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體項目組成員的艱辛努力下,課題組基本按照原計劃完成了項目計劃,課題研究的內容框架和主要觀點方麵都有不同程度的創新。主要創新觀點和研究結論就是建議國家要根據我國西北民族地區的自然地理、生態環境等方麵的特殊狀況,在編製國土功能規劃的時候,把西北民族地區定位成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基地,圍繞這一定位實施產業布局,實現西北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這一研究成果對國家國土功能規劃、西北民族地區地方政府的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等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要實現這一目標,在水資源製度創新方麵主要應通過在以下幾個方麵來實現:
(1)創新水資源產權製度。西北民族地區除了資源性缺水,很大程度上是製度性缺水。水資源產權製度缺陷是導致西北民族地區水資源匱乏的重要因素。通過研究我們認為我國西北民族地區水權虛置問題突出,水資源雖歸國家所有,但由於在製度上沒有明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所在地居民的權利義務,實際上,國家所有權已被部門所有、地方政府所有、社團所有和個人這樣一種非正式的所有權體係所取代,結果造成了事實上的上述非正式占有現象,形成水資源利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從而導致各種開發者,包括部門、地方和個人,都爭奪資源開發權而不顧水資源持續利用的嚴峻局麵。因此,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水資源產權製度,對西北民族地區實現生態安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水資源產權既有一般產權的共性,也有其個性,這些個性主要包括水權的非排他性、水權的分離性、水權的外部性和水權交易的不平衡性。建立水資源產權製度首先需要更新水資源觀念,按照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進行初始水權分配,初始水權分配對西北民族地區生態安全和水資源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建立和明晰水權是持續開發利用與保護水資源、市場有效配置水資源、政府調控水資源利用的必然要求,初始水權分配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和模式,當前初始水權分配須堅持現實性原則、優先權原則、地區差異性原則、共同發展原則、總量控製原則。按照確定初始水權分配主體、界定初始水權量與質、配置用水戶水量、明確初始水權界定程序的規則進行。已經形成和可資借鑒的模式主要有人口分配模式、麵積分配模式、產值分配模式、混合分配模式、現狀分配模式、市場分配模式,要針對傳統水資源配置機製的不足,引入市場調節機製,建立水資源產權交易市場,實現水資源配置的市場調節,西北民族地區地方政府在水權交易中的主要職責是產權維護、市場幹預、生態保護和水權計量。
(2)水價製度創新。西北民族地區水價製度創新必須遵循公平原則、正常耗損的合理補償和水利投資的合理回報原則、高效配置原則、區域定價原則、符合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原則,西北民族地區水價製定的主要方法有影子價格法、邊際機會成本法、平均成本定價法、邊際成本定價法、完全成本定價法、供求定價模型、收益現值法、替代措施模型、CGE模型法,西北民族地區水價製度的現狀及創新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水價形成基礎的科學合理確定水價聽證製度的建立,遵循逐步提高水價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製,通過實施多種定價方法,建立科學的水價分類製度構建科學的節水性水價體係,通過改進政府水資源管理職能、健全地方水價法規、優化西北民族地區各級地方政府水價政策,對水利企業實行分類管理,改革城市供水管理體製,改革農村供水管理辦法,完善現行水價管理體製,通過科學核算水資源費的理論標準,製定水資源費實施標準,實施水資源費征收標準的動態管理、實現水資源費的統一征收和標準健全水資源費征收政策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