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西部大開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報道主題(1)(3 / 3)

人的素質教育中,除了法定的義務教育外,個人道德,特別是公德意識的培養也必須及時提上日程。過去窮怕了,也窮慣了,一旦開放,失落感一起,道德感可能會下降,會有更多的隻顧眼前自身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他人利益的事情發生。鑒於西部的管理體製漏洞較多,腐敗成本也低,腐敗條件比東部優越,問題也會出得更多。廣袤的三江源地區發生水汙染,反映的便是當地基層缺乏社會公德的問題;基層地方各個部門以各種名義共同蠶食國家基本建設項目資金,則是一種在西部尤為嚴重、普遍的腐敗行為。

對於西部的群眾來說,缺乏市場經濟觀念是從另一個方麵表現出來的人的素質問題。培育群眾的市場經濟觀念,亦是傳媒的長期工作之一。例如,瑞典、泰國、土耳其、新西蘭、韓國等客商,去年先後拿著百萬美元的訂單到竹源豐富的四川找尋可以製作竹製家具的廠家,然而個體廠家聲明隻製作世代相傳的東西,不是客人想要什麼就做什麼;國營的工藝竹廠聲明隻生產竹工藝品(盡管銷路不好),而不生產竹製家具,偌大的四川竟沒有接受這類訂單的。這種不可思議事情與人的觀念的封閉、缺乏市場經濟意識直接相關,實在需要市場經濟的啟蒙。

總之,全麵塑造有西部特色的人文精神,是傳媒可以長期做文章的一個廣泛的話題,形式和內容都是無限豐富的,需要各個傳媒做一些長遠的、中短期的策劃。

四、提供為西部開發立法的討論平台

西部開發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和矛盾,除了人的素質和觀念問題外,在法律和法規上理不順,是一個基本的原因。去年秋天在西安發生的“順騰事件”,引發了關於為西部開發立法的話題。一家美國獨資公司“順騰液壓製品有限公司”在西安市臨潼區新豐鎮落腳,生產過程中,中方違背合同,14次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停電,使得該公司的機床設備受損,無法繼續生產。停電原因是區供電局與鎮政府之間的利益衝突,鎮政府的事先承諾脫離實際。後來,當事的兩任供電局長受到處分,但是給順騰公司造成的巨大損失的補償依然無從著落。該公司總經理打電話給某位區領導時,得到的答複竟是:“不就是投了資嗎?一天到晚的投資環境!”該公司董事長邁克·申努爾先生說:“政府的誠信是我們在華投資最有力的保障,承諾兌現、履行合同是當地政府吸引外資的最起碼的前提條件。”這件事情不過是太多類似事件中比較典型的,相對於“蛀蟲”,“懶蟲”

更是普遍存在。它說明:“沒有合適的法律和製度,市場就不會產生任何體現價值最大化意義上的效率。”(美國經濟學家布坎南語)

目前中國還沒有關於西部開發的專門法律或行政法規,已有的一些法律和法規,有些條款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悖,還存在體製不順、政出多門、相互矛盾的問題。從世界上其他國家開發落後地區的經驗看,健全的法規是防止背離市場經濟原則而導致隨意、無序和不穩定狀態的有力舉措。從全局看問題,西部開發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問題,涉及社會秩序、生態環境、宗教民族關係、中央與地方關係等多方麵的問題。要實現經濟、資源、人口、文化、環境的協調發展,需要在法律上確定西部開發的地位;確定西部的產業政策,並對金融、財政、稅收、投資、外資進出口等作出規定;確定西部開發的時序及政策調整的程序(避免“一刀切”);對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補償保護區群眾既得利益等問題作出規定。同時,廢止部分不合時宜的政府規章,取消名目繁多的不合理收費項目和繁瑣的審批手續。

現在全國人大及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起草《西部開發法》

和相關的係列法規。上麵談到的涉及這部法律和係列法規的每個具體的問題,在現實西部開發中都有豐富的可持續報道的新聞資源。挖掘這些新聞資源,就這方麵的每個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傳媒的文章完全可以做得很大。通過這方麵持久的報道和討論,無形中增強西部人民的法治觀念,這也是傳媒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