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護理醫學(一)(2 / 3)

1.4尿量能反映體液平衡和心腎功能情況。呼吸機治療有效時,可使心腎功能改善,尿量增多。若尿少或無尿應查找原因,故嚴密觀察尿量並記錄出入量頗為重要。

1.5血氣監護正常動脈血氧分壓(Pa02)12.0-13.3kPa,動脈血氧飽和度(SaOppSM-98%,正常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OS3kPa,酸堿度(pH)7.35-7.45。PaCO2不宜降至5.3kPa以下,它直接反映通氣功能狀態。如:呼吸道阻塞或呼吸中樞受到抑製時PaC02增高呼吸衰竭時PaCO2常在6.7kPa以上,PaCO2高達9.3-12.OkPa時可發生意識障礙或昏迷,PaCO2低於正常時說明通氣過度。在臨床上有時R注意患者通氣和糾正缺氧,而高頻通氣會引起二氧化碳瀦留的潛在危險,因頻率高,驅動壓過小或呼吸比不恰當,導到潮氣量過小,呼吸時間過短淺,殘氣量增加二氧化碳排除受到影響,結果Pa02上升的同時PaCO2也上升,導致高碳酸血症加劇臨床上肺氣腫病人行血氧飽和度監測,如果血氧飽和度白天低於90%提示要連續夜間給氧。吸氧濃度需考慮患者的氧合狀況。高頻通氣初始可給高吸氧濃度,以迅速糾正嚴重缺氧,以後酌情降低至0.50以下,並維持Sa02大於90%,故做好血氣監護對運用高頻通氣患者的治療非常重要。

2消毒隔離不嚴對高頻通氣效果的影響

2.1濕化呼吸道氧氣經過濕化瓶後,同時也達到濕化氣管的目的。應用高頻通氣後,可使氣道內水分的蒸發更多,呼吸道粘膜更易幹燥結痂,引起呼吸道阻塞,所以必須注意呼吸道的濕化,使呼吸道保持通暢,做好氧氣的加溫及濕化。濕化瓶水量要保持在三分之二,水溫在40°-50°之間,水溫過低會引起支氣管痙攣,痰粘稠不易排出。水溫過高影響吸氧濃度。呼吸機管道內積水應及時倒掉,防止倒流入氣管。濕化瓶需要補充液體時,應先棄去其中剩餘液體,清理後重新裝入滅菌液體,濕化瓶中液體必須24h更換1次。

2.2管道及濕化必須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運用高頻通氣治療過程中易造成感染的關鍵部位是濕化瓶,因其中的貯水可提供適宜於細菌生長和繁殖的溫度與濕度,一旦被微生物汙染細菌極易在內部增殖。管道及濕化必須每24h更換一次,清潔後行高效消毒劑消毒。如:環氧己烷氣體消毒。

2.3病室消毒味不嚴易引起院內感染病室維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室溫20°-30C。每日用紫外線燈進行空氣消毒一次,並控製探視及陪客,要求醫護人員衣帽整潔,注意戴口罩和洗手,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預防交叉感染。

3心理護理對高頻通氣治療影響

開動高頻呼吸機後,噴射接頭會發出“刺刺”聲響,加上氧氣衝力大,病人難已接受,常感緊張、恐懼、孤獨感加重,抑鬱更明顯,隨著療程的延長患者對自己的自主呼吸能力產生懷疑,依賴呼吸機對未來產生絕望。我們應做好病人心理護理,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實施精神支持療法的前提,向病人解釋儀器的安全性與治療需要,鼓勵病人使其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心理上能安心接受治療,減輕或消除患者緊張和恐懼心理,從而達到我們治療的目的。

總之,我們運用高頻通氣治療除了要有嫻熟的操作技術還要在操作中對患者病情的嚴密觀察及護理,運用不當易引起低血壓、肺氣壓傷、氧中毒二氧化碳瀦留、院內感染等,因此,護理因素對高頻通氣治療有很大影響。做好醫護的密切配含,護患的溝通,使患者康複。

靜脈輸液中微粒的來源及臨床危害與對策

殷河源(雲南省曲靖地區婦幼醫院6SS000)

