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護理醫學(二)(1 / 3)

22例女性輸卵管結紮術後心身疾病護理體會

張美蘭杜振雲(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婦幼保健院276002)

通過22例女性輸卵管結紮術後心身疾病患者的護理,體會到多數患者是由於對計劃生育工作認識不足或者有抵觸情緒和對手術的恐懼感,手術前後的刺激,對術者的不信任,以及擔心手術並發症和後遺症等因素,造成植物N功,能失調及內分泌紊亂,導致的術後一係列的心身疾病。通過對本組患者的細心觀察了解到患者的變態心理,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進行心理疏導,解除她們的思想顧慮和恐懼心理,使病人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根據病情配合藥物治療,使之縮短了病程,取得了最佳護理效果。

我站自1991-1994年底收治女紮術後心身疾病患者22例,現報告如下:

1臨床挺料

22例患者中年齡最小24歲,最大42歲。平均年齡29歲24-30歲11例(占50%)3卜40歲9例(占40廣9%),40歲以上2例(占9%)。住院7-20d者11-例,占(50%),21~30d者8例(占36%),30d以上者3例(占14%),平均收住25d。女紮術後4個月出規症狀者13例(占60%),5-10個月發病者6例(占27%),10個月以上者3例(占13%)。以上患者20例為農村婦女(占91%),2例為工廠職工(占9%)。

2臨床表現

女紮術後心身疾病患者的特點為:均有各種可樣的自覺症狀和軀體不適感及不良的心理反應而臨床各種檢查常無陽性發現,往往輕易結論為“神經官能症或無病,而未引起璽視。本組22例患者中,14例屬於單純心身疾病,刀口外觀愈合情況良好,婦科檢查陰性神經係統檢查及血尿,大便常規化驗均在正常範圍內,心電圖、X線檢查均無異常發現,4例表現輕度貧血,表現月經量多,經期延長,化驗Hb92g/L,2例傷口延期愈合,下腹部輕度壓痛,白帶增多,2例令並胃腸道反應惡心嘔吐,厭食納差,麵黃消瘦。22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如下症狀:①情緒不安-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心悸,多汗等交感神經功能亢進現象。②情緒低落思維活動緩慢,思考問題吃力,聯想M難,反應遲鈍,頭昏、失眠、多疑、神經過敏,哭笑無常。③月經木調,性欲減退,性生活困難。④胃納不適,疲乏無力,體重下降,腰痛下腹痛等。

3住院經過及護理

給予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刺激以利病人休息治療,各項護理工作技術操作熟練敏捷,保護性醫療製度賞徹始終,采取不同的交談方式,讓病人對自己所患的疾病有所認識,以解除她們的思想顧慮及恐懼心理,及時發現她們的情緒變化,了解她們的心理特點,做好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使之對未來充滿希望和信土,心理處於最佳狀態,同時根據病情配合藥物治療及對症處理,病情很快得以緩解。

典型病例:王某,女,28歲,術後乏力,心慌,頭暈,消瘦,下腹痛,月經過多,伴白帶增多,納差,煩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症狀,入院後查體無陽性發現,化驗檢查Hb75g/L,診斷:①女性輸卵管結紮術後心身疾病;②貧血。住院後經過對症治療和心理疏導,Hb上升到105g/L,精神及食欲好轉,住院25d痊愈出院。

4致病因素分析

計劃生育是一項移風易俗的大事,我國農村婦女受舊的傳統思想影響,有些人對計劃生育不理解,甚至存在對立情緒,特別是絕育術,有些婦女更是想不通,因而產生—係列心理疾患。我們分析致病因素如下:①害怕手術疼痛,害怕術中發生意外,甚至害怕手術致殘。②擔心發生手術並發症和後遺症,影響勞動,影響性生活,③對絕育手術思想不通,勉強接受手術,在一定的條件下容易誘發絕育術後的變態心理。④在原有疾病的基礎上如在出現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引起的心理變化,⑤某種原因受到過分醫療照顧而產生的心理因素。⑥保護性醫療製度執行不嚴,在一定條件下容易誘發疾病。⑦術後病情鑒定時產生的賠償心理或政府資助所產生的依賴心理等。

5討論

婦女的心理狀態關係著計劃生育工作開展的順利與否,所以為避免女紮術後心身疾病的發生,要加強計劃生育的宣傳,使受術者自願地接受手術,樹立良好的醫風,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醫務人員對女紮術後的變態心理,要有正確認識,對就醫患者要以誠懇的同情的態度對待,耐心地聽取病人訴述,認真地進行體格檢查,避免可能存在的軀體疾病漏診。目前醫學模式已由傳統的生物學模式發展成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正常人或病人不僅是自然生物體,而且是社會成員,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因此在疾病防治過程中,不能忽視心理社會防治手段而提高效果,醫護人員必須充分了解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動,學會運用問、視、觸、聽等方法,從病人的語言神情、動作性格、職業、家庭、環境影響等方麵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用自己的語言、表情、姿態去影響或改變病人的感受,以減輕或消除患者的痛苦,幫助其建立有利於術後治療和康複的最佳心身狀態,醫護人員應善於抓住每個病人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正確開導和啟發,講明消極心理因素與本病發病的關係,促使病人的消極情緒轉變為積極情緒,幫助她們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根據病情配合進行藥物治療,以取得最佳護理效果。

28例高齡顱腦損傷的會理體會

老年重型顱腦損傷的發生率約死亡率高達60%-70%而高齡顱腦損傷約占我院同期住院總人數的3%,我院自1980-1996年共收治28例,根據高齡人顱腦解剖、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傷後出現多髒器功能衰竭的特點,我們采取了不同的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死亡率僅為10.7%,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男27例,女1例,年齡80-92歲。跌傷19例,撞擊傷7例,無明確外傷史2例。傷前伴高血壓21例,慢性支氣管炎17例,心髒病8例,糖尿病3例。

1.2臨床表現本組均有昏迷史,頭痛,頭暈,嘔吐28例,抽搐11例,一側瞳孔散大5例,偏癱26例,四肢軟癱2例,錐體束征23例,傷後伴有肺內感染21例,消化道出血19例,心電圖異常17例,腎功能不全11例。

1.3CT掃描本腦病例均行CT腦掃描:顱內血腫28例,腦挫裂傷6例,腦幹損傷3例、顱骨骨折7例。

1.4治療及預後28例行開顱血腫清除,其中血腫清除去骨瓣減壓21例。氣管切開15例,術後給予支持療法,脫水,激素,能量合劑,止血,抗感染等綜合治療。術後出現多髒器功能衰竭21例,其中心衰14例,肺衰20例,腎衰13例,消化道衰竭19例。治療及訪一年,按GOS方法評定治療結果:良好14例,占50%;中殘8例,占28.6%;重殘2例,占7.1%植物生存1例,占3.57%,死亡3例,占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