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如流水。大姑娘、二姑娘家的孩子都長大了。老姑已經成了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了,什麼活兒也不能幹了,衣食起居還得別人來照顧。這時大姑娘卻說:“這回別在我們家了,到妹妹們的家裏去吧!”二姑娘還沒等媽媽邁進門檻,就忙不迭地說:“怎麼就不能老實地待在大姐家?總往我這兒跑個啥勁?”老姑實在不想上三姑娘家,三姑娘家的日子那麼困難,不能幫他們一把,哪還能給添累贅呢?

又一年的正月十五快到了。一天,蒼老瘦弱的老姑在大姑娘家好不容易從炕上爬起身,還沒等坐穩,大姑娘拿一隻破碗,盛了小半碗稀粥遞給老姑,沒好氣地嗬斥道:“把這點兒粥喝了,痛快走!”老姑一聽,氣得火冒三丈,一口粥沒喝,站起身就走出門外。出得門來,就覺得渾身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了。老姑連氣帶凍,哆哆嗦嗦地縮成一團,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來到了二姑娘家。二姑娘還沒等老姑的氣喘勻,就耷拉著臉,打開鍋蓋,從鍋裏舀起半碗米湯,遞給老姑說:“把這個喝了,別再上屯下屯地來回窮折騰了,上你三姑娘家算了!”老姑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含著眼淚走出了二姑娘家的大門。

怎麼辦?她實在無路可走了,隻好向三姑娘家走去。她在山路上踉踉蹌蹌地走著,整整走了一天。眼看快到半山腰了,一腳沒踩實,一下子摔倒在山坡上,把膝蓋骨摔碎了。她拚盡最後一點氣力,拖著一條腿往前爬著。她爬到一個小土堆上直起身子,瞅著三姑娘家那幢破舊的草房。她多麼盼望三姑娘麵帶笑容地來到跟前,把她迎回家裏。老姑就這樣一個勁地望著、瞅著。可是,三姑娘怎麼會知道媽媽趴在半山腰呢?淩厲的寒風無情地刮著,落日的餘暉也隻剩最後的一抹了。她趴在半山腰的土堆上,眼瞅著三姑娘家的三間草房,眼淚一串一串地流著。最後,她終於凍死在山坡上。

幾天後,三姑爺上山去打柴,發現了嶽母的屍體,他傷心地慟哭起來。三姑娘在家裏聽到了丈夫的哭聲,忙放下手裏的活計,跑出門來,拚命地往山上跑去。跑到山腰一看,媽媽已經死了,她悲痛地昏厥了過去。半天才醒過來,她哽咽著對丈夫說:“郎君,請把媽媽葬在這裏吧。好讓媽媽能天天看著咱們的家。”

三姑爺同意了妻子的想法,兩人就把媽媽在這兒埋了。

清明節到了,三姑娘夫婦去給老姑上墳。發現在老姑的墳地上,長出了一種從來沒見過的草:渾身長著白茸茸的毛,彎彎的花梗上,托著紫色的花朵。沒過幾天,那紫色的花瓣就不知去向了,卻長滿了一叢叢頭發似的白須須,那白須須就像老姑的駝背,披散著的縷縷白發。又過了幾天,那白發就乘風飄揚,落在山坡上和溝塘裏。從此,人們就都管它叫老姑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