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文寫作教學現狀
(一)教師厭數
應用文被很多人認為是“雕蟲小技”、“不登大雅之舉”、“小兒科”,部分語文教師也錯誤地認為:“隻要有了字詞句基本功,應用文就沒問題”,“應用文不過是形式,沒什麼好講的”。這一切的結果,就是學生畢業後,語文應用能力與社會需求甚遠,分配工作以後不會寫調查報告,不會寫總結的人比比皆是,這對於中專畢業生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而對中專語文教師來說,也不能不說是一種瀆職。因此,中專語文教師,決不能在教學上憑興趣愛好挑肥揀瘦。須知教師厭教情緒會在一定程度上帶來學生厭學。必須按大綱要求,大力加強中專應用文教學,努力提高中專學生的應用文寫作能力,以便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將來工作的需要,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是時代賦予中專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學生厭學
中專學生在中學階段,沒有係統學過應用文寫作,他們到了中專接觸到應用文教材,隨手翻閱,首先感到枯燥乏味,通俗易懂。我曾就此做過調查,大多數同學認為應用文“可有可無”、“沒啥好學”、“無足輕重”,有的同學雖也知道這門學科實用性很強,但又認為可以不花力氣就能輕而易舉掌握。凡此種種想法,都影響了學生學好應用文寫作的積極性。
(三)急功近利
有的人片麵地認為隻要學會了應用文語體格式,就能撰寫出各種實用文體,而忽視了應用文寫作乃是字、詞、句、篇章、語法、修辭、文字知識的綜合運用。把應用文看成易學易寫,那是簡單地用一般代替特殊,忽視了應用文教學的個性特征,而“急功近利”者把應用文教學孤立起來,用特殊代替一般,忽視了語文教學的共性特征,就應用文而教應用文是很難教好的。事實證明,任何應用文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即使是標點符號的運用也能反映出一個人語文功底的深淺,倘若運用不當,則會產生無窮後患。
二、應用文教學思考
(一)教師應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應用文寫作的態度
教師應明確地告訴學生,應用文有別於其他文體。首先,應用文用途很廣。在所有文體中,它是與人們實際生活聯係最直接、最緊密、最廣泛的一種,特別是在機關工作的,更是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功和一門必修課。其次,應用文種類繁多,除國家規定的12類13種公文和眾多的機關事務文書以及日常應用文外,還有財經、司法、外事、科技、外貿等各方麵的專用應用文體,其種類之多,也是其他文體所不能相比的。再次,應用文源遠流長,長期來已成為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發展到今天,更是成了人們貫徹政策,處理事務,溝通關係,交流信息,推動工作的有效工具。這些特點,有力地說明了應用文所處的“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和現實作用,從而幫助學生認清學習、掌握應用文的必要。學習態度有所端正,對應用文寫作也逐步重視,進而變化被動的“要我學”為主動的“我要學”了。
(二)教師應讓學生掌握應用文獨特的個性
應用文不同於作家寫的小說、詩歌、話劇、電影,它是一種特殊的文體,它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首先,應用文的讀者對象較文藝文章明確。公文、書信等自不待言,即使是調查報告,總結,規章製度等,也都有一定對象的。其次,它的時限性更強,大多數應用文都是有時限的,及時針對問題而寫,在一定時間內辦理(或起作用),這完全不同於文藝文。第三,它注重寫實,它不像文藝文可以虛構、誇張,可以聯想、想像,寫應用文最忌諱的就是文過飾非,玩文字遊戲,有違客觀現實。第四,它要求言簡意賅,要求用盡可能少的字句表達豐富的內容,即“意則期多,字則唯少”。第五,它有特殊的格式和習慣用語,這是“約定俗成”的,人們就總是那麼用(比如稱謂語、開頭用語、祝頌語、結尾語等),有些不但隻能在應用文中運用,而且各種不同的應用文種,又還有較嚴格的規範用語。
(三)教師應教學生明白應用文寫作中各個文種獨自的特點