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糾結的版納行(2 / 2)

行程剛半,便有同伴發牢騷。傣族園名聞遐邇,本是一個絕好的去處,可是由於行程窘迫,項目空洞,作秀味十足的潑水活動不合時令,先要等候兩個多小時,而且隻能立等,不能坐候,否則每人另收20元,把我們整成一個個罰站的壞孩子。胃口一倒,眾口喊撤,結果弄得一地雞毛,悻悻然班師回朝。

倘若將邊陲行抹得一團漆黑,說得一無是處,也是有失公允的。大家普遍覺得,此行最大的亮點是觀賞我國麵積最大、品種最豐富的植物園,這個項目膺服了整個團隊,博得了交口讚譽。植物園是西雙版納迄今為止唯一的5A級風景區,95平方千米園區薈萃12000餘種熱帶植物,樹木呈鸞姿鳳態,花卉披靚妝豔服,令人應接不暇,大開眼界。可是在我眼裏,植物園全部是靜態的有機物,如同由無機物鈣化水形成的九寨溝,人文內涵自是奢求,而且一目了然,一覽無餘,匱乏飄逸、靈動和象征意義,了無反芻與聯想的餘地。我把植物園與九寨溝相提並議,冠名為“一次性景點”,走一遭可以,回頭客我是絕對不當的。

此行之於我,最美好的感受竟然是無景之景,是不列入景點的山山水水和溝溝坎坎。那是在傣族園狼狽撤出後,登上猛臘縣至版納市的歸途,美麗的瀾滄江給了我綿綿不絕的遐想。

山區的河床多數放置在峽穀,河流源於山脈,水往低處流,流水定然是伏低伏穀地趕路的。瀾滄江與我們一路相伴,征程也是版納市區,水路與公路並行不悖,流水與行車並駕齊驅。大巴車車況良好,噪音小,師傅駕馭技能又十分嫻熟,沿途平添了山的鳥語花香和水的歡歌笑聲。車輛拾山而下,坡度不大,隻是彎道遄急,一個緊接著一個,幾乎看不見徑直百米的路段。江有幾多曲,路有幾何折,山重水複,逶迤而去不知多少華裏了。車輛走得小心翼翼,裹足前進,不敢盲目提速。窗外的一峰一壑款迎慢送,未經雕琢的熱帶自然風光滯留在眼瞼良久,才一頁頁翻過去。遠近的山體植被茂密,但植株種類與我們寧波差不太多,興許這是門外漢的見識。

瀾滄江兩岸的崖壁算不得崇高,但很陡峭,江水裹挾其間,澄明如鏡,天之藍,雲之白,一藍一白的投影因漣漪而變形,又因水質的清澈而不失色。汀線附近的淺水域明晰得可以見沙,可以見磐。時有玲瓏剔透的小瀑布跳將下來,掠過車窗,灑幾滴水珠子到車廂上,待我緊貼擋風玻璃去回眸時,已撒腿跑得老遠了,活像一群即將遲到的山娃子,猴急猴急地趕去上學。

兩個半小時車程當是長途客運的級別,但烙印在腦海的記憶似乎隻有十幾分鍾光景,沒晃幾下就到點了。這幾年,老天爺對大西南吝嗇異常,連續派遣旱魃來肆虐,報載又有四十多天沒下雨了。就在我們抵達的當晚,天空忽然飄起暌違日久的細雨,雨量極小,疑似在半空蒸發過半,然後透過細密的籮篩過濾,漏下幾滴碎米。盡管這樣,乖巧的傣族女導遊依然一再托福,討個吉繇,口口聲聲感激我們這撥貴人給當地送來甘霖。

我還真想濫竽充數一回,喬裝成一個能開天目、能放豪光的貴人,讓金貴的雨水下得大、下得久,以緩解當地的旱情。然而,我們終究不是貴人,夜幕垂直拉下不久,雨腳就割斷了絲線,雲霾頃刻散去。月亮趁機溜出來,悄然露出半張笑臉。版納的夜空本來就異常明淨,經過雨水的短暫沐浴,天地間更是一碧如洗,吮吸進胸腔的氣流不染纖塵,竟有一股甜絲絲的滋味直戳我們的味蕾。

用過晚膳,我們三三兩兩出得賓館,在街市上散漫徜徉。時空仿佛穿越到我國工業化以前,我仿佛隻身返回少兒時代河清海晏的故裏,樸拙而澄明。突然就想,文明固然是聰明的結晶,但許多文明項目未必全部是智慧的抉擇。不然的話,睿智成聖哲的老聃,何以竭力倡導構建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小國寡民社會呢?風儀如神仙的陶淵明,怎麼會棄俸祿如敝履,去采菊南山,去憧憬桃花源呀?城市化和現代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進程不可逆轉,綠色和平組織的聲音微弱如蚊蠅,螳臂當車而已。然而,現代化在其可塑可期可愛的同時,是否也存在著可疑可虞可惡的一麵?發展是硬道理,但發展必須建立在可持續的科學基礎之上。我們既不能走西方列強對外侵略擴張的老路,又不該焚藪竭澤,亂開采,濫擄掠,落入先發展後治理的窠臼,否則,智慧不允許,環境行不通,我們的子孫後代更得一百個不答應。

西雙版納陽光輻射強,氣溫高,屬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控製地區,夏長無冬。這裏除了傣族,還有哈尼、布朗等12個少數民族,因為氣候關係,居民們普遍肌膚黝黑。但我們注意到一個現象,傣族女性普遍保持白皙的皎容,不失細膩與光潔。與我一塊逛街的同事自問自答,說那一定是由於水的緣故,因為傣族的女人最喜歡水,最有水性。“也許還有一個因素,傣家頭頂的月亮特別潔白,婦女們白天被太陽曬得黑不溜秋的,到了晚上,被月亮一洗就洗白了。”眺望過遠山凝黛,重新仰視半月當空,我幽幽地補充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