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構建和諧人際關係(2)(2 / 3)

盡管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傳統下的人對美的認識不同,但置身於美的環境中總會令人賞心悅目,感到愉快。因此,人的儀表魅力是增進人際吸引的因素之一。

(七)鄰近性因素

鄰近性因素指人與人在空間上的鄰近性。它為人們提供了交往的機會,使人們可以在交往過程中相互認識、相互體驗,從而結成一定的人際關係。

(八)信息溝通因素

能否順利暢通地進行人際交往,關鍵在於能否暢通地進行信息溝通。一旦信息溝通出現障礙,就會使交往雙方對所交流的信息難以產生共鳴,從而導致人際交往行為的偏離。信息溝通障礙的起因是多方麵的,諸如:年齡、性別、社會地位、社會經曆、民族等諸多方麵的差異,均是對於信息溝通的相關因素。

(九)情感衝突因素

情感是人們積極活動的心理動力源泉。排斥性情感使人與人之間互相無交往的願望,因而也就談不上彼此的吸引和良好關係的建立。已經建立了良好關係的雙方,倘若在以後的交往中產生情感衝突,也會給雙方的關係罩上陰影。因此,“傷樹莫傷根,傷人莫傷心”,一定要注意人的情感因素,使之成為增進人際關係的積極因素。

(十)態度和價值觀念因素

態度是一種直觀的心理狀態。它會直接反映到人際交往行為中。態度和價值觀念的不一致,使交往雙方對彼此的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有不同的理解,從而影響人際關係,成為阻礙人際吸引的因素。

(十一)需要的因素

如前所述,尋求需要的滿足是人的行為動機,也是人進行交往,建立人際關係所追求的目標。因此,需要的不滿足,或“需要饑餓”是阻礙人際吸引和良好關係建立的重要因素。隻有堅持互惠互利的原則,才能滿足人的需要,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十二)利益衝突因素

根本利益上的一致,甚至根本利益上的衝突都是人際交往的相關因素之一。

(十三)能力因素

缺乏人際交往的技能是造成人際交往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際交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有些人有主動交往的願望,但卻因人際交往技能的欠缺而導致交往失敗或不理想。人際交往的技能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來提高。

總之,人際交往活動和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受多方麵因素的影響。首先從主觀方麵講,人的個性品質修養,特別是真誠守信、謙虛大度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良好個性心理素質的培養會對人際交往產生極大作用;其三,人的智力和特殊的才能,易於發展人際關係;其四,要掌握適度的交往空間和頻率。這都是影響人際關係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必須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加強自身修養,提高人際關係的認識和協調處理能力。

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原則和方法

一、堅持正確的人際交往原則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交流與互動。要使自己的交往行為引起對方的良好反應,建立和諧的人際交往關係,首先要從人的心理實際出發,遵循一定的交往原則。成功的人際交往中應該遵循的交往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條:

(一)尊重原則

平等待人是促進個人與他人和諧的前提。盡管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知識、能力、氣質和性格各不相同,社會分工和社會地位也不盡相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都有維護自己人格與價值的強烈傾向。因而,在交往中隻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一個不自重的人,很難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他人就是要尊重他人的人格,承認別人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擺正交往雙方的平等地位。一個不懂尊重他人、不能平等待人的人,肯定不會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尊重原則是人際交往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交往的前提和基礎。

(二)真誠原則

真誠是溝通的橋梁,是人際關係得以延續和深化的保證。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普遍被認為是最有價值、最重要的特征。中外學者的調查表明,大學生最喜歡、評價最高的人格品質是真誠,評價最低的是虛偽。因此,在交往中,隻有彼此抱著誠心誠意的態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納和信任,在感情上引起共鳴,使交往關係得到鞏固和發展。否則,無論你的交往能力多強,交往技巧多高,一旦離開真誠這一根本原則,交往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義和價值,變得虛情假意,這樣的人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友誼。

(三)互利原則

互利是促進和諧人際關係的必然要求。人們之間的交往是滿足雙方需要的過程,隻有平等互利,在滿足對方需要的同時,又得到對方的回報,雙方的關係才會繼續發展;如果一方隻獲取不給予,一方隻有付出沒有回報,交往關係就會中斷。所謂“禮尚往來”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往”而無“來”,或者有“來”而無“往”,任何交往關係都不能長久地保持下去,因此,人際交往要遵循互利的原則。交往中的互利包括物質和精神兩方麵的內容,而互利主要指精神需要的滿足,其中的感情因素十分重要,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有情,禮輕亦重;無情,禮重亦輕。因此,如果把互利原則簡單地等同於商品交換式的物質互利,那雙方的關係就成為買賣關係,談不上親密的感情關係。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更應該注重精神需要的滿足,同學有困難時給予無私的幫助,受挫折時給予情感的激勵,通過相互學習和交流,都能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