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柳河灣裏住著一個叫周成的小夥子,自小失去雙親,十分孤苦。周成十八歲時,好心的鄰居就給他說了個媳婦——蒲氏。婚後,兩人十分恩愛。周成下地幹活,蒲氏在家紡紗、織布料理家務,小日子過得幸福美滿。
這一年剛剛忙罷麥,周成突然得起病來,咽喉腫痛,鼻子口裏竄火,吃飯也免不了把脖子歪幾歪,和村裏很多人得的病一樣,人們到處求醫,結果是吃藥無效,求神不靈。蒲氏心裏難過,整天張嘴淚不幹,一天夜裏,她夢見自己來到了一座高山,名叫花兒山。山上萬花豔豔,濃香撲鼻。她走到山頂,見一株花草生得別致逗人。鋪開一簇綠葉兩邊像鋸齒一樣,青紫色的花莖上開著金黃的小花。有人告訴她這種草名叫公英。可以入藥,有清熱解毒,消散痛腫的作用。蒲氏聽了不禁高興地笑了起來。蒲氏笑著醒來,原來是自己做了一個夢。
第二天清早,她就把夢告訴了丈夫,並打算去花兒山采藥。周成聽了,說:“花兒山,東南天,腳生泡,鞋磨穿,趟過九十九條河,繞過九十九道彎。路途遙遠,你可是去不得呀。”蒲氏說:“隻要能找到這種藥草,別說過河繞彎,就是走上千山萬水,俺也心甘情願。”她收拾好行裝,毅然辭別了丈夫和鄉親。
蒲氏走了一天又一天,餓了口裏啃幹饃,渴了河邊飲清泉,倦了草地蓋甘露。終於趟過九十九條河,繞過九十九道彎。一天,她走到一座山下,見有一個茅棚,裏麵坐著個老太太正在紡紗。
她連忙走進茅棚向老太太問路。老太太說:“你再往東走上百步,左數九十九棵樹,右數九十九棵樹,對著中間的那棵樹往前走,就有上山的路了。”蒲氏按照老人的指點,來到百步盡頭,真的左數九十九,右數九十九,順著中間那棵樹信步朝山上走去。不大工夫,眼前現出了一條直通山頂的大道。她來到了山頭上,隻見綠樹蔭下,坐落著一間房子,有一個老頭正坐在門口聚精會神地看書,那老人鶴發童顏,非常精神。蒲氏上前施禮,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求老人給以指點。老人仔細打量著蒲氏,說:“這種藥草名叫公英,它要長三千年方能入藥。你曆盡千辛萬苦可不容易呀,回去吧。”蒲氏呆呆地看著老人,說:“難道人得了急病,也非等三千年再治不行嗎?”老人聽了蒲氏的話,點點頭說:“是呀,如果不等三千年的話,病人服了這種藥草,采藥人就會馬上死去的。”蒲氏懇切地說:“隻要把大夥的病治好,我甘願一死。”老人聽罷,沉吟一會,點點頭說:“既然你有這顆誠心,好吧。”說著,他從屋裏拿出一朵金花遞給蒲氏,說:“隻要戴上這朵金花,就能免去一死。去吧,按照你夢裏見的那樣尋找去吧。”
蒲氏謝罷老人,頭戴著那朵金花,徑直往山頂走去。她到了山頂,嗬,滿山頂到處是鮮花,綠葉映襯,五光十色。她憑著自己的記憶,終於找到了那棵仙草——公英。她雙手捧著公英草,朝著自己的家鄉張望,激動得兩行熱淚如斷線的珍珠,再也無心在山上停留,急忙朝山下跑,頭上那朵金花,也在奔跑中失落了。
蒲氏回到了家裏,熬了一鍋藥湯,大碗大碗地分給眾鄉親。隻用三天,鄉親們和周成的病全都好清了。蒲氏看著大夥的病情轉好,微笑著合上了眼睛。人們聽到蒲氏死去的噩耗,都難過得掉下了眼淚,蒲氏被安葬不久,在她的墳上長出了許多公英,後人便將其稱為“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