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在一個村子裏,住著一戶人家,由於丈夫死得早,媽媽帶著三個女兒過日子。開始的時候,媽媽因為沒有了主心骨,一天到晚以淚洗麵。可是,她想到死去的丈夫,看著三個姑娘六隻黑眼珠,眼巴巴地望著自己,她就把心一橫,下定決心活下去,把孩子們養大。
自那以後,她就一天到黑地幹活,不是給人家舂米弄點吃的,就是冒著嚴寒給人洗衣服掙點工錢。既當爹又當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總是手腳不閑。屯子裏的人都誇她,都願意幫助她,管她叫“老姑”。
老姑就這樣精心盡力地拉扯三個小姐妹。三個小姐妹不知不覺地也就長大了,個個長得都很美。隨著光陰的流逝,三姐妹都到了出嫁的年齡。二十二歲的大姑娘像朵沾著露水珠的玫瑰花兒;二十歲的二姑娘長得可以和花中之王牡丹媲美;十六歲的三姑娘就像一塊無瑕的白蘭花;她們真是三個人見人愛的佳人啊。村裏村外有兒子的人家一個接一個地來求婚,從太陽剛剛升起的清晨,到滿天星鬥的晚上,求婚的人總也不斷。
婚姻是人一生的大事,有一天,老姑把三個女兒叫到跟前,詢問他們的意向。大姑娘先開了口:“找個人家,不說頓頓山珍海味吧,怎麼也得不愁吃和穿。”二姑娘接過話頭說:“找個人家,要是能穿綢著緞,住上亮堂瓦舍,日子過得紅紅火火,誰看了誰都眼饞得慌,那該多麼好!”三姑娘望著老姑說:“媽媽,人家都說瓦房裏住著比老虎還可怕的人,這樣的地方,就是給我金,給我玉,我也是不去的。”
老姑問:“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三姑娘羞答答地說:“媽媽,我在您的膝下,雖然沒有好衣好食,我感覺快活幸福。我的好媽媽,要是有心眼好、勤勞節儉的小夥子,我就選他當我的郎君,沒有的話,我寧肯不嫁,跟隨媽媽過日子。”
於是,媽媽就把大姑娘嫁給上屯一個有點兒房產土地,不愁吃不缺穿的人家;把二姑娘嫁給下屯一家富裕戶;把三姑娘嫁給了南山嶺後的一個貧困的農民。
三個姑娘都找了婆家,老姑也年過花甲了,臉上布滿了蜘蛛網似的皺紋,兩鬢掛滿了白霜。但她的心總是掛念著三個姑娘,不是怕她們遭罪,就是怕她們挨累。於是跑到大姑娘家去幫著忙乎兩天;折過來再上二姑娘家去幹兩天;又翻過險峻的陡坡,到三姑娘家去縫縫破衣爛衫。
大姑娘沒等老姑來到,就把許多活計堆到那兒等她;二姑娘在老姑剛邁門檻時,就嚷嚷著讓媽媽幹這個,幹那個,自個兒卻一點活兒也不沾手;三姑娘卻又是一副心腸,她怕把媽媽累著了,老早就把活計幹得利利索索的,媽媽來了,寧肯自己餓肚子,也要給老人家做點好吃的。
一晃兩年過去了,三個姑娘都有了子女。大姑娘從剛生下第一個孩子起,就叫媽媽來幫著哄孩子,洗尿布,一天到晚不讓老姑手腳得閑。二姑娘剛生下孩子,就忙派人把媽媽叫到家,幫著哄孩子,洗尿布。就這樣,老姑在大姑娘家侍候幾天,在二姑娘家忙活幾天,三天兩頭上屯下屯地來回跑。三姑娘雖然也和兩個姐姐一樣生兒育女,但是,沒讓媽媽伸過一回手,夫婦二人同心協力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