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各種經濟新聞之間存在著密切而無形的聯係。特別是當下發生著的一切問題,都有可能與正在報道的經濟新聞相關,還有一些因素是長期的、曆史的。隻報告一個給定的變化事實,是難以讓受眾理解的,必須要將相關的因素寫進去。這種情況通常是以經濟體係中的一個單一變量為基礎,從而解釋這一變量,並將其“外延”涵蓋到可能受其影響的其他變量和進程上。這樣,經濟新聞在判斷方麵就帶有相當的冒險性,因為它要提供很多的變化關係,告訴受眾將發生什麼,由於什麼而發生,或可能出現什麼問題。所以,經濟新聞在沒有被經濟實踐證實之前,會有多種觀點、傾向和表現形式,相當多的新聞在事後會被發現是不準確的。經常失誤的記者或媒介,就會失去公眾的信任。若在經濟新聞領域要求“輿論一律”,也是相當危險的,容易潛伏社會突發動蕩的種子。
第三,當前經濟新聞的時態偏重於未來。如果我們關注一下已經發表的大量經濟新聞,特別是財經新聞,那麼就會發現,不少報道中會有多種時態,把過去、將來無形中變成了現實,以致人們在有些經濟新聞中需要為焦點事實尋找確切的時態。
經濟新聞受到未來意識的影響最大,其次是曆史意識。
1996年瑞典傳播學研究者曾分析了該國兩家大報紙一段時間內關於經濟危機的全部報道,共103篇,其中53篇受到未來意識的影響,28篇受到曆史的影響,完全談當前的隻有22篇。當然這隻是瑞典的情況,我國還沒有人從這個角度進行過調查研究。但是從我們個人閱讀大量經濟新聞的感觸看,這種情況是存在的。這是由於象征性資產的流通和交易在市場份額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因而預測和預言在市場經濟體製中顯示出其重要性。於是,經濟新聞中受未來意識的影響會較為強烈。未來具有發散性,可能有多種方向,這種趨勢提醒我們,經濟新聞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會更大。
這正是由於當前時間對於經濟新聞太重要了,才引發出在未來領域的競爭。現在,若要求經濟記者在“迅速而適當”和“緩慢而準確”兩種時效要求中進行選擇已經不切實際了。特別對於金融新聞來說,速度是首要的,準確是必須的,在線網絡的計算機屏幕上不能有“空閃”,有時競爭是以若幹秒來計算的。傳統的大眾媒介根據在線網絡提供的信息進行的分析性報道,同樣在時效方麵也激烈的競爭,於是紛紛搶占未來空間的陣地。這種情形提醒我們,經濟新聞時效性與真實性的矛盾,麵臨著新情況的挑戰。
第四,經濟新聞帶有強大的暗示作用。這類新聞不同於其他方麵的新聞,一旦受眾接受了,就會帶來一定的行動,特別是財經新聞,接受它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自己采取何種行動。
然而,由於經濟新聞的開放性,對於經濟事實的評價會出現截然相反的報道,好消息、壞消息的標準有相當的主觀色彩。當然新聞報道不能隨心所欲,經濟新聞的內容要求嚴謹的關係結構,否則無法說服人。在這個關係結構裏,新的消息所以出現和有意義,應當可以由此前的經濟趨勢、未來發展的可能性來加以解釋。
三、如何根據經濟新聞的特點靈活地報道經濟的變動
根據以上所談的經濟新聞的特點,為了使受眾容易接受和理解這類新聞,需要花功夫研究一下如何靈活地報道經濟的變動。
首先,在我們的觀念上,要想到:經濟新聞選擇的能夠進行直觀報道的材料,並不是為了要準確表達變動的經濟事實(準確表達是有限的),而是為所報道的經濟變動的話題提供廣泛的論證。這樣,選擇什麼樣的直觀材料(事實),是用圖像還是調動文字描寫的功能,就要視情況和使用何種媒介以及媒介特定的受眾對象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