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國家經委代表團參加歐洲管理論壇達沃斯國際討論會的情況報告(3 / 3)

會議期間,專門組織了一次中國經濟情況報告會。袁寶華同誌作了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與對外合作問題》的報告,係統地介紹了我國“六五”計劃期間的經濟形勢和政策,以及引進技術的重點和方針。原來預計,星期六下午開會,到會代表不會超過100人,但實際到會的達140人。報告結束後,又回答了與會人士提出的各種問題,會場氣氛十分活躍。會後,美國《紐約時報》、英國《金融時報》、《國際先驅論壇報》等幾家世界大報,都在頭版刊登了報告會的消息,著重報道了中國在1984年計劃與國外簽訂技術引進合同1000項,價值約10億美元的內容。許多代表說,聽了報告,增強了與中國進行貿易的信心。不少代表對這次報告會的評價是“開誠布公”、“真誠坦率”、“引人入勝”,等等。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從有些人提出的問題看,國外不少人對我們在對外合作方麵已經采取的一係列放寬政策還一無所知或知之不詳,說明我們的對外宣傳還跟不上形勢的需要。

代表團通過會議期間的活動,達到了同各國經濟界、政界人士建立聯係與友誼,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技術和管理方麵的經驗,以及與西方及其他國家發展經濟技術合作等預定目的,勝利完成了這次出訪任務。

此外,派團出席像達沃斯討論會這樣的世界性會議,使我們的幹部有機會與國際上各界人士廣泛接觸,也是培養鍛煉我們幹部的極好方式。但是,我們現在的幹部在對外交往的素質方麵,離要求的差距還很大,特別是在掌握外語上運用自如的能力差,使積極主動開展活動受到限製。我們要走向世界,首先就要有一大批能夠走向世界的幹部,這是對外開放的需要,是實現四個現代化的需要。隻有利用各種機會,投身到國際活動的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擴大眼界並逐步得到鍛煉。

通過參加1984年達沃斯會議,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要注意和重視達沃斯會議的發展動向。

這一會議隨著國際性的逐漸擴大,已越來越引起各國政界與工商界的注目,參加的領導人也在不斷增加。由於中國企業管理協會與歐洲管理論壇自1979年以來就建立了友好合作的雙邊關係,我們參加這一會議具有一定的有利條件,每年都受到論壇的盛情邀請和接待。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機會了解情況、開展活動、鍛煉幹部。我們的駐外使館、駐外記者也應積極參加。建議1985年開會時國務院派一位負責同誌前往,並有一批企業領導人參加,後者以掌握外語,具備獨立活動能力為條件,可先由已擴大自主權的滬、津、粵、閩等省、市選擇企業參加。事先要做好充分準備,為技術引進物色合作對象。

今年10月,我們與歐洲管理論壇要在北京召開第四次企業管理國際討論會,一定要把這次會開好。我們擬請滬、津兩市及粵、閩兩省領導到會向外國代表介紹經濟合作與引進計劃,並用報名申請辦法吸收部分有引進任務的企業負責人參加。事先要準備好幾百項條件成熟的引進項目清單以供會上洽談。

從達沃斯會議的情況看,我們感到,今後對這類國際會議我們應采取積極態度,主動參加,利用這種良好機會了解別人、宣傳自己,使我們的經濟管理幹部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在國際環境中得到鍛煉。

2.要加強和改進我們的對外宣傳工作。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進展和對外開放政策的貫徹執行,我國已越來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10億人口的潛在市場更引起無數外國企業家的注意與興趣。但是我們的對外宣傳工作還太少、太死板、太陳舊,缺乏新意,起不到應有作用,因之還遠跟不上形勢的需要。例如我們已經製定頒發的法律、條例,放寬了的政策,由於沒有及時宣傳或宣傳不力,往往未被關心這方麵情況的國際友人所了解。

3.培養幹部掌握外語要舍得下本錢。

在達沃斯會議上,和在其他任何國際會議上一樣,到會代表,包括各國領導人和工商界人士,都能用英語自由交談。組織現有涉外幹部學習掌握外語,現在非下決心不可了,否則我們在國際交往中會遇到不少困難。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知識不斷更新的形勢下,不掌握外語,要想及時了解新的專業知識,也是不容易的。建議各級經濟部門積極創造條件,對涉外幹部和其他必須掌握外語的經濟管理、技術幹部進行脫產培訓,並堅持高級職稱的評定和考核必須包括掌握外語方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