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
寧夏素有“塞上江南”的美名,賀蘭山則被譽為大西北的動植物王國,說是大山深處林木蔽空,泉水沃野,雲杉樹達十五萬畝之多,已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當然,賀蘭山的墨綠與黛青盡被山脈的中東部區域沾染,丟給西山,攫取我們眸子的卻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朽形象。黑褐色的岩石擠兌了蓊蓊綠樹和萋萋芳草,億萬年自然界的風雨侵蝕,千百年民族間的戰爭硝煙,無情地把西山老人撾捶成一具活標本,遍體鱗傷,疤痕累累。我的心情不自禁地揪緊,血液頃刻間湧上腦門。我仿佛緊隨曆史,洞穿九百年的時間隧道,倏然重返疆場,加入到嶽家軍的戰鬥序列裏去。金戈鐵馬、浴血沙場的畫麵定格在眼簾,廝殺聲、呻吟聲縈回在我的耳畔,時而是蠻族外侵,時而是鬩牆內噪,功名揚塵去,馬革裹屍還……
中巴車一記急遽的顛簸,驟然將我拽回到幹戈化軟、玉帛為和的現實世界。恍恍惚惚之中,我們與賀蘭山漸行漸遠,漸漸駛近影視城,依稀看見了城頭上獵獵晃飛的旌旗和酒幌。可我依然沉湎在身臨賀蘭山的情愫裏。我記得在仰望山巔的時候,不經意發現,頂部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罕有眾多山脈異峰突起、跌宕起伏的氣象,更無提供戰車輾轉的賀蘭山缺口。這沒什麼奇怪的,八百多年前,南宋的鐵騎是在別的缺口長驅直入賀蘭山腹地的。
春秋遞嬗,日月更替。昔日不計其數戍死邊疆的英魂們,湮滅為虛無的大漠孤煙,一縷縷直衝霄漢,不複盤旋在滿目瘡痍、垂垂老矣的英雄山頂上。西側固若金湯,本無罅缺。東首與南翼縱使多有豁口,恐怕也是流水潺潺,鳥語啾啾,彌漫著一派鶯歌燕舞的祥和景象。如今,宗教矛盾、民族糾葛、區域紛爭的問題依然存在,但執政當局將有足夠的智慧化解矛盾,並有足夠強大的專政機器把那些分裂國家的形形色色邪惡勢力砸個稀巴爛。是的,賀蘭山不再是攻守皆備的兵家必爭之地,不再是抵禦外侮的一道藩屏,“賀蘭山缺”已無須圍追堵截。人類社會攀升到了電子化、信息化、太空化年代,曾經單憑驍桀鬥狠的匹夫之勇,就能任意踏破萬裏河山、奴役萬眾百姓的野蠻史業已一去不複返了。
噫籲賀蘭山,危乎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