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新媒體的概念與特征(4)(2 / 2)

與傳統媒體報紙對信息的處理是傳統的文本形式不同,網絡媒體是多媒體展示,是以結點(Node)為單位的超文本呈現。報紙對信息的處理是以線性形式進行組織的傳統文本,而網絡傳播是建構在超文本、超鏈接之上的全新傳播模式,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結點為單位組織各種信息的。一個結點是一個“信息塊”,結點內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圖像、圖形、動畫、聲音或其組合。信息在組織上采用網狀結構,結點間通過關係鏈加以鏈接,從而構成表達特定內容的信息網絡。它對信息的存儲可以按照交叉聯想的方式,從一處迅速跳到另一處,打破了原文本係統隻能按順序、線性存取的限製,它有良好的編輯功能,可以進行多窗口編輯,使得網絡編輯可以方便地容納更多元素。

4.個性化與社群化

傳統媒體是大眾化覆蓋,網絡媒體可以做到個性化服務。從總體上說,傳統媒體是一種大眾傳播,即使是做分眾市場的傳統媒體,在這個分眾市場中也是在進行大眾化的傳播。真正實現個性化服務的是網絡傳播。在網絡傳播中,受眾可以利用各種檢索工具在各類數據庫中“各取所需”;受眾還可以自由地選擇信息接收的時間、地點以及媒介的表現形式;與此同時,作為網絡傳播另一端的傳者也可用一種“信息推送技術”,根據用戶的需求為他推送信息的專門化服務。網民和受眾不再需要按線性的播出流程被動地接收由編輯安排好的節目內容,而可以在無限廣闊的節目信息空間中,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檢索、選擇和傳播節目。網絡傳播不僅具有綜合性、主動性、參與性、滲透性和操作性的特點,而且具有靈活性、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博客、播客的出現是個性化的最好體現,隻要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博客就能實現想寫就寫的願望。博客幾乎可以以任何形式抒寫任何內容和信息,當然要在政策和法律許可的前提下。數字化傳媒改變了以往受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必須同步性的特點,而實現了異步性,即受眾在任意選定的時間進行收聽收看,如有興趣有必要可以反複收聽收看。

網絡上的人們大多是“群居”的,各種各樣的社區、BBS和自由論壇、俱樂部充斥在虛擬空間的各個角落。這些社群往往形成一些很牢固的人際互動網絡,粉絲團、動力人群、IT人士等各種網絡社群相當活躍。Ebay總裁惠特曼在一次接受訪談時曾談到未來互聯網幾個關鍵的發展趨勢:電子商務、信息搜索以及社會關係互聯。其中的社會關係互聯也即我們所談到的社群化,Ebay正是憑借其虛擬社區倡導者的身份,在電子商務領域獨樹一幟,獲取巨大成功的。惠特曼曾說,恰恰是一種多元化的用戶方式和興趣成就了Ebay的成功,而不是簡單的一個賣家或一個買家使得Ebay成功。看來,Ebay從創立伊始就深諳互聯網傳播之道。如今,越來越多的報紙都在思考如何利用好這種社群化的傳播渠道來做好新聞報道和經營工作。都市報的社區新聞部一版都加入了許多不同的網絡社群。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天府早報》推出了“第@日”社區版,在這個版裏,開設了“今天我來當Q主編”專欄。這些Q主編來自不同的網絡群團,通過讓這些Q主編參與報社的編輯,從而吸引不同的網絡群團關注早報,收到了很好的宣傳和品牌推廣效果。

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改變著我們生存的世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和精神麵貌。網絡傳播培養了人們的平等價值觀念,淡化人們的地位和身份意識;網絡傳播是一種注重個性創新和個性文化的傳播,它拒斥千人一麵,崇尚文化多元;網絡傳播營造出人們通過自由交往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減少了那些不必要的中間環節;網絡傳播創造出人類曆史上從未有過的新型的跨地域的“虛擬社區文化”,使人類文化的交流真正突破了時空的邊界;網絡傳播還虛擬現實,強調創新,方便快捷,意義深遠。然而,網絡也為各種消極文化的滋生提供了溫床。

誠然,數字化傳媒在產生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會產生負麵作用和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假新聞及不良信息泛濫、公民的隱私權更易遭到侵犯、著作權保護麵臨困難等,這些都需要認真對待甚至有待國際社會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