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馬克思的新聞思想與市場經濟(1)(2 / 2)

我國的新聞業,由於種種曆史的原因,曾經長期處於內部的封閉狀態,並且常常把外部的新聞世界想象為妖魔鬼怪。這個時期我們考慮問題的視角可以用一句經常講的話來代表,這就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參照係是“我”,用它去衡量外部世界,於是就有了“新華社要把紅旗插遍全世界,把整個地球包下來”這樣的既宏偉又短淺的意識。而根據馬克思世界市場-世界交往的視角,本來應是“放眼世界,胸懷祖國”,以世界已經達到的最高水準來衡量自己的。在世界市場已經形成的條件下,任何地域性的封閉狀態都會造成馬克思所說的情況:“交往的力量……會依然處於地方的、籠罩著迷信氣氛的‘狀態’。”如果回顧一下五六十年代我國新聞界的許多愚蠢舉動,馬克思的話是很應驗的。

改革開放了,我們看到了陌生而新奇的外部的新聞世界,但考察新聞業視角的轉變需要時間。十多年過去了,我們邁進了市場經濟的門檻,新的形勢要求完成這一轉變。打開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交流報告》,洋洋120多萬字,裏麵幾乎沒有中國新聞業的任何數據。1992年,法國新聞學教授雅克·巴拉在京講授新聞地理學,展示的百餘幅世界傳播媒介分布圖,偌大的中國總是一片空白,中國的新聞業成了被世界遺忘的角落。看著這種狀況,恐怕每個中國新聞工作者都會感到不是滋味。我國正在努力從各方麵加入世界市場,加入世界交往的行列,但新聞的世界市場,我們進入得相當緩慢,與整個市場經濟的格局很不協調。首要的障礙不是具體操作,而是在於觀念和思維方式。介紹一下馬克思考察新聞流通的視角,也許會使許多擔心和顧慮減輕一些。當我們的經濟與世界連成一片時,新聞流通的國際化必然要提上日程,這在我國南方已經成為非常實際的問題。如果我們管理新聞業的方式、標準不改變,新聞受眾是不會由於你講的是什麼“主義”而被留住。被動的局麵應該由主動改革來解決。努力采用國際通行的方式、標準和技術管理新聞業,改革新聞報道的表現方式和內容結構等等,隻要指導思想、思維方式現代化了,這些問題不難解決。這與我們要堅持的原則不會有多大的矛盾。馬克思當年為美國資產階級的《紐約論壇報》寫了10年新聞通訊,不少新聞還造成了轟動,並沒有發生他被和平演變的事情。

135年前,馬克思曾經專門論證過封閉的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他說:“半野蠻人維護道德原則,而文明人卻以發財的原則來對抗。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幅員廣大的帝國,不顧時勢,仍然安於現狀,由於被強力排斥於世界聯係的體係之外而孤立無依,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來欺騙自己,這樣一個帝國終於要在這樣一場殊死的決鬥中死去的。”馬克思同情中國的遭遇,但他從世界市場-世界交往的角度看問題,又毫不留情地宣判了舊中國的死刑。曆史走過了曲折的道路,現在我們似乎又處於與上個世紀有些相似的“檻”上,但現在並沒有強力將我們排斥於世界之外。如果存在排斥力,那它主要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所以,在我們紀念馬克思的時候,新聞的世界市場,這是第一個要點。腦子裏有了這個觀念,新聞改革的思路會大大開闊的。

二、用時間消滅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