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教學規範管理(14)(1 / 3)

現代學校課程的質的結構

設計課程,首先要考慮的是構成課程的質的規定性這一問題。換句話說,課程設計者要按照自己特定的教育目標、課程目標來設計學校課程的結構,確定自己與其他課程結構不同的本質的結構。在此,我們嚐試提出一種課程質的結構:這是一個立體結構,由自我發展課程、人格課程、情感課程、知識課程和實踐課程構成。自我發展課程是指這樣一門綜合性課程,它以引導學生意識的自我覺醒,學會自覺地自我發展,展開多層次多側麵的教育,例如,元認知教育、自我意識教育、學習策略教育、思想方法教育、創造性教育、自我實現教育等等。

人格課程在此是指思想品德課程、政治課程、心理教育課程、團隊課程和有關的綜合課程、隱性課程,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為核心。情感課程主要是指美學課程、音樂課程、美術課程、舞蹈課程、其他藝術欣賞課程和有關的隱性課程,以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感、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技能為目的。知識課程主要指語文(包括外國語)、數學等工具課程,還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分科課程和有關的綜合課程、隱性課程,這部分課程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符號性工具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使他們從中養成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也會使用一定的科學方法。

實踐課程主要指勞動課程、技術課程、職業課程和活動課程、體育課程、綜合課程中的實踐部分。這些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勞動態度、勞動技能、綜合工作能力、與人合作態度、體育精神、健身方法和個性特長為目的。從某個角度上說,在五類課程中,自我發展課程處於“綱”的位置,而其他四類課程則處於“目”的地位,綱舉,目則張。

這就是說通過自我發展課程的實施,引導學生逐步提高自覺性,遇事能夠自省、自主、自動、自評、自控、自激。表現於人格課程、情感課程、知識課程和實踐課程等學習過程,就是學生能逐步學會省察自己,看看自己在學習該課程時原有的知識儲備、學習態度、方法情況,並自主選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策略等等,能意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思想言行是否合適,可及時加以調整;學習開始時能滿懷熱情,學習中能自勉自勵,成功時能不驕不躁,失敗時能冷靜思考。尤其是到高級階段,學生一方麵主動自覺地學習各類課程,另方麵主動自覺地超越課程,為班級、學校以至社會出謀劃策,參與實踐。

所以,自我發展課程主要是想幫助學生解決世界觀、方法論形成中的許多問題。這個課程搞得好,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人格課程、情感課程、知識課程和實踐課程與自我發展課程的相互作用表現於:人格課程等四類課程在自我發展課程的影響下,改變教學重教不重學的格局,確立這幾類課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由此引發他們在教學內容、教學途徑、教學方法的改變。例如:思想政治課的編寫就要改變刻板的理論推導、從概念到概念的寫法,而應當從學生主體出發,選取現實生活的現象,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或者由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然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出應有的道理、概念和原理。

同時,人格課程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個性教育的特殊內容又要求自我發展課程有對應的內容。人格教育的內容不同於其他的教育內容,那麼如何自省、自主、自動、自評、自調,其具體的表現是有所不同的。同樣,情感課程也要求自我發展課程設計出審美情感產生和發展時的自省、自主、自動等特殊的運行形式,知識課程、實踐課程也會有同樣的要求。不僅如此,人格課程、情感課程、知識課程和實踐課程之間也不是涇渭分明,彼此隔絕的。首先,它們應當圍繞某一主體課程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因為既然我們的現代學校課程的總體特質是以學習者的發展為中心,因而各種特質的課程是不能離開這個總體特質的。

自我發展貫穿於各類課程,各類課程有共同的靈魂。這是各類課程相互滲透、相互作用的基點。其次,各種特質的課程盡管有自己的特別之處,但它們之間的聯係又是很多的。例如,理論聯係實際是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所以盡管知識課程與實踐課程似乎是兩極的,但是知識課程要重視實際的內容,要有實驗,要有操作,而實踐課程則有多個學科知識的傳遞與領會,有操作和實踐的技能知識。

同樣,人格課程、情感課程也同時具備理論層麵和實踐層麵兩方麵的要求。第三,多種聯係還突出表現於特質之間的相互交織。例如,知識課程當然以知識傳遞為主,然而其中人格的塑造、審美的培育、行為的演練都是到處可見的。這種質的相互交織同樣存在於人格課程、情感課程和實踐課程。上麵敘述了幾類課程的聯係和作用,至於它們之間的相互區別當然十分明顯。幾種課程各有分工,各有側重,不能替代。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現代學校課程質的結構是以自我發展課程為靈魂、為歸宿,以人格課程、情感課程、知識課程、實踐課程為載體、為支點。五種課程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並且彼此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形成一個立體式的網狀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