審美原理,叫藏頭護尾,內含筋骨。清人馮班在《鈍吟雜錄》中談到徽籍大詩人黃庭堅的書法:“起筆處欲右先左,由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收筆處回鋒藏穎,給人沉著暢快之感。”這與九華山的不事張揚,暗藏鋒機,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觀其三:峨眉山以佛光顯靈,九華山則以霧氣呈仙。七年前第一次拜會九華山的那個清晨,我隨團在山麓整飭待命,等著出遊各大廟宇。仰望擱在山頂的天,頂著蒼天的山,以及別在山腰間那些寺院的軒簷犄角,一派澄澈淨朗的清明景象,不見一絲半縷的雲霧。然而,就在我掏出打火機點煙的寥寥數秒過後,再度抬頭,但見霧如帷幕,竟把整個山塬籠罩得不留毫厘縫隙。今番再次登臨,在同一地點,時辰由前番的清晨鬥轉至中午,目睹的情景恰好相反。起先還是濃霧漫天,遮山蔽日,可是當我們一腳踏進索道倉,霧靄瞬息散去,恍若蒼天風卷殘葉,又像深閨少女嘩啦一下揭開簾櫳,時間也是白駒過隙的一刹那,玄之又玄,讓人壓根反應不過來。

此情此景,令同一纜車的眾遊客麵麵相覷,驚訝不已。我有前番遊曆,感覺豈止驚訝,簡直就是震撼了。腦子裏突然蹦躂出賀敬之《桂林山水歌》裏的名句“雲中的神”與“霧中的仙”,九華山的雲霧行蹤詭秘,變幻莫測,這樣的神姿仙態試問誰能比得了?

九華山確實非同凡響,地藏信仰,禪淨兼修,儒道釋三駕馬車並駕前驅,這是任何別的佛教聖地所無法替代的。高人總是忌憚東方朔的,諸多出家人在此削發明誌,從小沙彌修到高僧,最後擢升為肉身菩薩,想必深諳“善藏鋒者成大器”之理。然而,僅有韜斂還遠遠不夠,內修比內斂更為關鍵,因為藏鋒需有鋒機,鈍者無鋒,不在話下。還有第三種情形也小覷不得,那就是雖有內功盈身,但韜光養晦過了頭,必將咎由自取,長期荒腆於懷才不遇,跟我一位作家朋友所說的那樣,猶如懷春不遇的女人,由青蔥少女擱淺到大齡姑娘,進一步深耽為徐娘乃至老嫗。

九華山藏鋒,旨在露鋒。還真的錯不了,你看它最終還是鋒芒畢露,修成正果,成為泱泱大國的大宗教的聖地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