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際交往技巧
要建立和諧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成功的交往,要正確運用交往技巧。因為人際交往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主動學習和運用成功的交往技巧,往往可以使交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人際交往總是從首次印象開始的,因而第一印象對以後的交往具有一種強烈的定向作用。如果在交往之初能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無疑會對以後的交往帶來積極的影響。那麼,怎樣才能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
第一,要注意自己的儀表風度,做到穿著得體,儀表端莊,風度瀟灑。因為第一印象最先來源於人的外部特征。人們在社交場合總是傾向於接近和認同風度大方文雅,儀表瀟灑非凡,衣裝整潔得體,外貌英俊漂亮的人,並且往往在無意中把一個人的儀表風度同他的修養、品質、身份等聯係在一起,因而外表有魅力的人容易給人較好的印象,人們給予的評價也往往較高。但對於學生而言,穿著打扮的要求是整潔、得體,修飾也要適當,不應一味追求時髦和所謂的“名牌”,而是要符合並體現自己的年齡與身份特征。
第二,言談文雅、健康、清新,舉止得體、大方、優美。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人格的外在表現,也是給人留下第一印象的重要內容。因此,言語清新流暢,內涵豐富有趣,舉止瀟灑得體,氣質優雅大方反映出一個人的內在修養,增強人際吸引。否則,語言庸俗乏味,誇誇其談,不分時間場合,甚至不文明,舉止輕浮、粗魯,或過分拘謹,都可能使人反感和疏遠。
第三,待人接物誠懇謙虛,不卑不亢。與人交往態度要誠懇、謙虛,講話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自吹自擂,或言不由衷,口是心非。同時也要不卑不亢,無論交往對象是權高勢重的人,還是普通的人,都應一視同仁,既不自卑,也不自傲,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隻有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第四,交往時既不要不懂裝懂,也不要刨根問底。初次見麵雙方互不熟悉,要盡可能發現別人感興趣的話題或雙方共同感興趣的話題,而不能一個人滔滔不絕地表達“高論”。同時,任何人都有不懂的東西,一旦對言談的內容自己不知道或不熟悉,應該坦率地承認,而不能不懂裝懂,那樣做的效果是適得其反。另外,初次相識,不該知道的事就不要隨便打聽,以免使人生疑或讓對方尷尬,影響交往。
(二)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
俗話說:“相逢易得好,久往難為人。”要建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並不太難,但深層次人際關係的確立是相識以後的交往,因此,在長期的交往中能不能與別人友好相處,則是決定人際關係發展程度和性質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應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
第一,主動、真誠而熱情地待人。大學生與同學交往應該主動,要勇於打破自我封閉的心理,主動伸出友誼之手。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播種真情,便會收獲友誼。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熱情”是最能打動人、最具有人際吸引力的特質之一,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緒傳染給別人,因而更受人歡迎。因此,我們有必要學會讓自己變得愉快起來,以微笑去麵對別人,高高興興去做事,而不為人生的煩惱所奴役。大量的實踐也證明,人們更容易喜歡那些對自己感興趣的人。
第二,把每個人都看成重要人物。人們都有追求自我價值和自我尊嚴的心理需求,這一點在大學生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的確,每個人都是很重要的,當我們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時,更應明白要讓別人保住麵子。因為人人都有毛病和缺點,找起來並不難,但如果一個人習慣於通過挑剔別人的毛病和漏洞來顯示自己的聰明,那將會為此付出對方對你形成敵意的高昂代價。另外,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別人的優點。人各有長,美國現代著名教育家杜威曾指出:“人類天性中最深切的衝力,是做個重要人物的欲望”;威廉·詹姆斯則指出:“人性中最深切的稟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在現實中,最為人渴望而又不用花費任何錢財就能給予的是對人的“讚賞”,但人們總是十分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遺感的事。
第三,集體生活中要注意求同存異。“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求同存異應成為與人交往和諧相處的一條原則。在集體共處中,我們提倡這種健康、積極的交往模式。如果不這樣,而是堅持認為自己怎樣想、怎樣做,別人便也應當怎樣,以己所長比人所短,總認為別人這也不行,那也不好,這樣的思維模式,會給同學、朋友、同誌間的友好相處帶來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