輸液療法是現代醫療中最常用的給藥方法,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它具有高效、快速的特點,輸液能迅速補充血容量,預防和糾正電解質紊亂,供給營養物質,尤其是搶救危重病人的治療,靜脈給藥又是一個重要的途徑,但由於大輸液生產的質量臨床輸液的技術操作,輸液接觸的器具,環塊因素等的影響,都有可能對液體引入微粒的汙染,給病人帶來嚴重的醫源性疾病,輸液中不榕性微粒的危害,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中國藥典90年版規定100ml以上的靜脈滴注用注射液應做不溶性微粒檢查,這在大輸液的生產質量上起到了保證作用,但在臨床使用大輸液的過程中,微粒汙染不僅存在,而且極為普遍,本文從大輸液的生產質量及臨床應用過程中,就如何減少不溶性微粒的來源及臨床危害進行探討。

1大輸液生產過程中質量的控製

在大輸液的生產過程中,由於《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KGMP》的實施,使大輸液生產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製劑生產的每個崗位,每個生產環節,每道生產工序都有可能對大輸液的質量造成影響,大輸液生產是集體操作,流水作業,在注重提高整體操作人員業務素質的同時,更要加強製劑生產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1.1輸液瓶、滌掄膜、椽膠塞和鋁蓋的處理這是保證製劑質量,減少大輸液微粒,提高液體明度的重要環節,對輸液瓶進行嚴格的挑選,不符合製劑要求的不能使甩;滌綸膜,膠塞按技術操作規程,專人負責清洗,經質檢員檢查合格後方可使用,鋁蓋要事先衝洗幹淨,晾幹備用。

1.2蒸餾水的質量控製蒸餾水是製備大輸液的溶媒自來水必須經預先處理,所用重蒸餾水需進行檢測,合格後方可配製大輸液應用新鮮重蒸餾水,從配製到消毒滅菌成品出來,必須在4-6h內完成。

1.3製劑管道的處理分裝用的製劑管道,每次用前煮沸消毒,注射用水衝洗至澄明度合格使用,每次用完的微粒及活菌數,提高鮮明度。

1.4消毒滅大鼠輸液生產並非絕對的無菌操作,而是限量操作,在整個生產配製過程中,要盡量減少各種汙染的機會,要嚴格執行高壓滅菌的操作規程,防止滅菌溫度過高,時間過長,藥液變色,影響液體質量。

1.5澄明度的檢查要有專人負責,燈檢合格後貼簽,不可混淆,次品分類登記,如白點、玻屑、纖維、黑點或其它異物,定期分析原因,減少液體中微粒來源的因素,提高澄明度。

2大輸液在臨床使用中引人的微粒汙染

2.1臨床輸液操作過程中由於進行插針,排氣,切割安瓿,添加藥液等使滌綸隔膜破裂,膠塞落屑形成微粒汙染,輸液膠塞穿刺常選用12-16號針頭。有資料證明,若有16號針頭穿刺2次,膠塞落屑為42.3%,若穿刺6次,則膠塞落屑率為100%,切割安瓿時,鋸後開瓿,由於安瓿內負壓,會將大童玻璃微粒吸入藥液,同樣,用玻璃注射器加藥時,內芯和筒壁的摩擦也可形成玻璃屑,輸液的加藥與操作,可使微粒數增加9.13倍。

2.2輸液環境的空氣引起的微粒汙染輸液過程中,多采用倒置大輸液瓶,需要有環境空氣進入輸液容器,保持容器內的常壓,以維持輸液的進行,病房的空氣中懸浮著無數的塵埃,細菌以及其它微粒,通過進氣管道進入大輸液中,有實驗表明,就病房自然環境輸液與淨化環境輸液比較,不溶性微粒平均增加22.6倍,輸液尾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較初液中有明顯的差別,其數目可增加幾十倍,甚至幾百倍,說明環境空氣對輸液澄明度有較大影響。

2.3輸液器與注射器不夠引入的微粒汙染醫院使用的一次性輸液器,由於生產環境的潔淨度不夠和生產時靜電的影響,輸液器采用環已鮦作為粘接劑,也可使一些不溶性微粒附著輸液器的管壁,在輸液時隨大輸液進入人體t醫院供應室的注射器清洗多從無菌,無熱原考慮,而對微粒的汙染考慮較少,清洗注射器的環境中常有敷料纖維,及滑石粉塵埃飛揚,也會影響注射器清洗的質量,有資料報道:某省藥品檢驗所對省內21個輸液器生產廠的46個批號產品進行檢驗,微粒含量全部不符合要求:甚至還有50-100pm的大微粒存在,這些微粒大多是未塑化的高分子異物,人體對其無降解能力,一旦輸入對人體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