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3章 國家經委代表團參加歐洲管理論壇達沃斯國際討論會的情況報告(2 / 3)

在會議組織的專題討論中,有一個專題是探討“為公元2000年做準備,需要什麼樣的教育製度”,其中強調,為了使學生有豐富的知識,應該有效地利用新技術,例如計算機輔助教學、各種視聽教學設備等等,提倡學生在受教育的早期階段就開始接觸和熟悉這些新技術。

在一次“信息工業”的專題發言會上,通訊與計算機行業的代表,介紹了信息工業的現狀與前景,談到移動式電話,文字處理、聲音、圖像等合一的計算機終端的發展等,以及信息工業對社會的影響。

4.關於管理動向。

大會上,有三個大企業(英國帝國化學工業公司、瑞士雀巢乳製品公司、美國霍利特·派卡特計算機公司)的領導人介紹了他們企業獲得成功的經驗。他們強調信息的作用,認為人們往往隻注意產品質量的重要性,沒有看到信息的失誤所造成的損失比生產廢次品的損失更大。在企業組織上,趨向於內部小巧靈活,按產品品種形成各部門獨立核算的利潤中心;有的公司把機構層次砍去一半,把公司最高一級的人員也減少一半,以利於迅速作出反應。麵對外部市場,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認真研究顧客在想什麼,希望你提供什麼,這樣才能把握住公司的發展方向;對公司內部,強調調動職工積極性,領導人要經常到生產現場去關心職工、了解生產,鼓勵大家提合理化建議。在一切成功的因素中,人是最主要的。由於產品生產周期日益縮短,新技術層出不窮,有的公司對職工進行連續不斷的輪訓,並把晉升與學習聯係起來。

從幾天會議中,能對國際上經濟、政治、技術、管理等幾個方麵取得較豐富的最新信息和第一手資料,說明達沃斯國際討論會是有其獨到之處的。

參加今年達沃斯討論會的正式代表有550人,來自五大洲51個國家和地區。加拿大、馬來西亞、土耳其、葡萄牙、瑞士、南斯拉夫六國派了總理或副總理級領導人參加,聯邦德國、英國、瑞士、荷蘭、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日本、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巴林、澳大利亞、津巴布韋和中國,派了部長級領導參加,國際勞工局、世界銀行、聯合國貿發會議、歐洲共同體、歐洲議會、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聯合國發展與國際經濟合作組織等9個重要國際組織的負責人也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共有136人在各種會議和專題報告會上講了話。世界各大報紙、雜誌、通訊社、電台的141名記者采訪、報道了會議的情況。日本過去沒有重視這個會議,後來了解到各國參加這個會議的領導人很多,是一個重要的國際活動場所,所以今年由外務省次官率團參加。南斯拉夫也第一次參加了達沃斯會議。據了解,達沃斯會議曆年都沒有蘇聯和東歐代表參加,不是他們不想出席,而是由於一直沒有受到東道主的邀請。

為什麼歐洲管理論壇這個非官方組織在瑞士山間小鎮召開這樣一個討論會,能越來越多地吸引各國領導人和各界人士光臨呢?據我們觀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會議討論的問題廣泛,同時也是大家所關心、迫切需要了解的。這個會議每年在1月末召開,以當今世界經濟形勢與發展趨向為主線,對新的一年作出估計,交換看法,展開討論。在一次為期一周的會議上,能對世界經濟、政治、技術、管理等多方麵的動向得到這麼多最新信息,這是其他國際會議不易做到的。

二是會議的非官方性質為各國領導人提供了一個可以廣泛交換看法的場所。會議單獨組織了三次部長級以上領導人的會見,不作記錄,不讓記者參加,也不發表任何公報。這樣就使出席會議的領導人可以不受拘束地彼此交談,了解各方觀點,這對他們製定本國政策、發展對外關係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三是會議活動形式多樣,與會人員均能各取所需。今年會議安排了6次全體大會、8個專題分組討論會、31個專題報告會、6個技術經濟新動向報告會,以及一些領導人的專場報告。除了各種會議外,還組織代表們進行社交活動和業務洽談,這對企業家具有更大吸引力。會議事先印發了代表們提交的準備在會上洽談的項目232項,誰對某個項目有興趣,可以通過會務組與該項目的業主麵談。代表之間這類雙邊具體洽談業務,在會議期間共達522次,為以後進一步簽訂協定合同創造了條件。

我們參加達沃斯會議,也是讓世界了解我們,進行對外宣傳的一次很好機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各條戰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曆史性的偉大轉變。在實踐中,我國對外開放的各項具體政策不斷充實,不斷完善。但是對於這些情況,廣大國際友人並不是十分清楚的。達沃斯會議正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對外宣傳的良機。這裏,一方麵可以讓到會代表了解我國近幾年經濟建設的成績,以及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的方針政策;同時,也可以通過各種接觸,使我們聽到外商在同我交往中遇到的問題或產生的疑慮。這種信息的反饋,有利於我們進一步完善對外開放的某些具體政策,使之與國際慣例得以合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