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談談馬克思《萊茵報》時期的報刊思想(1)(1 / 2)

馬克思《萊茵報》時期(1842-1843年)的報刊思想是多年來被人們遺忘了的或有意回避了的東西。因為它不符合我們一向對馬克思報刊思想的“標準”理解,即報刊是階級鬥爭的工具,必須服從黨的領導,等等。直到今年,才在兩份刊物上出現了幾篇探討這個問題的文章。那麼,馬克思《萊茵報》時期的報刊思想包括些什麼內容呢?我認為它體現在下述六個部分。

一、報刊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即它的曆史個性和人民性

所謂曆史個性,就是承認報刊有自己獨自的曆史,承認報刊發表於《新聞學會通訊》1980年第14期。

存在的前提是它的“自主性”,即它不應該受政府權力或其他個人、集團的控製,它自己決定自己的工作方針,保持自己的特有風格。報刊有自己活動的真正領域和自己的內在規律,這種規律不能而且也不應該由於專橫暴戾而喪失掉。

報刊在自己的發展過程中互相補充,形成社會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形成了自己的這種曆史個性。報刊的曆史個性決定了它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它是理性國家的支柱之一,是社會普遍的、隱蔽的和強製的力量之一。它不同於政府,而是社會輿論的產物,它沒有對人民指手畫腳的權利,卻無處不在,無所不及,時時影響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它也不同於人民中個別人的意見,這種意見往往以私人的信念和願望作為衡量事物的準繩。報刊的個性說明它最適於以自由和公正的統一理性機關的身份出現在政府和人民之間,出現在人民同精神、生活同科學、自由和人之間,成為社會的第三個因素,成為聯係人民同國家和整個世界的有聲紐帶。

為報刊的曆史個性所決定,報刊是社會中的一種特殊事物,惟有它才可能真正代表人民精神。也就是說,報刊的曆史個性“把報刊變成了具有其特有的人民精神的特殊報刊”。這就是報刊人民性的含義。報刊有這樣“偉大的天賦特權”:用毫無顧忌的言語和一目了然的映像反映人民精神的曆史。在這個意義上,報刊能夠與人民共患難、同甘苦、齊愛憎,能夠真誠地和人民生活在一起,從理性上也從感情上看待人民的思想、生活和希望。它也可以成為人民用來觀察自己的一麵精神上的鏡子,成為聯係人民的普遍紐帶和促進人民的文化和智育的最有力的杠杆。當人民不信任報刊時,不僅說明它喪失了人民性,也證明它失去了自主性。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的信任是報刊賴以生存的條件”。

馬克思論證報刊兩個最基本特性,是要恢複報刊的本來麵目,使它擺脫私人利益的控製,從而表現出自己的曆史個性;使它改變上流社會婢女的地位,表達民族、人類的精神,從而表現出自己的人民性。關於報刊兩個最基本特性的論述,使馬克思向往的報刊有別於“所有的舊式德國報紙”,它不需要憲兵的攙扶,它像玫瑰花一樣地微笑著紮根在取之不盡的人民的血與肉、思想與希望之中。

二、報刊的曆史個性說明它有自己的內在規律這些規律主要指什麼呢?

從報刊“內在的特征”看,它的本質是自由的。報刊是人類活動的產物。人的本質是自由,人的精神更是自由的。在目前社會文明的條件下,報刊是精神最自由的表現。報刊的自由的實質,就是自由本身所具有的英勇的、理性的、道德的本質。

報刊寫作就像一滴水在太陽的照耀下反射出無數的色彩一樣千差萬別,它絕不是一種機械的技能:怎麼指示你,你就怎麼說;命令你說什麼,你就寫什麼。因此,哪裏有報刊,那裏就有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人類精神的特權。當人真正成為具有人性的人,並打算把充分發展和發揮自己天賦的自由變為現實的時候,出版自由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為此,必須廢除以思想傾向為標準的書報檢查製度。這種製度培養人的雙重性格,造就的報刊是講閹人語調的文明怪物。

從報刊的工作特點看,它的本質是真實的。報刊是這樣一個理想世界:它可以使物質鬥爭變成思想鬥爭,使血肉鬥爭變成精神鬥爭,使需求、欲望和經驗主義的鬥爭變成理論、認識和形式的鬥爭,它每天從真正的現實中不斷湧出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財富洶湧澎湃地流回現實中去。因此,公開的事實是報刊討論的主題,事實是它的工作出發點,它的一切報道都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建立在研究各種關係的客觀本性上。它隻用事實來描寫事實,進行客觀地判斷,而不能用當事人的意誌來解釋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