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構建和諧人際關係(2)(1 / 3)

4.人際交往是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之一。健康、正確的自我認識是一個人健康發展的基石,而人際交往是形成健康、正確的認識自我的重要途徑。因為人對自己的認識總是以他人為參照,通過與他人的比較以及從別人那裏獲得的反饋信息來進行認識的,社會中的自我,是鏡中之我。因此,多層次、多方位的人際交往是認識自我的有效手段,可以從他人對自己的反應、態度和評價中,獲取更多可靠的信息,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找到自己的恰當位置,從而為自我的發展和完善創造有利條件。

5.人際交往是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重要保證。人生事業的成功離不開成功的人際交往。一方麵,人們在為某一事業奮鬥的過程中,需要與他人進行交往與合作,建立融洽的關係。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而且各有長短,這就需要通過交流把各人的知識經驗和特長融合起來,才有獲得成功的希望。古人曾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尤其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各門知識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今天,離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隻憑個人奮鬥,是很難有大作為的。另一方麵,和諧的人際關係氛圍是一個人把握機遇,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如果一個人每到一處,都不能很好地與人相處,人際關係緊張,勢必影響自己的發展,喪失機遇。

6.人際交往是個體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人是有情感的動物,始終都有情感交流的需要。一個人從小到大,都不能缺少人際交往活動,人際交往的時間與空間範圍越大,人的精神生活往往就越充實、越愉快;否則,一個缺乏交往、離群索居、落落寡合的人,往往心理充滿孤獨、苦悶和煩惱,容易出現各種身心障礙。正在成長過程中的青年學生,正處於青年初期,需要通過積極的交往活動來交流和表達豐富的情感,使自己能為他人所接受、理解、關心和喜愛,從而感受到一種人際歸屬感和安全感,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

四、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人際交往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當人際交往和諧時,它能給人帶來快樂、滿足和成功,而當人際交往出現障礙時,就會給人帶來挫折、煩惱和痛苦。因此,客觀地分析人際交往失敗的因素,是改善人際關係環境的前提。

(一)認知因素

首先是自我認知。正確的自我評價,正確地對自己在群體中定位是成功人際交往的基礎。如果自認過低,就會導致自卑心理,在社交中畏懼退縮,甚至出現社交恐懼症;自認過高,則會導致自大心理。在交往中自以為是,盛氣淩人,總是以自我為中心,從而招致他人的反感,容易在群體中被孤立。其次是對他人的認知。能否正確把握和及時鑒別客觀存在的社會心理效應影響,這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思想準備基礎。

(二)情感因素

人際交往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和情感行為上的互相影響,重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係和心理距離。因此人的情緒情感對人際交往的影響非常明顯。例如,當人們同處於危險的社交環境和自然環境時,就會形成同舟共濟的良好人際關係。這是由於人類生存本能與威脅生存的社會與自然環境有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人際吸引。當人的心境與環境達到和諧統一時,也會形成人際吸引。

(三)人格因素

人在現實人際交往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傾向性、性格、氣質、能力等個性品質,影響著人際關係的建立與發展。有些個性品質容易導致人際吸引,諸如:待人真誠、熱情開朗、豁達大度、尊重別人、關心集體等,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而不良的人格特征,如虛偽、自私、不尊重人、報複心強、嫉妒心強、猜疑心重、孤獨固執、過分自卑和驕傲自滿等,都會給別人帶來不愉快的感受和不良評價,從而影響人際交往,不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融洽。

(四)相似性因素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願意與自己相似的人進行交往。這種相似性使交往雙方所交流的信息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解,有相同或相似的情緒體驗,使彼此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得到相互強化,從而產生共鳴,導致相互吸引。相似性包括年齡的相似、社會經曆和社會地位的相似、態度與價值觀念的相似等等。大學生交往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相似性原因。

(五)補償性因素

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尋求對某種需要的滿足。這也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建立人際關係所追求的目標。因此說,需要的互補是將人聯係在一起的最強有力的紐帶。需要的互補是多方麵的,既包括物質與精神方麵的互補,又包括人與人之間在個性特征上的互補和互嵌。這種由於需要的互補而產生的人際吸引是現實社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模式。

(六)儀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